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黄光裕的财富哲学(2)
做买卖天天都会遇到各种诱惑,但我想我做到了不贪婪。
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黄光裕
全国商业连锁零售业排名榜日前揭晓,国美再次坐稳中国家电零售业头把交椅,并正以每30个小时开设一个店的速度快速扩张。 国美总裁黄光裕曾放言:到2008年,国美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黄光裕年仅35岁,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为中国首富。
在别人的专著中,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书写了“105亿的传奇”;在胡润的富豪榜上他曾取代丁磊成为中国首富。
心态平和 注意度
黄光裕是天主教徒,他在闲聊中十分喜欢谈及关于心态的问题。在他的眼中,平和不是消极地去看问题,而是更客观。其中,度的把握是关键。生意只是在做好人的前提条件下的一个小儿科而已。
黄光裕说,鱼与稀泥同在,如果你想获得鱼,就必须正视捞稀泥的过程。另外,做事情我不贪,心态比较平和,而且我能够很好地看待逆境,把事业坚持下来。
把握机遇 出手快
黄光裕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体验本质,从而把握真相。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在感叹:黄光裕当初对于商机切入的把握,竟然如此之准。
虽然中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物质条件仍然相当落后,流通领域商品奇缺。在几乎所有消费品市场上,都是卖方市场,家电市场尤其如此,80年代中期仍是清一色的外国品牌。
黄光裕在经营之初便开创了很多业内先河,比如说1990年首创“包销”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1996年由单纯经营进口商品开始转向以国产与合资品牌为主,1999年开始向全国大举扩张,5年来销售额接近200亿元。
性格决定命运,在黄光裕成功的因素里,他敢想敢为,不贪心,喜好交友以及良好的心态都是关键。他充满豪气地说,自己朋友三六九等都有,但是有原则,一定是1+1〉2。这是另一种财富。在他的朋友圈中,70多岁的高龄老人占了不少。黄光裕尽管学历不高,但在这些睿智的老人那里,学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有人说,黄光裕是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但黄光裕更多的却是介乎于投机与踏实之间。对于机会的捕捉能力以及洞察力,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商人职业与否的标准。
18年的商场沉浮,无以计数的商战,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劣势,黄光裕都稳稳走了过来。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在任何时候,人,都是输给自己的。”
与黄光裕交流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总是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每一句话他都会经过斟酌。他是一个极为喜欢思考的人,且方式独特。
认知财富 不停歇
当我问黄光裕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是一种什么感觉时,他回答:没感觉,假如你在不停地发展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不是财富;如果停下来了,它或许是。但最大的可能是,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
2000年,黄光裕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同时他认识了有“金牌壳王”之称的潮汕同乡詹培忠,这是黄光裕财富之旅中的最关键一环。正是与詹的合作,使黄光裕学到了资本运作技巧。用詹的话来说,所有事情只需要跟黄光裕说一遍。资本运作何其复杂,全然没有太多概念的黄光裕竟然可以一遍就知。
因此,黄光裕在迎来中国新首富的“册封”之时,还获得资本高手之称,尽管他本人并不乐意众人这么称呼。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的一切均是他早早就开始的精心谋划,嗅觉敏锐的他将一切归功于5个字:谋定而后动。
在关键时刻,衡量取舍某些事情时,黄光裕考虑的还是能不能形成互动互补。他问我,如果你的薪水是一万元,那么你是否会因为有一份五万元的工作而全然不考虑其他就决定跳槽呢?恐怕不会吧,人都是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取舍的,问题是你究竟要什么?
