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05百姓的理财年的到来
而今,组合投资、社会理财、无形投资……理财市场从过去银行存钱、传统家政、实物投资逐渐进入了“百家争鸣”、“百舸争流”、“战国纷争”的时代。过去的2004年可以说是百姓理财非常火爆的一年,不过对即将来临的2005年,有人预言,这将是百姓的“理财年”。那么,作为这场激烈竞争的主体———银行、保险、基金、券商这四者各具备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呢?谁又将笑到最后呢?今天我们来透视一下理财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透视新趋势 从一般储蓄转向组合投资 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经济表现的是一种“短缺经济”形态,人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根本没有余钱用作其他用途。对于家庭消费来说,各种“凭票”及“排队”现象司空见惯。货币也失去了它固有的流通职能,更谈不上家庭收入的投资理财作用。在大多数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而当时投资理财服务也仅为简单的“存、汇、兑”。 今天,富裕的老百姓不再满足于存钱拿利息这一单一的生财手段,人们认识了股票、债券、信托、租赁、基金、保险等各种理财工具,开始探讨各种新的、更富魅力的投资渠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 市场经济的巨浪,冲击着每个家庭,百姓能否把资金投入投资组合的“海洋”,成功地“冲浪”,则是当今个人理财的新的要求。随着投资组合多样化,知识在个人理财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这在股票投资中表现最为突出:许多从未了解过国家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的投资者,在进行过一两个月的个人股票投资后,也能对国家经济状况、企业会计财务状况侃侃而谈。而知识较为丰富,观察力较为敏锐的投资者获利往往比其他人更为丰厚。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标志着“票证时代”向“货币时代”的转移,那么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国策确立以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则体现了“货币时代”向“投资时代”的转移。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个人理财采用组合投资。 透视新概念 从传统家政转向社会理财 知识经济时代促使传统家政向社会理财方向转变,赋予了个人理财概念新的含义。传统家政解决的是单个家庭合理安排收支的问题。但在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仅仅依靠个人,或依靠“管家”一类的人物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对家政进行有效管理的。 “量入为出”是传统家政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家庭根据收入多少来合理安排支出的数量和结构。然而,这种量入为出的原则倾向于保守,它不能主动性地面对有效投资,因此不能对家庭财富进行保值与增值,不能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投资理财相比拟。 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理财如果仅仅限于个人,还是逃不出传统家政的“封闭性”。当前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仅仅依靠个人、家庭的力量,即使是主动性的投资理财,也难以应付社会经济的纷繁变化。知识经济要求个人理财的社会化。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基金买卖,抑或是外汇、保险投资,所需的专业化知识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大类的投资方法也很难为一个人所完全掌握,普通投资大众“单枪匹马”的进行投资理财更是难以“招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已不仅仅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单位,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被要求参加社会经济交换,离开了市场,家庭经济就无法进行。因此个人理财的社会化也是这一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必然结果。 透视新形式 从有形投资转向无形投资 传统家政时期,个人(家庭)收支以实物型投资(消费)为主要对象,食品、衣物、住所等是家政讨论的主要内容。而个人(家庭)为了抵御经济风险,也只能是一些窖藏货币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有形物品。根本没有进行无形资产投资的概念和思路。传统观点认为:储蓄投资具有“安全性好、收益稳定”等优点,因此,目前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品种;股票投资则是高收益、高风险性投资的典型品种;而黄金之类的贵金属的抵抗风险性较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有形”投资品种逐渐转化为“无形”投资品种或“准无形”投资品种。从传统的储蓄投资看,不少储蓄品种已经有所创新,朝着无形投资的方向发展。 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一个特点是金融创新。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这些新型投资理财工具,无一例外地采用无纸化的无形交易,通过发达的电子交易系统,个人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在瞬间完成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理财是否获得成功,依靠的主要是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和对各种经济、金融信息的捕捉和分析。这种投资分析,需要知识、智力型的无形投入,才能获得较佳的效果。因此,个人投资理财无形化的转变,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