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
一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孙妮小姐被派到外地去出差。在卧铺车厢内,她碰到了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姑娘。由于对方首先向孙小姐打了一个招呼,孙小姐觉得不与人家寒暄几句实在显得不够友善,便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大方方地随口与对方聊了起来。
在交谈之中,孙小姐有点没话找话地询问对方:“你今年多大岁数呢?”不料人家所答非所问地予以搪塞:“你猜猜看。”孙小姐觉得没趣,转而又问:“到了你这个岁数,你一定结婚了吧?”这一回,那位美国小姐的反应更令孙小姐出呼意料:对方居然转过头去,再也不搭理她了。一直到分手,她们两个人再也没有说上一名话。
孙小姐与那位美国姑娘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主要是因为孙小姐在交谈中向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在国外统统纯属是不宜向他人打探的个人隐私。按照常规,对方是有权利拒绝回答的。
所谓个人隐私,简单地说,指的就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也就是说,在与海外人士打交道时,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权。进而言之,在言谈话语之中,对于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同海外人士交谈时信口开河,将“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一中国式的做法滥施于人。甚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管对方如何反响,依然故我,“宜将剩勇追穷寇”,“打破砂锅问到底”。否则的话,极有可能会令对方极度不快,甚至还会因此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从可操作性这一角度来讲,应用“尊重隐私”原则,在涉外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与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进行交谈时,应当有所不为,即必须了解,在与海外人士交谈时,对于那些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话题,不应有所涉及。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度假地点,等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所以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
其二,是年龄大小。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如诅咒谩骂一般。特别是外国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其三,是恋爱婚姻。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让任何一个人面对交往不深的朋友,去老老实实地交待自己“有没有恋人”、“两人是怎么结识的”、“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了婚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如何”、“有没有孩子”、“为什么还不找对象”、“为什么还不结婚”、“为什么还不生孩子”,都不仅不会令人愉快,反而肯定会让人难堪。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为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上官司 。
其四,是身体健康。在中国人相遇后彼此打招呼时,大家经常会相互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要是确知交往对象身体曾经一度欠安,那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其见面时,人们往往还会热心而关切地询问对方:“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则通常还会直接向对方打探:“吃过一些什么药”、“怎么治疗的”,或是向对方推荐名医、偏方。可是在国外,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病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被看作是他的重要的“资本”。
其五,是家庭住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之中,大家对于自家的住址通常是不保密的。对于自己的家庭住址、私宅电话号码等等,人们一般都会有问必答,甚至于还会主动地相告于人。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喜欢串门,并且往往乐于请人上门作客。而在国外,通行的做法却恰好与我国相反。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的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已和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作客。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在他们常有的名片上,此项内容也难得一见。
其六,是个人经历。初次会面时,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个交往对象“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模一模对方的“老底”。然而外国人却大都将这些内容看作是“商业秘密”,并且坚决主张“英雄莫问出处”,反过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外国人还认为,要是一个人动辄就对初次交往的对象“忆往昔峥嵘岁稠”,甚至“痛说革命家史”,并不见得是坦诚相见,相反却有可能是别有用心。
其七,是信仰政见。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国度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如果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最为明智的作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对此避而不谈。
其八,是所忙何事。在国内,熟人见面之际,免不了要相互询问一下对方:“忙什么”、“上哪里去”、“从哪儿回来”、“怎么好久没见到你”。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一类的问题皆属个人私事,“不足为人道哉”,绝对没有“曝光”的必要。向别人探听与比相关的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或者具有天生的“窥视欲”。被问及这类问题时,外国人往往会“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还会缄口不语。
上述八个方面的问题,即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网络]
一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孙妮小姐被派到外地去出差。在卧铺车厢内,她碰到了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姑娘。由于对方首先向孙小姐打了一个招呼,孙小姐觉得不与人家寒暄几句实在显得不够友善,便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大方方地随口与对方聊了起来。
在交谈之中,孙小姐有点没话找话地询问对方:“你今年多大岁数呢?”不料人家所答非所问地予以搪塞:“你猜猜看。”孙小姐觉得没趣,转而又问:“到了你这个岁数,你一定结婚了吧?”这一回,那位美国小姐的反应更令孙小姐出呼意料:对方居然转过头去,再也不搭理她了。一直到分手,她们两个人再也没有说上一名话。
孙小姐与那位美国姑娘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主要是因为孙小姐在交谈中向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在国外统统纯属是不宜向他人打探的个人隐私。按照常规,对方是有权利拒绝回答的。
所谓个人隐私,简单地说,指的就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也就是说,在与海外人士打交道时,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权。进而言之,在言谈话语之中,对于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同海外人士交谈时信口开河,将“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一中国式的做法滥施于人。甚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管对方如何反响,依然故我,“宜将剩勇追穷寇”,“打破砂锅问到底”。否则的话,极有可能会令对方极度不快,甚至还会因此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从可操作性这一角度来讲,应用“尊重隐私”原则,在涉外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与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进行交谈时,应当有所不为,即必须了解,在与海外人士交谈时,对于那些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话题,不应有所涉及。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度假地点,等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所以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
其二,是年龄大小。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如诅咒谩骂一般。特别是外国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其三,是恋爱婚姻。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让任何一个人面对交往不深的朋友,去老老实实地交待自己“有没有恋人”、“两人是怎么结识的”、“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了婚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如何”、“有没有孩子”、“为什么还不找对象”、“为什么还不结婚”、“为什么还不生孩子”,都不仅不会令人愉快,反而肯定会让人难堪。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为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上官司 。
其四,是身体健康。在中国人相遇后彼此打招呼时,大家经常会相互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要是确知交往对象身体曾经一度欠安,那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其见面时,人们往往还会热心而关切地询问对方:“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则通常还会直接向对方打探:“吃过一些什么药”、“怎么治疗的”,或是向对方推荐名医、偏方。可是在国外,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病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被看作是他的重要的“资本”。
其五,是家庭住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之中,大家对于自家的住址通常是不保密的。对于自己的家庭住址、私宅电话号码等等,人们一般都会有问必答,甚至于还会主动地相告于人。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喜欢串门,并且往往乐于请人上门作客。而在国外,通行的做法却恰好与我国相反。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的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已和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作客。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在他们常有的名片上,此项内容也难得一见。
其六,是个人经历。初次会面时,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个交往对象“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模一模对方的“老底”。然而外国人却大都将这些内容看作是“商业秘密”,并且坚决主张“英雄莫问出处”,反过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外国人还认为,要是一个人动辄就对初次交往的对象“忆往昔峥嵘岁稠”,甚至“痛说革命家史”,并不见得是坦诚相见,相反却有可能是别有用心。
其七,是信仰政见。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国度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如果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最为明智的作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对此避而不谈。
其八,是所忙何事。在国内,熟人见面之际,免不了要相互询问一下对方:“忙什么”、“上哪里去”、“从哪儿回来”、“怎么好久没见到你”。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一类的问题皆属个人私事,“不足为人道哉”,绝对没有“曝光”的必要。向别人探听与比相关的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或者具有天生的“窥视欲”。被问及这类问题时,外国人往往会“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还会缄口不语。
上述八个方面的问题,即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