职业生涯管理
一、职业生涯管理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应看作是竭力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个人最终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负责,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而且,还必须对职业选择有较深了解,以便制定目标、完善职业计划;管理者则必须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有关组织工作、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企业则必须提供自身的发展目标、政策、计划等,还必须帮助员工作好自我评价、培训、发展等。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时,职业生涯管理就会意义重大。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从企业出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二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社会行动者在职业生命周期(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到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全程中,由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策略、职业进入、职业变动和职业位置的一系列变量构成。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
1.职业管理是组织为其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援助计划,有别于员工个人制定的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是以个体的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并不局限特定组织内部。职业管理则是从组织角度出发,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而非固定不变的资本。通过员工职业目标的努力,谋求组织的持续发展。职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功利性。它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定位,克服完成工作目标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鼓励员工将职业目标同组织发展目标紧密相联,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机会。由于职业管理是由组织发起的。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所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与之相比,职业计划没有那么正规和系统。或者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科学的职业管理之下,才可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职业计划。
2.职业管理必须满足个人和组织的双重需要
与组织内部一般的奖惩制度不同,职业管理着眼于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即力求满足职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因此,要实行有效的职业管理,必须了解员工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会在哪些方面碰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员工的漫长职业生涯是否可以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典型矛盾和困难是什么?如何加以解决和克服?组织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可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员工找到内部增值的需要。一方面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带动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管理中心的有意引导可使同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为培养组织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提高人员整体竞争和储备人才是组织的需要。对职业管理的精力、财力投入和政策注入可以看成是组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较长期投资。组织需要是职业管理的动力源泉,无法满足组织需要将导致职业管理失去动力源而中止,最终职业管理活动的失败。
3.职业管理形式多样、涉及面广
凡是组织对员工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其中既包括针对员工个人的,如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为员工自发的扩充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予便利等等;同时也包括对组织的诸多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规范职业评议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升迁制度等等。职业管理自招聘新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直至员工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组织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职业管理同时涉及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职业管理是有相当难度的。
三、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14岁以前)
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
2.探索阶段(15~24岁)
在这一阶段,每一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个人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必须根据来自各种职业选择的可靠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3.确立阶段(24~44岁)
这一年龄段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阶段的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通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的人们第一次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
维持阶段(45~60岁) 在这一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持现状和拥有这一位置上了。
4.下降阶段(60岁以上)
在这一阶段,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步衰退,职业生涯接近尾声。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四、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一)职业路径
职业路径是指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路径在帮员工了解自我的同时使组织掌握员工职业需要,以便排除障碍,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另外,职业路径通过帮助员工胜任工作,确立组织内晋升的不同条件和程序对员工职业发展施加影响,使员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职业路径设计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发展路径变换工作岗位。良好的职业路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吸收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另一方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因此,职业路径的设计对组织来讲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介绍四种职业路径设计方式,传统的职业路径、行为职业路线、横向技术路径及双重职业路径。
1.传统职业路径
所谓传统职业路径是一种基于过去组织内员工的实际发展道路而制定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2.行为职业路径
行为职业路径是一种建立在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行为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3.横向职业路径
组织也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工作具有多样性,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了新生。
4.双重职业路径
双重职业路径主要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具有专业技能,既不期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又不希望随着职业的发展而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
