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之成败种种
当初,走出国门时,踌躇满志,遥想日后回国时的意气风发。
如今,风尘仆仆回国来,却发现求职的道路并不平坦。
晨报人才周刊走近几位海归,倾听他们的求职故事。不论成功失败,对于正在同样经历这个过程,或者将要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来说,他们的经验教训都值得借鉴。
失败案例
主人公:小美留学国家:新西兰留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小美2年前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去了新西兰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学成归来,却为找工作犯起愁来。
“刚回国时,我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市区不去。”可经过几次面试之后,她才发现海归不那么吃香了。“前几天我收到一部门主管职位的面试通知,虽说月薪3000元低于我的心理价位,但我还是去了。”没想到,那天一起面试的竟然还有两名海归,大家相见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3名海归全部落选,一位本土本科生得到了那岗位,“因为他有多年工作经验。”公司HR事后说道。
经过这一系列的磕磕碰碰,小美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中的这张洋文凭起不了多大作用。“当初决定留学,也只是赶潮流罢了。那时候海外留学生在中国的行情看涨,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所以也没多想就出去了。但是这么多钱投进去,总想有个高回报吧,所以就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目标薪酬。其实现在想想,当初应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那样选择专业时针对性会强些;或者在国外先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先适应起来,那样有了工作经验,进外企总会有点优势吧。”
小美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期望值降低,从基础做起。“我以前自恃过高,把职位全都定位在主管级以上,现在想想,就算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也不一定能胜任———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企业内部事务。”
最终,小美决定先去小企业积累点在国内企业工作的经验,然后再转战外企。“我的优势就是外语和学历,现在先把工作经验补上。”
成功案例
主人公:王小姐留学国家:日本专业:自动化控制
王小姐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上海大学与日本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在攻读本科的最后一年,正好学校里有这个机会,于是就到了日本继续攻读自己的老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少,不论在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小姐选择继续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小姐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作的机会,王小姐的选择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小姐通过朋友、还有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中国事业部招人,非常幸运的是,王小姐一次应聘就成功了。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小姐在日本又工作了2年。今年,正好公司准备在中国扩大投资,于是公司总部派她到上海工作。王小姐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失败案例
主人公:赵小姐留学国家:新西兰留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赵小姐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留学了。现在,她回国已两三个月,但发出去的求职简历都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
事实上,临近毕业时,赵小姐就开始着手找工作。但因为自己身在国外,只能由父母代劳,其间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但也不能参加,一切还得等她毕业回来之后才能进行。
今年4月份,赵小姐毕业回国,但已经错过了外资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阶段。
赵小姐参加了几次招聘会,招聘人员一上来就问她有没有什么人事上岗证,或工作经历,赵小姐无言以对———从国外刚刚回来,怎么可能有时间考国内的证书呢?后来,赵小姐通过网络或亲朋好友寻找工作,但两三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
赵小姐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现在的想法是,哪怕到大的外企去实习也可以。”当谈到今后的发展定位时,赵小姐说,其实自己也很茫然。
专家诊断海待
在用人单位的眼里,海归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海归该如何避免成为海待?如果你正欲出国留学,如何规划留学生活更加有利于日后回国发展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东朋(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陶奕,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分别驻德国、法国、美国硅谷联络处的三位主任以及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汪怿。
正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如今用人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海归或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企业就录用谁。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
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巴黎联络处主任蒋晓东认为,目前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主要是那些在国外攻读本科的小海归,他们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如果他们的心理价位太高,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反倒不倾向于用海归。因此,他们必须调整心态,放下所谓的身价,和国内大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汪怿也认为,不要过分盯着当初的投入不放,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与其如此,不如把在国内起步的阶段作为投资的继续。
◆启程时
◆不要因出国而出国
选择出国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选择管理类或文科类的专业时,一定要慎重,这些专业对人的潜力和能力要求都很高,并不是读了这些专业就能当管理者,若没有工作经验,出国留学并不能增加多少求职的砝码。陶奕建议,留学时,选择一些专业技术性强的专业,否则可能留学回来,只能做做翻译之类的工作。结合市场需求选择专业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德国联络处主任陆少鹏表示,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比如德国的制造业和化工业非常强,而这也正是上海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很多留学生都挤着去读管理,太盲目。
◆留学中
◆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
陆少鹏认为,出国留学不要死读书,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多和外界接触。在海外的人脉很可能成为日后回国发展的优势所在。结合专业打工、实习
对于海归来说,在国外工作过的经历可以大大提供回国发展的竞争力。陶奕强调,打工、实习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要只为了赚钱,否则不能为你的工作能力加分。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学习国外企业的理念、作运方式、行为规则等,这些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求职砝码。
◆求职时
◆明确自己的优势
海归求职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用素质能力说话。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美国硅谷联络处主任储海琼认为,海归最大的优势在于沟通能力。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对沟通能力最浅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老外正常交流,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会发生误解。这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也是海归的一大优势。除此以外,“洋插队”也说明了海归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在陌生环境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看准企业需求“投其所好”
海归求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对准企业的需求。蒋晓东认为,海归求职成功率较高的企业是外资企业、有意向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以及那些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后两者,非常希望有海外背景的人来搭起走出国门的桥梁。此外,也不妨试试那些对外语有较高要求的职位。不要分散求职目标
陶奕认为,在求职时,一定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和水平,以及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若在短时间难以确定今后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至少在求职的时侯,要明确一个短期的目标。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千万不要分散求职目标,今天投这个岗位,明天觉得那个岗位也不错,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求职的成功率。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
最后,就是求职的决心和态度了。其实,求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能力和运气的结合。要想获得好的运气的话,一定要有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决心。
