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一名穿草鞋的记者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安电视二台的记者,此时此刻,我们要在这里讨论做文与做人的道理,面对同仁、先辈,我岂敢壮语豪言,我只是想起了我们老领导的一句话,二台的记者应该做穿草鞋的记者。
草鞋是什么?
草鞋丈量过艰难的历程、泥泞的道路,有和长征一起载入史册的光荣。
草鞋连接着平民百姓的期望和寄托;穿草鞋的记者,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记者;穿草鞋的记者不娇贵、不势利,心中对普通老百姓、对新闻事业充满了
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1996年12月,当时我还在西安电视二台新闻部。当我们的《今日新闻》节目被会议充斥,被大量有偿新闻侵占版面的时候,西安电视台一位老资格的记者走马上任,他给我交代的第一个采访任务是到农村去,到户县去,他说户县是一方热土。新主任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新闻久积的热情。在腊月呼啸的寒风中,我依然扛起装着摄像机的几十斤重的大箱子,怀揣从部门借来的100块钱,挤上从西安发往户县的长途公共汽车。我的一些习惯于采访车接送。吃住楼堂馆所。稿子抢手代写。红包不拿稿子不发的同行们对我抱以冷眼和不解。然而田野的清风,土地的厚重,农民的挚情给了我温暖的创作激情。有关户县农民修路的系列报道很快播发了,《户县农民拆房让路不要国家一分钱》还获得本年度的西安新闻奖。我不敢说这就是我的成功,我只是觉得踏实而且同心无愧,因为我当了一回穿草鞋的记者!
朋友,我们的采访经历千差万别,我们的文章千姿万态,但是所有我们至今难忘、穿越时空的优秀新闻作品哪一个没有留下我们敢于吃苦的足迹和带着来自生活的回响!
穿草鞋的记者敢于趟过泥泞而百拆不回,善做实事,敢说真话。俗话说捧人的戏好演,黑着脸说话难,然而我坚信无欲则刚。
1997年4月23日傍晚,在潇潇的春雨中,一位周至县的农民把我堵在了下班的路上,告诉我:他们村里的村干部把农民集资建校的钱,给吃喝挥霍掉了,
1954年建校的村中心小学,墙壁裂缝,屋顶漏雨,房梁倾斜。两年前就已开始集资修建新校舍,因为村里的几条蛀虫把钱挥霍掉了,一百多名小学生至今仍坐在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教室里上课,学生的家长为此终日提心吊胆。听到这里,我立刻冒雨前行赴周至县调查了解。调查中的甘苦已不足挂齿,只是第二大,当我再赴周至决意曝光此事的时候,遇到的是一路的围追堵截。然而事实拒绝吃请,金钱买不走良知,《危漏年已久,修缮应有期》的电视批评报道当晚即与观众见面。尽管此前,县领导已将电话打给我们的台领导,然而新闻事业责任重大,县领导不知道,不知道我们二台的记者是穿草鞋的记者。
铁肩担道义,草鞋行万里。
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一位主任记者说过:“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笔下有人命关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金钱的诱惑和权力的重压,朋友,作为无冕之王的我们,是否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回顾历史,我们钦佩一个外国人斯诺,告别人称天堂的美国,踩着不平坦的中国之路,给新闻史上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样跨越历史时空的新闻巨著;有皮鞋不穿而穿草鞋的范长江,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来到硝烟弥漫的抗目前线,从国统区到根据地,范先生记录了一个时代,也留下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新闻工作者的成功与风范。再看今天,在恶浪滔天的抗洪一线,有记者不屈的身影;在巴格达、贝尔格莱德战斗的街头,有我们中国的记者向世界报告着正义的声音。
“我来了,我看到了,我赢了。”唐师僧的这句名言,仿佛也有草鞋精神;深入海湾战争,写下《我从战场归来》;千里之行,可知名记者唐师曾也有一双磨不烂的脚。
真想穿一双草鞋,走得更远,去开辟更广阔的生命空阅,然而我们都无法离开现实的土壤,1998年6月,我在西安电视二台周未版投标中的,成为《家住西安》这一社会文化栏目的制片人,可以说我是在大家纷纷看好经济类节目的时候,树起了为社会文化鼓吹的大旗。栏目开播以来的日日夜夜,作为制片人的我在金钱的困惑与文化的清贫之间来回撕扯着。请人,要付工资,拍片更要花钱,两万元的启动资金本已捉襟见时,归还日期又眼看就到。我怎能不为钱憔悴呢?但我不为钱折腰。今年3月,当一家广告公司拿来有偿专题片,要塞到我们栏目播出的时候,被我拒绝了。广告公司和他们的客户耻笑我们的记者是酸臭文人。我说:“马上把你们的钱拿回去,并且记住,这是人民的电视台,不是某个财主的电视台。”朋友,我当然也有慷慨之后的烦恼,可是为了举起这面文化的大旗,在这条尚且艰难的路上,我仍然要当穿草鞋的记者!
