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中国汽车业首富家族的快速致富秘方

中国汽车业首富家族的快速致富秘方

13年时间, 30亿元家产,中国汽车首富的家族故事。 长城皮卡和长城塞弗、塞影SUV在车市中的名气来自于:同样威猛的车,只要6万-7万元,而进口车要40多万元以上,大家会怀疑它的性能,但市场说,仅仅去年这两款车卖出了5万多台,长城皮卡连续6年在中国皮卡市场占有率最高,长城SUV目前占有率25%,2003年,公司利润超过5亿元。 这个企业一直保持低调,但2003年12月,长城汽车突然曝光在镁光灯下,从沉默的河北保定直奔香港,在香港资本市场变身市值70多亿的上市公司,瞬间拿到15亿现金,然后在镜头中和报纸上,在中国急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标贴出一个另类神奇故事——用13年时间从打工者到鲸吞企业控股权,上市之后一个家族拥有30多亿市值。 就在3个多月前,我们目睹了长城汽车在香港资本市场一飞冲天的豪举。2003年12月初,公开发售的长城汽车〈2333HK〉获得683倍超额认购,申请总股数77.9亿股,冻结资金1043亿元,募集资金15亿元,是1997年创下纪录的北京控股上市以来反应最热烈的新股,让同时上市的中国人寿黯然失色。 12月15日开盘第一天,股价高开22元,比招股价13.3元大涨65%,市场热闹非凡,当日收在17.05元,比招股价涨28%,当天,股民持有一手(500股)长城汽车最少可以赚1350元。 但在此之后,长城汽车却像一个慢慢撒了气的皮球,2个多月来股价连续阴跌,3月18日跌破发行价,为12.75元。3月22日,股价直落12.45元,创下新低位。这和2003年12月15日上市时最高价22元相差渐远。 它慢慢回归沉默,习惯性的沉默? 长城汽车是保定民营汽车一个非常地道的“土特产”,缺少国际品牌支持、没有大集团股东、没有太多资本、也很少露脸。2003年,长城汽车缴纳了4.75亿元税,是保定的第一纳税大户。 与众不同的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通过先承包后持股,再控股的模式,在13年时间中,把资产300万元,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变成资产70多亿,年利润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皮卡生产大户。 用13年的时间,魏建军和他的家族完成了控股长城汽车的过程,魏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魏氏家族的开山人物 长城汽车的历史其实就是魏建军家族的历史。 魏建军的父亲魏德义是一个开山人物,他参军20多年到营级干部转业,1983年,45岁的魏德义毅然放弃全家5口人的北京市户口,回到家乡保定,他招揽了多名志同道合者,靠4000多元的复员费换来了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创办小厂。 小厂制造出的首批产品是6台发电机组,但没有商标和质量检测,第一批货没人要。直到1983年10月,“保定市郊区太行建筑设备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魏家的第一个企业。一个偶然机会,魏德义在北京建筑设计院看到研究出来的替代高楼水箱的供水装置,马上感觉到这是机会,于是拿出所有本钱投资生产隔膜式气压给水设备。半年后产品出来,但还是没有检测部门验证,市场启动不了,1984年8月他想办法请来全国100多个专家给他的产品作鉴定,苦口婆心获得了市场的通行证。很快企业就获得了机会,1988年太行建筑设备厂获国家“科技星火示范企业”奖,年收入已到数千万元。 魏德义有兄弟三人,都是在保定做企业。1984年魏德义弟弟魏德良,也就是魏建军的叔叔创办了长城工业公司,一家在保定市南大园乡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当时注册资本为80万元。长城工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改装业务,这是保定的传统行业。这也是后来长城汽车的前身。 1989年的时候,在给排水行业已经做的很大的魏德义突然投资介入汽车独立前桥的开发,他看到这个产品国内市场都是进口货,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他买了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两部独立前桥面包车,拆开来研究国外最新的技术。 