(二)职业选择
实际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体力活动并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力量和协调才能承当的职业。这些职业的例子有:森林工人、耕作工人及农场主等。
调研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较多认识活动(思考、组织、理解等)的职业,而不是那些主要以感知活动(感觉、反应或人际沟通以及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大学教授等。
社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而不是那些包含着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诊所的心理医生、外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等。
常规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律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雇员个人的需要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种职业的例子有:会计以及银行职员等。
企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管理人员、律师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
艺术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的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艺术家、广告制作者及音乐家等。
(三)工作——家庭联系
1.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过职业生活外同时还在经历家庭生活
家庭对员工本身有重大意义,也会给职业生活带来许多影响。工作——家庭平衡计划是组织帮助员工认识和正确看待家庭同工作的关系,调和职业和家庭的矛盾,缓和由于工作——家庭关系失衡而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的计划。
2.工作——家庭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找到工作和家庭需要中的平衡点
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必须了解家庭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找到工作和家庭需要中的平衡点。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必须了解家庭各阶段的需求、工作境况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然后给予员工适当的帮助。
3.对家庭需要的了解可以参考家庭发展周期理论
一般来说,单身成人的主要问题是寻找配偶和决定是否结婚组建家庭。婚后初期,适应两人生活、决定是否生育,作出家庭形式和财务要求的长期承诺变为当务之急。子女出生后,体验为人父母的经验,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成为首要任务。而且又要开始为自己的父母提供衣食和财务上的照顾。这些需要形成的压力有的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精力分配,有的则形成强烈的职业方面的需要和工作动机,最终影响员工对工作的参与程度。
(四)职业咨询
职业咨询的意义职业咨询是指帮助被解职员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是重新选择职业,同时向他们提供一部分资助以帮助他们渡过职业转换期。
五、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标准
Gutteridge(1986)对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个标准
1.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
个人目标包括⑴高度的自我决定,⑵高度的自我意识,⑶获得必要的组织职业信息,⑷加强个人成长和发展,⑸改善目标设置能力。组织目标包括⑴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⑵改善个人与组织的职业匹配,加强组织形象,⑶确定管理人才库。
2.考察项目所完成的活动
包括⑴员工使用职业工具(参与职业讨论会,参加培训课程),⑵进行职业讨论,⑶员工实施职业计划,⑷组织采取职业行动(提升,跨职能部门流动),⑸)组织确定继承人。
3.绩效指数变化
包括⑴离职率降低,⑵旷工率降低,⑶员工士气改善,⑷员工绩效评价改善,⑸添补空缺的时间缩短,⑹增加内部提升。
4.态度或知觉到的心理变化
包括⑴职业工具和实践评价(参加者对职业讨论会的反映,管理者对工作布告系统的评价),⑵职业系统可觉察到的益处,⑶员工表达的职业感受(对职业调查的态度),⑷员工职业规划技能的评价,⑸组织职业信息的充足性。
事实上,在评价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时,并没有考察所有涉及有效性的方面,而且组织也不必将所有的职业生涯管理方面均在组织中实施。但是这种系统的思考给未来实施评价提供了基础。
六、企业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1.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因为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能不断更新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创造力,从而使无生命的“物”的资源充分尽其所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而掌握和创造这些知识的就是“人”,因此企业更应注重人的智慧、技艺、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因此,加强职业生涯管理,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如果离开人的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一句空话。
2.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使人的需要满足度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渡最终接近矩形,既使员工的低层次物质需要逐步提高,又使他们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因此,职业生涯管理不仅符合人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立足人的高级需要,即立足于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真正了解员工在个人发展上想要什么,协调其制定规划,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这样就必然会激起员工强烈的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3.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家和高质量的员工。人的才能和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不会虚耗、浪费,企业的生存成长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发达国家的主要资本不是有形的工厂、设备,而是他们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通过职业生涯等管理努力提供员工施展才能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二)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对员工个人而言,参与职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既能使员工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员工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这都有利于强化环境把握和困难控制能力。
2.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良好的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将各分离的事件结合联系,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它更能考虑职业生活同个人追求、家庭目标等其它生活目标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两面为难的困境。
3.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财富和地位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戴良铁 刘颖. 职业生涯管理简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0.8
[2] 龙立荣 方俐洛 凌文辁.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动态,2001
[3] 佟新. 职业生涯研究, 社会学研究,2001
[4] 曹蓉. 论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人文杂志,2001
[5] 龙立荣 方俐洛 凌文辁.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2
[6] 张再生. 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中国人才,2002.7
[网络]
