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农家女子深圳创业传奇
从校门口摆地摊,被撵得到处跑开始创业
花泥画第一人曾是贫寒农家女生意经
●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社会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样,就开发什么
熊铭霞,39岁的湖北黄冈女人,民间女艺术家、中国铭霞创业超市培训总监。 16岁时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她有着一切穷家女的坎坷经历,却同时拥有许多人向往一生而难得的财富和声名。她创业人生的转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花泥画,一个是深圳。1998年初,熊铭霞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并敏感地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从此,她与花泥画结下不解之缘。2000年初,熊铭霞来到深圳创业,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3家特许专营店、180多家直营店和700多家促销店。
初涉商海
奶奶的染布作坊启发生意头脑
1982年,16岁的她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十年间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到1993年,她与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代理湖南的一个品牌保健酒。
铭霞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乡村,很小的时侯,奶奶在家乡开了一个染布作坊,纺纱织布拿到周围村子去卖,甚至跛着小脚,从老家步行去河南的郑州、信阳卖布。每每回家都收获丰富,给家族的小孩子带回来各色的糖果、小玩意。从那时候起,铭霞就想将来要像奶奶那样做生意,挣大钱。她开始有意识地听收音机里的“致富”节目,看表哥的《青年民兵》杂志里的“创业经验”等。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已经植下了立志创业的种子。
铭霞告诉记者,1982年,16岁的她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十年间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到1993年,铭霞已积攒下近十万元资本,在当时的许多女孩子眼中,成功得足以令人羡慕。然而,她已不满足于经营“小本生意”,就与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代理湖南的一个品牌保健酒。当时每人出资8万,开始大张旗鼓地装修门面,推广宣传,在商场租铺位,甚至还买了一台当时价格不菲的七喜牌电脑。
没想到一个合伙人卷走了所有的投资款,商场里的货一时间卖不掉,厂方又追着铭霞讨要货款。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铭霞一咬牙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结果血本无归,还欠下亲戚朋友几万块钱。等到公司清算完毕,铭霞发现十多年辛苦赚来的钱短短几个月内都打了水漂,只留下那台电脑和一屁股的债。
回想起当年那次惨痛的经历,铭霞只是淡淡地说:“就当交了一次学费吧”。自那时起,年轻气盛的她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从头再来
“怕丢脸”南下深圳创业
1998年初,铭霞从一个新加坡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 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选择了深圳。
此后的几年间,不甘失败的铭霞和朋友多次南下广东,希望在经济发展快的广东地区找到成本低、回报快的项目,从鞋到文具到布匹,都因缺乏资本而不得不放弃。
1998年初,铭霞从一个新加坡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并开始对花泥画的原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心灵手巧的铭霞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快摸熟了花泥画的制作流程,只是把握不好图画比例。铭霞想起自己曾在一位老教授家做保姆,在这位老教授的帮助下,她终于克服了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制作出大批手工精美的花泥画作品。
“做出来的画总不能只摆在家里看,得卖掉换成钱啊。”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再次想到了广东,并选择了深圳。她认为,深圳是沿海城市,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必定很快,花泥画的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2000年初,铭霞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那部相伴多年的电脑,搭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深圳。
艰难创业
摆地摊被保安撵得到处跑
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租的房子里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铭霞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
到深圳火车站,铭霞身上只剩下400多块钱,只好借宿在老乡家中。过了两天,内地的朋友向她介绍了在深圳工作的高德甲,在他的帮助下,房东同意不收押金,以月租1800元的价钱把房租给她。
有了落脚的地方,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家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铭霞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不得已,铭霞就打起了游击战,福莲花园、莲花山公园、儿童公园,这些都是她当年创业的“阵地”,一辈子都忘不了。“要是你们报纸把我的照片登出来,那些保安肯定能认出我。”说笑中,铭霞留给记者的感觉不是辛酸、不是尴尬,而是自豪。
3个月后,听说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的小铺面每月只要700元,铭霞于是在大厦5楼租下一个不到10平米的工作间,在旧货市场花100元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桌子,加上第一次生意留下的那台电脑,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就这样成立了。“这台电脑我现在还留着,”铭霞指着办公桌上的电脑告诉记者。“滚打了这么多年,只有这个老朋友一直陪着我。”
为了扩大业务,铭霞招了两个女工。画做好后,两个女孩子都嫌摆地摊卖画丢脸,铭霞只好一个人去。时间长了,大家都称赞铭霞做的花泥画漂亮,生意也越做越好。铭霞想到个不用摆地摊、又能卖出好价钱的点子,她将作品找人装裱后拍成照片,推销给一些画廊和酒店。
“既然摆地摊卖花泥画都能赚钱,推广技术为什么不行?”饱尝了每天做画卖画的辛苦,喜欢看书的铭霞找到了推广技术的经营思路。她于是又租下了大厦5楼的第二间门面,把它设置成展厅。铭霞开始写宣传单到处散发。当时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大厦找工作,再加上宣传的效果,开始渐渐有人找上门。铭霞以讲课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花泥画的市场潜力。“可能那些年轻人都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想自己冒险创业,再加上看到我那间小得可怜的工作室……最后没有一个人肯留下来。”
花泥画第一人曾是贫寒农家女生意经
