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调查显示:45%的西部学生可能回乡创业
来自西部的同学中有45%表示一定或很有可能回西部创业,而非西部的同学表示一定会到西部创业的只占0.8%。这是同济大学最近进行的“大学生西部创业意向调查”所显示的结果。这份调查是一名大三学生率领他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所做的“功课”。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叫卓本勇,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三年级学生,出生于四川资阳。“项目组刚成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我们要调研的东西在网上都能找到。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西部创业环境存在着许多顾虑和疑问。如何让更多人到西部创业,适应那里的创业环境,需要我们项目组去亲身体验一下。”卓本勇告诉记者,项目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对当地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假期他们将前往陕西、四川、云南、广西、贵州五省(区)进行一项名为“大学生西部创业环境”的调查实践。
成行之前,先做功课。“大学生西部创业意向调查”使团队得以在行动前期了解大学生对于西部创业的想法。细心的团队成员还把调查分为“东部篇”和“西部篇”,分别掌握来自东西部大学生对西部创业的不同理解。
问卷调查数字显示,来自西部的同学表示一定回到西部的人占总人数的10%;而表示一定不会去西部创业的西部同学有3%,非西部同学有6%,其他大部分人都在观望。
调查显示,问到西部创业最关心的问题,来自西部的同学最关心的是政府的工作效率问题,非西部的同学更关心的是西部的生活水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金融环境、个人发展空间等等。而被问到西部最欠缺的是什么时,来自西部的同学再次将重点指向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和体制问题。
针对西部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为什么回西部的问题时,选择立志建设家乡的人占到了43%,此外,选择看中西部巨大潜力的人数也占到了20.5%。有超过七成的同学选择了到西部大城市创业,而最缺乏人才的广大农村地区却乏人问津。
到西部创业最希望得到的优待是什么?相比较于以前,税收是吸引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更注重金融服务、技术保障、法制环境等。
针对来自西部以外的同学,卓本勇的团队制作了另外一份问卷。令他们感到沮丧的是,明确表示到西部创业的人连1%都不到。在考虑去西部的人中,出发点也各有不同:近六成的人表示,是看中西部的发展潜力。
作为一个西部人,卓本勇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发展。身为学校家教部副部长的卓本勇以社团的名义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有3年了。2004年他组织了“青春足迹蜀中行”活动,在四川家乡调研农村税费改革进行状况和医疗改革状况,获得了学校的优秀奖;今年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做起了大学生西部创业这个大题目。此次调查团队共有8人,随行的还有一位指导老师。为了“大学生西部创业环境”的调查实践,他们写下了整整16页的策划书,详细列数了行程路线、采访安排、资金预算、成果展示等等,费用支出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
对于自己的团队,卓本勇很有信心:“大家专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更发散,但大家长期在一起工作,协作意识更强。”在这两周的碰头会上,同学们集中精力调查各个省的资料,制定具体计划。“因为大家对一些相关方面的定义会有分歧,有时还辩论得很激烈。”卓本勇记得,一次例会上有同学提出在西安可以去访问新东方西安分校,因为新东方在西安是刚开业,理论上可算创业。但是马上就有人反对,理由是新东方不具有西部特色。后来又有人提出新东方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那就是在东部已经发展成熟了的创业模式直接往西部移植。最后,大家都觉得这的确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
由于没有专家级的老师指导,团员们一遇到问题就只能去找相关选修课的老师问,但有些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完美的答案。此外,卓本勇还考虑到了调查行动可能存在的困难,比如项目可能铺得太开,到时怕顾头难顾尾;所有成员都没有创业经验,可能在某些资料方面会有所缺乏;前期工作中所有费用都由成员自己掏,所以每走一步都得精打细算。尽管困难不少,但大家对这个项目还是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高等教育提高了我们的素质,所以对于工作,我们应该看得更开,应该有更多形式的就业。”卓本勇认为创业注定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另一条路。
记者 龚瑜 2005年5月9日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叫卓本勇,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三年级学生,出生于四川资阳。“项目组刚成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我们要调研的东西在网上都能找到。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西部创业环境存在着许多顾虑和疑问。如何让更多人到西部创业,适应那里的创业环境,需要我们项目组去亲身体验一下。”卓本勇告诉记者,项目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对当地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假期他们将前往陕西、四川、云南、广西、贵州五省(区)进行一项名为“大学生西部创业环境”的调查实践。
成行之前,先做功课。“大学生西部创业意向调查”使团队得以在行动前期了解大学生对于西部创业的想法。细心的团队成员还把调查分为“东部篇”和“西部篇”,分别掌握来自东西部大学生对西部创业的不同理解。
问卷调查数字显示,来自西部的同学表示一定回到西部的人占总人数的10%;而表示一定不会去西部创业的西部同学有3%,非西部同学有6%,其他大部分人都在观望。
调查显示,问到西部创业最关心的问题,来自西部的同学最关心的是政府的工作效率问题,非西部的同学更关心的是西部的生活水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金融环境、个人发展空间等等。而被问到西部最欠缺的是什么时,来自西部的同学再次将重点指向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和体制问题。
针对西部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为什么回西部的问题时,选择立志建设家乡的人占到了43%,此外,选择看中西部巨大潜力的人数也占到了20.5%。有超过七成的同学选择了到西部大城市创业,而最缺乏人才的广大农村地区却乏人问津。
到西部创业最希望得到的优待是什么?相比较于以前,税收是吸引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更注重金融服务、技术保障、法制环境等。
针对来自西部以外的同学,卓本勇的团队制作了另外一份问卷。令他们感到沮丧的是,明确表示到西部创业的人连1%都不到。在考虑去西部的人中,出发点也各有不同:近六成的人表示,是看中西部的发展潜力。
作为一个西部人,卓本勇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发展。身为学校家教部副部长的卓本勇以社团的名义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有3年了。2004年他组织了“青春足迹蜀中行”活动,在四川家乡调研农村税费改革进行状况和医疗改革状况,获得了学校的优秀奖;今年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做起了大学生西部创业这个大题目。此次调查团队共有8人,随行的还有一位指导老师。为了“大学生西部创业环境”的调查实践,他们写下了整整16页的策划书,详细列数了行程路线、采访安排、资金预算、成果展示等等,费用支出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
对于自己的团队,卓本勇很有信心:“大家专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更发散,但大家长期在一起工作,协作意识更强。”在这两周的碰头会上,同学们集中精力调查各个省的资料,制定具体计划。“因为大家对一些相关方面的定义会有分歧,有时还辩论得很激烈。”卓本勇记得,一次例会上有同学提出在西安可以去访问新东方西安分校,因为新东方在西安是刚开业,理论上可算创业。但是马上就有人反对,理由是新东方不具有西部特色。后来又有人提出新东方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那就是在东部已经发展成熟了的创业模式直接往西部移植。最后,大家都觉得这的确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
由于没有专家级的老师指导,团员们一遇到问题就只能去找相关选修课的老师问,但有些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完美的答案。此外,卓本勇还考虑到了调查行动可能存在的困难,比如项目可能铺得太开,到时怕顾头难顾尾;所有成员都没有创业经验,可能在某些资料方面会有所缺乏;前期工作中所有费用都由成员自己掏,所以每走一步都得精打细算。尽管困难不少,但大家对这个项目还是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高等教育提高了我们的素质,所以对于工作,我们应该看得更开,应该有更多形式的就业。”卓本勇认为创业注定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另一条路。
记者 龚瑜 200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