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应看作是竭力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个人最终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负责,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而且,还必须对职业选择有较深了解,以便制定目标、完善职业计划;管理者则必须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有关组织工作、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企业则必须提供自身的发展目标、政策、计划等,还必须帮助员工作好自我评价、培训、发展等。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时,职业生涯管理就会意义重大。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从企业出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二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社会行动者在职业生命周期(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到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全程中,由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策略、职业进入、职业变动和职业位置的一系列变量构成。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
1.职业管理是组织为其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援助计划,有别于员工个人制定的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是以个体的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并不局限特定组织内部。职业管理则是从组织角度出发,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而非固定不变的资本。通过员工职业目标的努力,谋求组织的持续发展。职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功利性。它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定位,克服完成工作目标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鼓励员工将职业目标同组织发展目标紧密相联,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机会。由于职业管理是由组织发起的。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所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与之相比,职业计划没有那么正规和系统。或者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科学的职业管理之下,才可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职业计划。
2.职业管理必须满足个人和组织的双重需要
与组织内部一般的奖惩制度不同,职业管理着眼于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即力求满足职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因此,要实行有效的职业管理,必须了解员工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会在哪些方面碰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员工的漫长职业生涯是否可以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典型矛盾和困难是什么?如何加以解决和克服?组织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可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员工找到内部增值的需要。一方面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带动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管理中心的有意引导可使同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为培养组织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提高人员整体竞争和储备人才是组织的需要。对职业管理的精力、财力投入和政策注入可以看成是组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较长期投资。组织需要是职业管理的动力源泉,无法满足组织需要将导致职业管理失去动力源而中止,最终职业管理活动的失败。
3.职业管理形式多样、涉及面广
凡是组织对员工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其中既包括针对员工个人的,如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为员工自发的扩充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予便利等等;同时也包括对组织的诸多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规范职业评议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升迁制度等等。职业管理自招聘新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直至员工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组织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职业管理同时涉及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职业管理是有相当难度的。
三、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14岁以前)
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
2.探索阶段(15~24岁)
在这一阶段,每一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个人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必须根据来自各种职业选择的可靠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3.确立阶段(24~44岁)
这一年龄段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阶段的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通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的人们第一次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
维持阶段(45~60岁) 在这一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持现状和拥有这一位置上了。
4.下降阶段(60岁以上)
在这一阶段,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步衰退,职业生涯接近尾声。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四、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一)职业路径
职业路径是指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路径在帮员工了解自我的同时使组织掌握员工职业需要,以便排除障碍,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另外,职业路径通过帮助员工胜任工作,确立组织内晋升的不同条件和程序对员工职业发展施加影响,使员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职业路径设计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发展路径变换工作岗位。良好的职业路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吸收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另一方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因此,职业路径的设计对组织来讲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介绍四种职业路径设计方式,传统的职业路径、行为职业路线、横向技术路径及双重职业路径。
1.传统职业路径
所谓传统职业路径是一种基于过去组织内员工的实际发展道路而制定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2.行为职业路径
行为职业路径是一种建立在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行为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3.横向职业路径
组织也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工作具有多样性,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了新生。
4.双重职业路径
双重职业路径主要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具有专业技能,既不期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又不希望随着职业的发展而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