努力工作 有取舍
黄光裕从来没有公开地承认过他是幸福的,即使成为首富之后。
在没有成为首富之前,黄光裕的曝光率很低。在国美电器如日中天的时候,黄光裕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只做董事长。他希望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学会四条腿走路。有人说他的企业是江湖式的管理。对此,他笑说,让社会去评判吧。爱才不纵才,江湖义气同样也可以是企业规矩。黄光裕用了6个字概括了他对待员工的方式:培养,机会,包容。
虽然黄光裕的地产项目并不多,但他也期望能产业化,有一天能有像国美一样的盛况:天天有房子盖,天天有房子卖。说到这里,他笑。
聊及做人,黄光裕更加坦然,他笑说自己做人不怎么样,但会力图让更多的人接受自己。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很放松,至少自己没有蒙过人也没有骗过人,不用担心别人来报复自己。公司总是担心他的个人安全,想要给他配保镖,他断然拒绝,原话是:“开玩笑,我黄光裕要做到这一步就不用活了。”
很多人都想问黄光裕一个问题,如此年轻便拥有如此的财富,是否会失重,因为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黄光裕正色道:不会,如果一个人有追求的话,就一定不会。当然,人有的时候难免有自我迷失的情况,很正常。但如果失去人生坐标,那就无可救药了,很多人都会把自己放在真空里。
黄光裕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睡觉补充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外,惟一能算得上的就是做股票了。
事业与生活之间,黄光裕只选择了其一。他说,很多事情不可兼得,得看你是为什么而活,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社会。那你呢?我问。他苦笑,也许现在是为社会,但将来一定是为自己,在公司可以不需要他的时候。
许多能创造财富的人却未必能创造生活。人永远都解决不了自己的矛盾。黄光裕最期望的生活方式是能够去一个海外的小岛,实际上也是想要逃避现实生活压力。骨子里,他是个很哲学的人,虽然现在很江湖。
财富英雄是创业榜样
像商圣黄光裕、财神陈天桥这样的创业英雄正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中国内地百富榜出炉后,胡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财富英雄尤其是像黄光裕、陈天桥这样白手起家的富豪给了民众很多的自信,包括对待业青年、下岗职工也有同样的意义。因此,财富英雄应成为创业的榜样。
链接
作为商人,他一直信奉做人要真诚的原则;他很看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喜欢生意建立在诚信坦率的基础上。能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黄光裕的确有过人之处。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
黄光裕最喜欢李嘉诚“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黄光裕的扩张是谨慎和理性的,除了房地产,他暂时还不打算涉足其他行业。“对我来说两个行业就够了,最起码目前是这个想法。”黄光裕看重的不是简单的地理和规模的扩大。“对我来说,商者无域是集中更多行业的信息可以看到更多商机,信息量多了以后不见得有商机就一定要去做,但你可以发现里面很多共同之处和共通的理念,只是所做的项目不同而已。每个行业不可能天天好也不可能天天不好,你来回跳就是个投机者,因为你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基业。”
只要有必要,马上调整
“黄总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一位国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光裕自己也承认说,“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再去实施。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
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行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
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黄光裕
全国商业连锁零售业排名榜日前揭晓,国美再次坐稳中国家电零售业头把交椅,并正以每30个小时开设一个店的速度快速扩张。 国美总裁黄光裕曾放言:到2008年,国美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黄光裕年仅35岁,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为中国首富。
在别人的专著中,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书写了“105亿的传奇”;在胡润的富豪榜上他曾取代丁磊成为中国首富。
心态平和 注意度
黄光裕是天主教徒,他在闲聊中十分喜欢谈及关于心态的问题。在他的眼中,平和不是消极地去看问题,而是更客观。其中,度的把握是关键。生意只是在做好人的前提条件下的一个小儿科而已。
黄光裕说,鱼与稀泥同在,如果你想获得鱼,就必须正视捞稀泥的过程。另外,做事情我不贪,心态比较平和,而且我能够很好地看待逆境,把事业坚持下来。
把握机遇 出手快
黄光裕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体验本质,从而把握真相。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在感叹:黄光裕当初对于商机切入的把握,竟然如此之准。
虽然中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物质条件仍然相当落后,流通领域商品奇缺。在几乎所有消费品市场上,都是卖方市场,家电市场尤其如此,80年代中期仍是清一色的外国品牌。
黄光裕在经营之初便开创了很多业内先河,比如说1990年首创“包销”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1996年由单纯经营进口商品开始转向以国产与合资品牌为主,1999年开始向全国大举扩张,5年来销售额接近200亿元。
性格决定命运,在黄光裕成功的因素里,他敢想敢为,不贪心,喜好交友以及良好的心态都是关键。他充满豪气地说,自己朋友三六九等都有,但是有原则,一定是1+1〉2。这是另一种财富。在他的朋友圈中,70多岁的高龄老人占了不少。黄光裕尽管学历不高,但在这些睿智的老人那里,学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有人说,黄光裕是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但黄光裕更多的却是介乎于投机与踏实之间。对于机会的捕捉能力以及洞察力,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商人职业与否的标准。
18年的商场沉浮,无以计数的商战,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劣势,黄光裕都稳稳走了过来。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在任何时候,人,都是输给自己的。”
与黄光裕交流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总是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每一句话他都会经过斟酌。他是一个极为喜欢思考的人,且方式独特。
认知财富 不停歇
当我问黄光裕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是一种什么感觉时,他回答:没感觉,假如你在不停地发展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不是财富;如果停下来了,它或许是。但最大的可能是,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
2000年,黄光裕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同时他认识了有“金牌壳王”之称的潮汕同乡詹培忠,这是黄光裕财富之旅中的最关键一环。正是与詹的合作,使黄光裕学到了资本运作技巧。用詹的话来说,所有事情只需要跟黄光裕说一遍。资本运作何其复杂,全然没有太多概念的黄光裕竟然可以一遍就知。
因此,黄光裕在迎来中国新首富的“册封”之时,还获得资本高手之称,尽管他本人并不乐意众人这么称呼。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的一切均是他早早就开始的精心谋划,嗅觉敏锐的他将一切归功于5个字:谋定而后动。
在关键时刻,衡量取舍某些事情时,黄光裕考虑的还是能不能形成互动互补。他问我,如果你的薪水是一万元,那么你是否会因为有一份五万元的工作而全然不考虑其他就决定跳槽呢?恐怕不会吧,人都是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取舍的,问题是你究竟要什么?
