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小镇里走出大皮匠 黄兆进白手起家

小镇里走出大皮匠 黄兆进白手起家

  每天早上8点一上班,黄兆进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情是泡上一杯茶,然后到车间查看每一道工序,再回来喝茶时,时间已过10点。

  这位温州奋起皮件有限公司(下称“奋起公司”)总裁说,十多年来他每天都坚持来工厂后先下车间巡视一番,这样,自己一天心里都踏实了很多,并且,还可以现场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今年2月21日那天,让黄兆进诧异的是,一位印度商人比他来得还早。在成品包装车间里,这位叫麦可的印度商人正在仔细检验着订购的皮带生产的每个细节。

  麦可是印度采购商义乌办事处的代表,去年曾和奋起公司做过三万条的皮带业务。那是奋起公司的首笔印度生意。这次麦可又下了七千多条皮带的订单,对于日产5万条的奋起公司来说,这批订货不足半天的工作量。

  “每条12.5元,7天完成,2月25日发货。”黄兆进说,“这笔单子的价格已触及我们的底线。”

  印度订购的皮带,一般企业不敢接。黄兆进说:“印度人要求苛刻,给的价格又低,这种生意很难做。”在奋起公司之前,麦可已经在中国考察了8家工厂。

  到今年为止,黄兆进在有着“中国皮都”之称的水头镇从事了15年的皮带生产。奋起公司70%的产品外销,今年的销售目标是3000万条, 2.5亿元。在专业生产真皮皮带行业,它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企业。

  白手起家

  黄兆进生于1968年,作为四个孩子中的老大,高中只上了半年就被迫退学,外出打工以承担家庭的重担。几年中,他辗转于山西,江苏,甘肃,青海等地,从事过挤牛奶、开煤窑、理发等工作。

  1991年,黄兆进和内兄郑长泵以及二叔郑德道一起,商议每人出资2万元做皮带厂。当时,黄兆进只凑到了1.85万元,“平阳县创新皮件厂”就这样以5.85万元的原始资金成立了。

  这个厂和多数当地的皮件厂一样,是小作坊式生产,租了间1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作厂房,开始的时候只雇了5个工人。

  回忆起创业之初,黄兆进说,”那时候是玩命地干”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掌握了所有的工序,再教给工人。从开料、包装、图编,到采购销售,事事亲历亲为,最早也得忙到晚上12点。

  当时,中国大部分皮带都没有什么品牌而言,大多是来料加工贴牌生产,有业务都做,什么款式销路好就做什么款。

  黄兆进说,“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人海战术,派出各路亲朋四处铺经销点,并到广州收集新款皮带。”然后,他们仔细研究带回来的皮带,“五六条皮带放在一起,东拼西凑一下,皮带就这么生产出来。”黄兆进说,“就像第一次出唱片,肯定要模仿。看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年,他们每天生产几百条皮带,到了1997年,日产1万条皮带,那时工厂刚刚更名为“平阳水头镇奋起皮件厂”,首次打起“奋起”牌,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1999年,皮件厂再次更名为“浙江奋起皮件厂”,并成为浙江真皮皮带龙头企业。

  在奋起公司副总经理张捍宇眼中,黄兆进是个低调、不事张扬的人。张捍宇原是武汉二轻局干部,后来到温州创业,在应聘奋起公司副总经理之前,在温州开发区一家鞋业任总经理助理。“尽管当时企业规模很小,但黄总对整个皮革行业了解很透,而且他有梦想,要做一个过亿元的企业,缺的只是系统地管理,这是我看中的。”

  奋起公司给张捍宇的第一印象是乱。“当时,奋起公司只有一个生产部,没有部门经理,什么事情都由老板说了算。”张捍宇说,“这也是水头镇整个皮带业的情况,大家都一样,根本谈不上企业管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