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世界自发光产业领航者
讲路明集团和她的老总肖志国,先要从两间奇妙的成果展示厅说起。
一间摆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品,一间是模仿黑暗状况下的公共场所。开着灯时,一切与平常物没有区别。突然,工作人员关上所有照明物,室内漆黑一片,奇迹发生了:房间里摆放的各种物品,塑料桌、塑料椅、玉石首饰、陶制工艺品,甚至连镶嵌在镜框里的工艺画都发出光泽。或晶莹剔透,或五彩斑斓。肖志国拿起一个造型美观的玻璃酒杯,酒杯闪着暗暗的淡绿色光,“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这里不是神话。
在模仿的公共场所中,一片漆黑后的一些安全标识,像是“指路明灯”,立刻展现在“迷路人”面前。可以想象,假若电力系统瘫痪,这些标识就是救命的引航灯。火灾、海难或其他危险时分,这种发光材料真的能成为“救命符”。
创业艰难难在市场
肖志国今年只有38岁,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这位中国科学院1988年毕业的研究生,本来有稳定的工作、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他的发现与第一代自发光材料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现镭极其相似,也是在实验室里,一次实验中偶然放释现象让他灵感突现,他隐约地感觉到一种以稀土为载体的碱土铝酸盐有可能有着能蓄光又能释放光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破译!然而没容他再系统地诠释这一发现,他毕业了。
我们不难把他看作发明家——发光材料的许多发现和成果,确确实实是他的科研成果,也是路明集团“起家”的主要资本。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他的企业家“本色”——从1992年创业,至今已经从“一穷二白”走到了颇具规模、几亿元营业额的同业“领头羊”。
开办企业之初,几个志同道合者、一间“东倒西歪屋”,决定了肖志国没有退路的创业征程。最艰难时,工资根本发不下来;靠的是一位打字员拼命加班多打些字,用打字换来的微薄所得,勉强给大伙发点生活费。
最初的一笔“大生意”,是一份几万块钱的订单,这份现在可能不愿做的“小打小闹”,当时让创业者们欣喜若狂,一下子重树了信心。
要被市场接受,首先需要资金,需要艰难的融资,这是一个怪圈:企业越艰难、越在创业时分,借钱越难,融资越没有渠道;企业发展了,产品有销路了,借钱反而不难了。路明现在是银行找上门来给你钱。但对创业者来说,一不能怨天,二不能怨地,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除此之外,关于产品的监测、认定、资质认证、技术评估,等等,“一个也不能少”,哪项都得到位。面对市场,面对国际竞争,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别再“墙内开花墙外香”
说来比较奇特,路明的“起家”主要是从国际市场,至今国际市场上的国际买家仍是路明的主要客户。路明及旗下7家核心企业、16家合作企业,占有全球同类产品市场的70%。对此,肖志国说,对于第三代发光材料的认识,国内企业显然不如国外大企业。
肖志国说,有人用“墙内开花墙外香”形容路明的发展战略,不一定确切,但不可否认,发光材料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情况确实不很理想。他说:“中国是世界上稀土矿含量最丰富的国家,又拥有发光材料的专利权,有条件将发光产业做成中国的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讲,却落在了后面。”肖志国认为,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观念上的问题,比如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上,由于欧美文化尊重生命,强调以人为本,对于安全革新更容易接受。同时,一艘普通客船或一栋高层建筑全套应用自发光系统需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投入,很多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安全费用,忽视了产品巨大的社会效益。
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研究队伍的壮大,以及在后续产品上的开发和推陈出新,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在当今世界引领潮流的根本。
肖志国说,在不断研究开发系列新型发光材料的同时,我们通过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们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企业又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开发中去,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企业产生了持续发展后劲。“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科研也要不断创新,要时刻想着未来,想着新产品。要在吃着碗里的时候就想着锅里的,别等到什么都没有时再去着急。”
他们的研究开发队伍始终遵循这样一条法则:发明发光材料,完善发光材料,应用发光材料,不断改进发光材料。基于此,该公司的科研人员不倦地探索,以特有的奉献精神,攻克了重重难关,使路明蓄光发光材料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研究开发形式上,他们一方面与相关产业结合,做到对外营销发光材料同与国内外企业共同开发并举,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设置了三个研发部,其中一部主攻开发原材料,二部、三部则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市场中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并适时地应用于企业的开发决策。
肖志国坦言,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要创造鼓励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办企业当老板的社会环境。作为高新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办企业当老板的基本条件,但是,大部分这类人才对市场不了解,要通过培训和创造机会,使他们逐步接触市场,熟悉市场,有条件的还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形成高科技产业,改变过去单一的科技转让模式。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也应冲破当不了、当不好老板的思想误区。
肖志国说,路明集团总的目标是要永远争当世界自发光产业领航者,让大连成为发光材料的基地。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个核心产业。一提到飞机,我们就想到美国的西雅图,提到海尔,就想到青岛。今后,人们一提到自发光材料,就要想到大连。