●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社会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样,就开发什么
熊铭霞,39岁的湖北黄冈女人,民间女艺术家、中国铭霞创业超市培训总监。 16岁时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她有着一切穷家女的坎坷经历,却同时拥有许多人向往一生而难得的财富和声名。她创业人生的转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花泥画,一个是深圳。1998年初,熊铭霞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并敏感地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从此,她与花泥画结下不解之缘。2000年初,熊铭霞来到深圳创业,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3家特许专营店、180多家直营店和700多家促销店。
初涉商海
奶奶的染布作坊启发生意头脑
1982年,16岁的她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十年间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到1993年,她与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代理湖南的一个品牌保健酒。
铭霞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乡村,很小的时侯,奶奶在家乡开了一个染布作坊,纺纱织布拿到周围村子去卖,甚至跛着小脚,从老家步行去河南的郑州、信阳卖布。每每回家都收获丰富,给家族的小孩子带回来各色的糖果、小玩意。从那时候起,铭霞就想将来要像奶奶那样做生意,挣大钱。她开始有意识地听收音机里的“致富”节目,看表哥的《青年民兵》杂志里的“创业经验”等。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已经植下了立志创业的种子。
铭霞告诉记者,1982年,16岁的她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十年间做过幼师、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保姆,到1993年,铭霞已积攒下近十万元资本,在当时的许多女孩子眼中,成功得足以令人羡慕。然而,她已不满足于经营“小本生意”,就与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代理湖南的一个品牌保健酒。当时每人出资8万,开始大张旗鼓地装修门面,推广宣传,在商场租铺位,甚至还买了一台当时价格不菲的七喜牌电脑。
没想到一个合伙人卷走了所有的投资款,商场里的货一时间卖不掉,厂方又追着铭霞讨要货款。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铭霞一咬牙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结果血本无归,还欠下亲戚朋友几万块钱。等到公司清算完毕,铭霞发现十多年辛苦赚来的钱短短几个月内都打了水漂,只留下那台电脑和一屁股的债。
回想起当年那次惨痛的经历,铭霞只是淡淡地说:“就当交了一次学费吧”。自那时起,年轻气盛的她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从头再来
“怕丢脸”南下深圳创业
1998年初,铭霞从一个新加坡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 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选择了深圳。
此后的几年间,不甘失败的铭霞和朋友多次南下广东,希望在经济发展快的广东地区找到成本低、回报快的项目,从鞋到文具到布匹,都因缺乏资本而不得不放弃。
1998年初,铭霞从一个新加坡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花泥画。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并开始对花泥画的原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心灵手巧的铭霞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快摸熟了花泥画的制作流程,只是把握不好图画比例。铭霞想起自己曾在一位老教授家做保姆,在这位老教授的帮助下,她终于克服了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制作出大批手工精美的花泥画作品。
“做出来的画总不能只摆在家里看,得卖掉换成钱啊。”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再次想到了广东,并选择了深圳。她认为,深圳是沿海城市,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必定很快,花泥画的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2000年初,铭霞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那部相伴多年的电脑,搭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深圳。
艰难创业
摆地摊被保安撵得到处跑
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租的房子里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铭霞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
到深圳火车站,铭霞身上只剩下400多块钱,只好借宿在老乡家中。过了两天,内地的朋友向她介绍了在深圳工作的高德甲,在他的帮助下,房东同意不收押金,以月租1800元的价钱把房租给她。
有了落脚的地方,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家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铭霞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不得已,铭霞就打起了游击战,福莲花园、莲花山公园、儿童公园,这些都是她当年创业的“阵地”,一辈子都忘不了。“要是你们报纸把我的照片登出来,那些保安肯定能认出我。”说笑中,铭霞留给记者的感觉不是辛酸、不是尴尬,而是自豪。
3个月后,听说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的小铺面每月只要700元,铭霞于是在大厦5楼租下一个不到10平米的工作间,在旧货市场花100元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桌子,加上第一次生意留下的那台电脑,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就这样成立了。“这台电脑我现在还留着,”铭霞指着办公桌上的电脑告诉记者。“滚打了这么多年,只有这个老朋友一直陪着我。”
为了扩大业务,铭霞招了两个女工。画做好后,两个女孩子都嫌摆地摊卖画丢脸,铭霞只好一个人去。时间长了,大家都称赞铭霞做的花泥画漂亮,生意也越做越好。铭霞想到个不用摆地摊、又能卖出好价钱的点子,她将作品找人装裱后拍成照片,推销给一些画廊和酒店。
“既然摆地摊卖花泥画都能赚钱,推广技术为什么不行?”饱尝了每天做画卖画的辛苦,喜欢看书的铭霞找到了推广技术的经营思路。她于是又租下了大厦5楼的第二间门面,把它设置成展厅。铭霞开始写宣传单到处散发。当时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大厦找工作,再加上宣传的效果,开始渐渐有人找上门。铭霞以讲课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花泥画的市场潜力。“可能那些年轻人都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想自己冒险创业,再加上看到我那间小得可怜的工作室……最后没有一个人肯留下来。”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