努力工作 有取舍
黄光裕从来没有公开地承认过他是幸福的,即使成为首富之后。
在没有成为首富之前,黄光裕的曝光率很低。在国美电器如日中天的时候,黄光裕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只做董事长。他希望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学会四条腿走路。有人说他的企业是江湖式的管理。对此,他笑说,让社会去评判吧。爱才不纵才,江湖义气同样也可以是企业规矩。黄光裕用了6个字概括了他对待员工的方式:培养,机会,包容。
虽然黄光裕的地产项目并不多,但他也期望能产业化,有一天能有像国美一样的盛况:天天有房子盖,天天有房子卖。说到这里,他笑。
聊及做人,黄光裕更加坦然,他笑说自己做人不怎么样,但会力图让更多的人接受自己。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很放松,至少自己没有蒙过人也没有骗过人,不用担心别人来报复自己。公司总是担心他的个人安全,想要给他配保镖,他断然拒绝,原话是:“开玩笑,我黄光裕要做到这一步就不用活了。”
很多人都想问黄光裕一个问题,如此年轻便拥有如此的财富,是否会失重,因为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黄光裕正色道:不会,如果一个人有追求的话,就一定不会。当然,人有的时候难免有自我迷失的情况,很正常。但如果失去人生坐标,那就无可救药了,很多人都会把自己放在真空里。
黄光裕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睡觉补充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外,惟一能算得上的就是做股票了。
事业与生活之间,黄光裕只选择了其一。他说,很多事情不可兼得,得看你是为什么而活,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社会。那你呢?我问。他苦笑,也许现在是为社会,但将来一定是为自己,在公司可以不需要他的时候。
许多能创造财富的人却未必能创造生活。人永远都解决不了自己的矛盾。黄光裕最期望的生活方式是能够去一个海外的小岛,实际上也是想要逃避现实生活压力。骨子里,他是个很哲学的人,虽然现在很江湖。
财富英雄是创业榜样
像商圣黄光裕、财神陈天桥这样的创业英雄正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中国内地百富榜出炉后,胡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财富英雄尤其是像黄光裕、陈天桥这样白手起家的富豪给了民众很多的自信,包括对待业青年、下岗职工也有同样的意义。因此,财富英雄应成为创业的榜样。
链接
作为商人,他一直信奉做人要真诚的原则;他很看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喜欢生意建立在诚信坦率的基础上。能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黄光裕的确有过人之处。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
黄光裕最喜欢李嘉诚“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黄光裕的扩张是谨慎和理性的,除了房地产,他暂时还不打算涉足其他行业。“对我来说两个行业就够了,最起码目前是这个想法。”黄光裕看重的不是简单的地理和规模的扩大。“对我来说,商者无域是集中更多行业的信息可以看到更多商机,信息量多了以后不见得有商机就一定要去做,但你可以发现里面很多共同之处和共通的理念,只是所做的项目不同而已。每个行业不可能天天好也不可能天天不好,你来回跳就是个投机者,因为你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基业。”
只要有必要,马上调整
“黄总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一位国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光裕自己也承认说,“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再去实施。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
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行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