(二)职业选择
实际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体力活动并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力量和协调才能承当的职业。这些职业的例子有:森林工人、耕作工人及农场主等。
调研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较多认识活动(思考、组织、理解等)的职业,而不是那些主要以感知活动(感觉、反应或人际沟通以及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大学教授等。
社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而不是那些包含着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诊所的心理医生、外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等。
常规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律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雇员个人的需要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种职业的例子有:会计以及银行职员等。
企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管理人员、律师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
艺术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的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艺术家、广告制作者及音乐家等。
(三)工作——家庭联系
1.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过职业生活外同时还在经历家庭生活
家庭对员工本身有重大意义,也会给职业生活带来许多影响。工作——家庭平衡计划是组织帮助员工认识和正确看待家庭同工作的关系,调和职业和家庭的矛盾,缓和由于工作——家庭关系失衡而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的计划。
2.工作——家庭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找到工作和家庭需要中的平衡点
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必须了解家庭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找到工作和家庭需要中的平衡点。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必须了解家庭各阶段的需求、工作境况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然后给予员工适当的帮助。
3.对家庭需要的了解可以参考家庭发展周期理论
一般来说,单身成人的主要问题是寻找配偶和决定是否结婚组建家庭。婚后初期,适应两人生活、决定是否生育,作出家庭形式和财务要求的长期承诺变为当务之急。子女出生后,体验为人父母的经验,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成为首要任务。而且又要开始为自己的父母提供衣食和财务上的照顾。这些需要形成的压力有的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精力分配,有的则形成强烈的职业方面的需要和工作动机,最终影响员工对工作的参与程度。
(四)职业咨询
职业咨询的意义职业咨询是指帮助被解职员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是重新选择职业,同时向他们提供一部分资助以帮助他们渡过职业转换期。
五、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标准
Gutteridge(1986)对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个标准
1.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
个人目标包括⑴高度的自我决定,⑵高度的自我意识,⑶获得必要的组织职业信息,⑷加强个人成长和发展,⑸改善目标设置能力。组织目标包括⑴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⑵改善个人与组织的职业匹配,加强组织形象,⑶确定管理人才库。
2.考察项目所完成的活动
包括⑴员工使用职业工具(参与职业讨论会,参加培训课程),⑵进行职业讨论,⑶员工实施职业计划,⑷组织采取职业行动(提升,跨职能部门流动),⑸)组织确定继承人。
3.绩效指数变化
包括⑴离职率降低,⑵旷工率降低,⑶员工士气改善,⑷员工绩效评价改善,⑸添补空缺的时间缩短,⑹增加内部提升。
4.态度或知觉到的心理变化
包括⑴职业工具和实践评价(参加者对职业讨论会的反映,管理者对工作布告系统的评价),⑵职业系统可觉察到的益处,⑶员工表达的职业感受(对职业调查的态度),⑷员工职业规划技能的评价,⑸组织职业信息的充足性。
事实上,在评价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时,并没有考察所有涉及有效性的方面,而且组织也不必将所有的职业生涯管理方面均在组织中实施。但是这种系统的思考给未来实施评价提供了基础。
六、企业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1.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因为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能不断更新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创造力,从而使无生命的“物”的资源充分尽其所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而掌握和创造这些知识的就是“人”,因此企业更应注重人的智慧、技艺、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因此,加强职业生涯管理,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如果离开人的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一句空话。
2.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使人的需要满足度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渡最终接近矩形,既使员工的低层次物质需要逐步提高,又使他们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因此,职业生涯管理不仅符合人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立足人的高级需要,即立足于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真正了解员工在个人发展上想要什么,协调其制定规划,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这样就必然会激起员工强烈的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3.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家和高质量的员工。人的才能和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不会虚耗、浪费,企业的生存成长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发达国家的主要资本不是有形的工厂、设备,而是他们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通过职业生涯等管理努力提供员工施展才能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二)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对员工个人而言,参与职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既能使员工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员工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这都有利于强化环境把握和困难控制能力。
2.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良好的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将各分离的事件结合联系,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它更能考虑职业生活同个人追求、家庭目标等其它生活目标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两面为难的困境。
3.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财富和地位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戴良铁 刘颖. 职业生涯管理简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0.8
[2] 龙立荣 方俐洛 凌文辁.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动态,2001
[3] 佟新. 职业生涯研究, 社会学研究,2001
[4] 曹蓉. 论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人文杂志,2001
[5] 龙立荣 方俐洛 凌文辁.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2
[6] 张再生. 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中国人才,2002.7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