[网络]
如今,风尘仆仆回国来,却发现求职的道路并不平坦。
晨报人才周刊走近几位海归,倾听他们的求职故事。不论成功失败,对于正在同样经历这个过程,或者将要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来说,他们的经验教训都值得借鉴。
失败案例
主人公:小美留学国家:新西兰留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小美2年前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去了新西兰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学成归来,却为找工作犯起愁来。
“刚回国时,我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市区不去。”可经过几次面试之后,她才发现海归不那么吃香了。“前几天我收到一部门主管职位的面试通知,虽说月薪3000元低于我的心理价位,但我还是去了。”没想到,那天一起面试的竟然还有两名海归,大家相见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3名海归全部落选,一位本土本科生得到了那岗位,“因为他有多年工作经验。”公司HR事后说道。
经过这一系列的磕磕碰碰,小美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中的这张洋文凭起不了多大作用。“当初决定留学,也只是赶潮流罢了。那时候海外留学生在中国的行情看涨,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所以也没多想就出去了。但是这么多钱投进去,总想有个高回报吧,所以就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目标薪酬。其实现在想想,当初应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那样选择专业时针对性会强些;或者在国外先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先适应起来,那样有了工作经验,进外企总会有点优势吧。”
小美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期望值降低,从基础做起。“我以前自恃过高,把职位全都定位在主管级以上,现在想想,就算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也不一定能胜任———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企业内部事务。”
最终,小美决定先去小企业积累点在国内企业工作的经验,然后再转战外企。“我的优势就是外语和学历,现在先把工作经验补上。”
成功案例
主人公:王小姐留学国家:日本专业:自动化控制
王小姐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上海大学与日本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在攻读本科的最后一年,正好学校里有这个机会,于是就到了日本继续攻读自己的老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少,不论在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小姐选择继续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小姐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作的机会,王小姐的选择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小姐通过朋友、还有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中国事业部招人,非常幸运的是,王小姐一次应聘就成功了。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小姐在日本又工作了2年。今年,正好公司准备在中国扩大投资,于是公司总部派她到上海工作。王小姐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失败案例
主人公:赵小姐留学国家:新西兰留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赵小姐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留学了。现在,她回国已两三个月,但发出去的求职简历都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
事实上,临近毕业时,赵小姐就开始着手找工作。但因为自己身在国外,只能由父母代劳,其间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但也不能参加,一切还得等她毕业回来之后才能进行。
今年4月份,赵小姐毕业回国,但已经错过了外资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阶段。
赵小姐参加了几次招聘会,招聘人员一上来就问她有没有什么人事上岗证,或工作经历,赵小姐无言以对———从国外刚刚回来,怎么可能有时间考国内的证书呢?后来,赵小姐通过网络或亲朋好友寻找工作,但两三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
赵小姐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现在的想法是,哪怕到大的外企去实习也可以。”当谈到今后的发展定位时,赵小姐说,其实自己也很茫然。
专家诊断海待
在用人单位的眼里,海归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海归该如何避免成为海待?如果你正欲出国留学,如何规划留学生活更加有利于日后回国发展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东朋(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陶奕,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分别驻德国、法国、美国硅谷联络处的三位主任以及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汪怿。
正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如今用人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海归或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企业就录用谁。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
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巴黎联络处主任蒋晓东认为,目前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主要是那些在国外攻读本科的小海归,他们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如果他们的心理价位太高,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反倒不倾向于用海归。因此,他们必须调整心态,放下所谓的身价,和国内大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汪怿也认为,不要过分盯着当初的投入不放,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与其如此,不如把在国内起步的阶段作为投资的继续。
◆启程时
◆不要因出国而出国
选择出国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选择管理类或文科类的专业时,一定要慎重,这些专业对人的潜力和能力要求都很高,并不是读了这些专业就能当管理者,若没有工作经验,出国留学并不能增加多少求职的砝码。陶奕建议,留学时,选择一些专业技术性强的专业,否则可能留学回来,只能做做翻译之类的工作。结合市场需求选择专业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德国联络处主任陆少鹏表示,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比如德国的制造业和化工业非常强,而这也正是上海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很多留学生都挤着去读管理,太盲目。
◆留学中
◆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
陆少鹏认为,出国留学不要死读书,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多和外界接触。在海外的人脉很可能成为日后回国发展的优势所在。结合专业打工、实习
对于海归来说,在国外工作过的经历可以大大提供回国发展的竞争力。陶奕强调,打工、实习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要只为了赚钱,否则不能为你的工作能力加分。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学习国外企业的理念、作运方式、行为规则等,这些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求职砝码。
◆求职时
◆明确自己的优势
海归求职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用素质能力说话。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美国硅谷联络处主任储海琼认为,海归最大的优势在于沟通能力。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对沟通能力最浅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老外正常交流,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会发生误解。这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也是海归的一大优势。除此以外,“洋插队”也说明了海归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在陌生环境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看准企业需求“投其所好”
海归求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对准企业的需求。蒋晓东认为,海归求职成功率较高的企业是外资企业、有意向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以及那些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后两者,非常希望有海外背景的人来搭起走出国门的桥梁。此外,也不妨试试那些对外语有较高要求的职位。不要分散求职目标
陶奕认为,在求职时,一定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和水平,以及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若在短时间难以确定今后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至少在求职的时侯,要明确一个短期的目标。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千万不要分散求职目标,今天投这个岗位,明天觉得那个岗位也不错,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求职的成功率。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
最后,就是求职的决心和态度了。其实,求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能力和运气的结合。要想获得好的运气的话,一定要有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决心。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