(文/张健吴雪帆)
一间摆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品,一间是模仿黑暗状况下的公共场所。开着灯时,一切与平常物没有区别。突然,工作人员关上所有照明物,室内漆黑一片,奇迹发生了:房间里摆放的各种物品,塑料桌、塑料椅、玉石首饰、陶制工艺品,甚至连镶嵌在镜框里的工艺画都发出光泽。或晶莹剔透,或五彩斑斓。肖志国拿起一个造型美观的玻璃酒杯,酒杯闪着暗暗的淡绿色光,“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这里不是神话。
在模仿的公共场所中,一片漆黑后的一些安全标识,像是“指路明灯”,立刻展现在“迷路人”面前。可以想象,假若电力系统瘫痪,这些标识就是救命的引航灯。火灾、海难或其他危险时分,这种发光材料真的能成为“救命符”。
创业艰难难在市场
肖志国今年只有38岁,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这位中国科学院1988年毕业的研究生,本来有稳定的工作、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他的发现与第一代自发光材料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现镭极其相似,也是在实验室里,一次实验中偶然放释现象让他灵感突现,他隐约地感觉到一种以稀土为载体的碱土铝酸盐有可能有着能蓄光又能释放光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破译!然而没容他再系统地诠释这一发现,他毕业了。
我们不难把他看作发明家——发光材料的许多发现和成果,确确实实是他的科研成果,也是路明集团“起家”的主要资本。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他的企业家“本色”——从1992年创业,至今已经从“一穷二白”走到了颇具规模、几亿元营业额的同业“领头羊”。
开办企业之初,几个志同道合者、一间“东倒西歪屋”,决定了肖志国没有退路的创业征程。最艰难时,工资根本发不下来;靠的是一位打字员拼命加班多打些字,用打字换来的微薄所得,勉强给大伙发点生活费。
最初的一笔“大生意”,是一份几万块钱的订单,这份现在可能不愿做的“小打小闹”,当时让创业者们欣喜若狂,一下子重树了信心。
要被市场接受,首先需要资金,需要艰难的融资,这是一个怪圈:企业越艰难、越在创业时分,借钱越难,融资越没有渠道;企业发展了,产品有销路了,借钱反而不难了。路明现在是银行找上门来给你钱。但对创业者来说,一不能怨天,二不能怨地,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除此之外,关于产品的监测、认定、资质认证、技术评估,等等,“一个也不能少”,哪项都得到位。面对市场,面对国际竞争,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别再“墙内开花墙外香”
说来比较奇特,路明的“起家”主要是从国际市场,至今国际市场上的国际买家仍是路明的主要客户。路明及旗下7家核心企业、16家合作企业,占有全球同类产品市场的70%。对此,肖志国说,对于第三代发光材料的认识,国内企业显然不如国外大企业。
肖志国说,有人用“墙内开花墙外香”形容路明的发展战略,不一定确切,但不可否认,发光材料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情况确实不很理想。他说:“中国是世界上稀土矿含量最丰富的国家,又拥有发光材料的专利权,有条件将发光产业做成中国的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讲,却落在了后面。”肖志国认为,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观念上的问题,比如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上,由于欧美文化尊重生命,强调以人为本,对于安全革新更容易接受。同时,一艘普通客船或一栋高层建筑全套应用自发光系统需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投入,很多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安全费用,忽视了产品巨大的社会效益。
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研究队伍的壮大,以及在后续产品上的开发和推陈出新,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在当今世界引领潮流的根本。
肖志国说,在不断研究开发系列新型发光材料的同时,我们通过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们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企业又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开发中去,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企业产生了持续发展后劲。“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科研也要不断创新,要时刻想着未来,想着新产品。要在吃着碗里的时候就想着锅里的,别等到什么都没有时再去着急。”
他们的研究开发队伍始终遵循这样一条法则:发明发光材料,完善发光材料,应用发光材料,不断改进发光材料。基于此,该公司的科研人员不倦地探索,以特有的奉献精神,攻克了重重难关,使路明蓄光发光材料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研究开发形式上,他们一方面与相关产业结合,做到对外营销发光材料同与国内外企业共同开发并举,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设置了三个研发部,其中一部主攻开发原材料,二部、三部则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市场中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并适时地应用于企业的开发决策。
肖志国坦言,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要创造鼓励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办企业当老板的社会环境。作为高新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办企业当老板的基本条件,但是,大部分这类人才对市场不了解,要通过培训和创造机会,使他们逐步接触市场,熟悉市场,有条件的还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形成高科技产业,改变过去单一的科技转让模式。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也应冲破当不了、当不好老板的思想误区。
肖志国说,路明集团总的目标是要永远争当世界自发光产业领航者,让大连成为发光材料的基地。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个核心产业。一提到飞机,我们就想到美国的西雅图,提到海尔,就想到青岛。今后,人们一提到自发光材料,就要想到大连。
(文/张健吴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