也许有人说,草鞋是穿不久的,可是我想:不怕,当草鞋磨烂的时候,我们的意志却有一种永远也磨不烂的草鞋精神。
谢谢大家。
[网络]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安电视二台的记者,此时此刻,我们要在这里讨论做文与做人的道理,面对同仁、先辈,我岂敢壮语豪言,我只是想起了我们老领导的一句话,二台的记者应该做穿草鞋的记者。
草鞋是什么?
草鞋丈量过艰难的历程、泥泞的道路,有和长征一起载入史册的光荣。
草鞋连接着平民百姓的期望和寄托;穿草鞋的记者,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记者;穿草鞋的记者不娇贵、不势利,心中对普通老百姓、对新闻事业充满了
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1996年12月,当时我还在西安电视二台新闻部。当我们的《今日新闻》节目被会议充斥,被大量有偿新闻侵占版面的时候,西安电视台一位老资格的记者走马上任,他给我交代的第一个采访任务是到农村去,到户县去,他说户县是一方热土。新主任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新闻久积的热情。在腊月呼啸的寒风中,我依然扛起装着摄像机的几十斤重的大箱子,怀揣从部门借来的100块钱,挤上从西安发往户县的长途公共汽车。我的一些习惯于采访车接送。吃住楼堂馆所。稿子抢手代写。红包不拿稿子不发的同行们对我抱以冷眼和不解。然而田野的清风,土地的厚重,农民的挚情给了我温暖的创作激情。有关户县农民修路的系列报道很快播发了,《户县农民拆房让路不要国家一分钱》还获得本年度的西安新闻奖。我不敢说这就是我的成功,我只是觉得踏实而且同心无愧,因为我当了一回穿草鞋的记者!
朋友,我们的采访经历千差万别,我们的文章千姿万态,但是所有我们至今难忘、穿越时空的优秀新闻作品哪一个没有留下我们敢于吃苦的足迹和带着来自生活的回响!
穿草鞋的记者敢于趟过泥泞而百拆不回,善做实事,敢说真话。俗话说捧人的戏好演,黑着脸说话难,然而我坚信无欲则刚。
1997年4月23日傍晚,在潇潇的春雨中,一位周至县的农民把我堵在了下班的路上,告诉我:他们村里的村干部把农民集资建校的钱,给吃喝挥霍掉了,
1954年建校的村中心小学,墙壁裂缝,屋顶漏雨,房梁倾斜。两年前就已开始集资修建新校舍,因为村里的几条蛀虫把钱挥霍掉了,一百多名小学生至今仍坐在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教室里上课,学生的家长为此终日提心吊胆。听到这里,我立刻冒雨前行赴周至县调查了解。调查中的甘苦已不足挂齿,只是第二大,当我再赴周至决意曝光此事的时候,遇到的是一路的围追堵截。然而事实拒绝吃请,金钱买不走良知,《危漏年已久,修缮应有期》的电视批评报道当晚即与观众见面。尽管此前,县领导已将电话打给我们的台领导,然而新闻事业责任重大,县领导不知道,不知道我们二台的记者是穿草鞋的记者。
铁肩担道义,草鞋行万里。
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一位主任记者说过:“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笔下有人命关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金钱的诱惑和权力的重压,朋友,作为无冕之王的我们,是否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回顾历史,我们钦佩一个外国人斯诺,告别人称天堂的美国,踩着不平坦的中国之路,给新闻史上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样跨越历史时空的新闻巨著;有皮鞋不穿而穿草鞋的范长江,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来到硝烟弥漫的抗目前线,从国统区到根据地,范先生记录了一个时代,也留下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新闻工作者的成功与风范。再看今天,在恶浪滔天的抗洪一线,有记者不屈的身影;在巴格达、贝尔格莱德战斗的街头,有我们中国的记者向世界报告着正义的声音。
“我来了,我看到了,我赢了。”唐师僧的这句名言,仿佛也有草鞋精神;深入海湾战争,写下《我从战场归来》;千里之行,可知名记者唐师曾也有一双磨不烂的脚。
真想穿一双草鞋,走得更远,去开辟更广阔的生命空阅,然而我们都无法离开现实的土壤,1998年6月,我在西安电视二台周未版投标中的,成为《家住西安》这一社会文化栏目的制片人,可以说我是在大家纷纷看好经济类节目的时候,树起了为社会文化鼓吹的大旗。栏目开播以来的日日夜夜,作为制片人的我在金钱的困惑与文化的清贫之间来回撕扯着。请人,要付工资,拍片更要花钱,两万元的启动资金本已捉襟见时,归还日期又眼看就到。我怎能不为钱憔悴呢?但我不为钱折腰。今年3月,当一家广告公司拿来有偿专题片,要塞到我们栏目播出的时候,被我拒绝了。广告公司和他们的客户耻笑我们的记者是酸臭文人。我说:“马上把你们的钱拿回去,并且记住,这是人民的电视台,不是某个财主的电视台。”朋友,我当然也有慷慨之后的烦恼,可是为了举起这面文化的大旗,在这条尚且艰难的路上,我仍然要当穿草鞋的记者!
也许有人说,草鞋是穿不久的,可是我想:不怕,当草鞋磨烂的时候,我们的意志却有一种永远也磨不烂的草鞋精神。
谢谢大家。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