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快讯 - 走一条创业报国之路——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走一条创业报国之路——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2005年3月 28 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百花簇拥。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全中国、甚至世界都听见了一条喜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领衔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万众瞩目,黄伯云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红光闪烁的荣誉证书;掌声如潮,黄伯云稳步登上大会发言席,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筚路蓝缕,这是课题组成员近20年殚精竭虑的心血结晶;风云际会,这是近2亿元国家重大项目支持,9项发明专利等共同铸就的灿烂辉煌。

    这一成果的问世,解决了我国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器用材难题并为我国航天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炭/炭复合材料领域迈入世界前沿。
    走一条创业报国之路,敢为天下先;
    谱一曲奇峰征服之歌,当今世界殊。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伟大变革引领的丰硕成果,更是崛起的中南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
                            彼岸求学  奠定报国基础

    1969年黄伯云于原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8年参加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留学人员考试,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而留学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黄伯云倍感这种学习机会的珍贵,因为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在经济实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送学子出国学习的。因此他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抵美不久,导师就交给黄伯云一项几位研究生做了多年而未解决的难题。接受任务后,他按照导师的要求全心投入了工作。第一批实验做完了,但结果很不理想,他赶紧做第二批实验。为了迅速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他几乎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1980年的圣诞之夜,周围的同事们都放假度节去了。由于研究工作的压力,黄伯云仍忙碌在实验室中。午夜过后,系主任威尔德教授忽然因急事来到实验室。当他看到在这圣诞深夜整栋大楼只有黄伯云一个人还在紧张工作时,内心深为中国人的勤奋精神所打动。他禁不住连声称赞并表示,如果研究工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从此,他作为系领导的确为黄伯云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两个月后,黄伯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导师看到实验结果后十分惊喜,称“这是一个重大进展。”不久后他找黄伯云谈话,提出要黄伯云读他的博士研究生,并亲笔给中国教育部写信:“黄先生有出色的研究才能,Iowa州立大学愿为他提供全部奖学金,为其攻读博士学位。”我国教育部很快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这样,黄伯云开始了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学习。
    攻博期间的学习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学业成绩的好坏不仅是荣誉的标志,也是能否获得奖学金的关键。第一学期黄伯云选修了一门“力学冶金”课程,第一次考试时他得了61分,心里非常着急。因为按惯例,这样的成绩将被取消奖学金。黄伯云反复审查自己的考卷,发现有一处地方似乎是任课教授看错了。于是他去找这位教授,教授经过仔细推敲,认为的确是自己有误,便又为黄伯云加上了5分,并竖起大拇指高兴地对黄伯云说:“You are number one (你是第一名) .”后来黄伯云才知道, 原来大部分人只得了40多分。

    黄伯云一直认为,自己学业成绩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从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他就经常告诫自己: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我的言行和成功与否不仅代表着我个人,更代表着中国人,我决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这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一直是他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动力驱动着他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

    1985年春天的一个漆黑雨夜,黄伯云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后已是凌晨。当他离开大楼去计算机中心取实验结果时,由于没有带雨具,只好快速冲向计算中心大楼。就在这快速冲跑的瞬间,眼前突然车灯大亮,几辆警车出现在面前,原来警察们把他当成了偷计算机的小偷。事情弄清楚之后,警察们很受感动,并礼貌地用车把他送回了住地。

    1986年6月,黄伯云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及参加毕业典礼,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带着全家赶赴美国南部田纳西州,到田纳西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苦心钻研,采用无坩锅生长技术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钛铝合金单晶。他在这期间撰写的一些论文被国际著名的《冶金学报》等杂志发表,其中专著《钛铝化合物的晶体生长》一书由美国政府出版社出版。同时他常应邀到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讲座。

    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许多大公司向黄伯云发出了高薪聘请。一些大学、科研机构也要聘他去工作,并且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到这个时候,黄伯云已在美国生活了8年,对那里的一切都很适应了。如果继续留下,就个人利益而言无疑是很好的选择。美国一流的科研条件可以帮助他在学术上尽快获得成功,还有美国的生活条件也是当时国内所不能比拟的,不仅工资待遇相差巨大,衣、食、住、行也差异明显。特别使黄伯云犹豫的是他那来美已4年的小女儿,孩子早已是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而汉语却几被淡忘。她不仅习惯了美国的生活,而且也渴望进一步在美国接受更好的全过程教育。对她而言,回国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面临比较大的困难。然而无论怎样,黄伯云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情结,那就是:是祖国、人民培养了我,如今正是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有理由滞留不归?当初我是为国家建设的需要去留学的,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去“学留”的。“留学”这两个字不能倒过来变成“学留”。况且在美国,无论你做出多大成绩,终归是替别人做事。我是炎黄子孙,我应该用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国家。尽管国内在某些方面还比较落后,但落后更给我提供了用武之地。

    听到黄伯云回国的决定,朋友们纷纷劝阻,同行们诚心挽留,更多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当时国内正值“出国潮”,美国更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所以不断有人问他回国是“短期”还是“长期”?甚至还有人断言他一定会后悔。然而黄伯云深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只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生活必将翻开新的一页,回国创业必有美好的前程。

                             回国创业  打造高技术新材料民族品牌

    1988年5月,黄伯云与家人回到了岳麓山下的母校原中南工业大学,到粉末冶金研究所工作。一时困难与问题也接踵而来,女儿汉语基础差,只好请专人来辅导;粮食关系没恢复,就买议价粮;为了解决全家的交通问题,只好买了两辆自行车以替代在美国时的两辆小汽车……但是黄伯云更多的是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学校专门为他配备了实验室和科研助手。不久他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到国内工作,黄伯云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事业感和责任感。在美国8年的学习,使他深深认识到发展新材料加工与制备技术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留学归国人员一定要有志于在中国大地上创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技术新材料民族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重点工程项目在内的10多项重要课题,在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注射成型以及先进航空制动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

    TiAl基合金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航空航天用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但其室温脆性和难加工性能一直是世界科学家着力解决的难题。回国后黄伯云主持了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TiAl基合金的研究工作,在充分利用他在美国所从事该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TiAl基合金快速变形细化晶粒”新技术,使该材料的室温拉伸延性提高到5%,达到当时国内外所报道的最高水平。(未完待续)



创业快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快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