1990年12月,第一台国产独立前桥在魏德义手中研制成功,顺利通过了长春汽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所作的抬价试验和河北省科委的技术鉴定。1991年该产品又通过中汽公司组织的鉴定。同年,魏德义与香港东伟投资贸易公司合资成立了保定太行东伟汽车悬架有限公司。独立悬架荣获了国家“星火科技”二等奖。 研究汽车产品是魏德义的新赌注,他一开始是看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机会。保定的汽车厂商都喜欢投资经济型轿车和皮卡车型,零部件配套性企业市场很大。 1989年,创办了长城工业公司的魏德良出车祸去世,保定南大园乡派自己的人接管了长城工业公司。但很快出现问题,1990年长城工业公司陷入困境,300万资产负债200万元,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南大园乡政府无奈开出优惠条件引人承包。 这时候26岁的魏建军站出来说自己愿意承包,1990年7月开始担任长城工业公司总经理。高中毕业的魏建军之前曾在北京通县微电机厂、保定地毯厂,以及保定太行水泵厂做厂长,这些都是他家族自己的企业。他并没有生产汽车的经验。 10年埋头苦战 1991年3月21日,魏建军和保定南大园乡政府签订5年承包长城工业公司的合同,这是起步阶段,故事不多,魏建军请来的生意伙伴是王凤英,从1993年起担任长城汽车的营销总经理,2002年出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长城汽车的老功臣。 当时,长城工业公司的主要业务仍以改装车为主,也为客户做冷冻车、石油用车等特种车。魏建军说,对于当时的长城汽车来说,只能在大市场里面、细分市场里面寻找机会。 1993年,长城工业公司尝试性推出“长城轿车”,用别人底盘,手工拼装出来的改装车,当时主要市场在东北,售价几万元。但是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后,汽车产业开始实行“目录制”的管理,“长城轿车”上不了目录,也上不了牌照。这是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1991年1月1日签订5年承包合同,长城工业公司5年内完成了从病痛中喘息、休养生息的过程,而且企业开始有了效益。1995年12月30日,保定南大园乡政府再次和魏建军把承包合同续约5年。根据承包协议:魏建军承诺管理和监督长城工业公司的业务,每年向保定南大园乡政府支付承包费,作为交换条件,魏建军也有权保留长城工业公司10%的除税利润。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至少在收益分配角度为以后的股权分配埋下伏笔。 1995年魏建军去了次美国、泰国考察,他看到满大街的皮卡突然灵机一动,“当时,主要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生产轿车,而我们不是在轿车序列里,我们的技术、资源都不及竞争对手,制造轿车等于用自己所短比对手所长。再加上轿车都是一些大型的企业,竞争很激烈。” 他回来后开始研究自己的皮卡,“我们发现当时生产皮卡车的厂家很多,但竞争对手基本是国有企业,开放度不高,机制僵化,营销理念落后。我们列出一些主要竞争对手的数字。有的对手销售量大,但负债率远比我们企业高,贷款包袱很重。我们还对一些企业背景分析,包括企业领导人。分析结果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觉得市场具有很大潜力,竞争对手较弱,这个车型我们又有现成的覆盖件。” 他们把产品消费者应该定位于小企业和个体户,把实用性皮卡DEER(迪尔)价格定位在6万-7万元,比当时流行的10万元豪华皮卡要便宜,一下子就有了批量,成本也下来了。 1997年,长城皮卡销售仅1700辆,到1998年,长城产销皮卡达7000余辆,成为国内行业老大。1999年已达到1.3万辆,保持市场销量第一。长城皮卡的主要市场是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和山东。 惊险跳跃:从承包到控股 1998年4月,南大园乡政府开始了第一次资产分配,乡政府明确表示为感谢魏建军对长城工业公司做出的特殊贡献,将相当于长城工业公司权益净值中每年增长率200%以上的股本权益(占长城工业公司股本19.87%)授予魏建军。 同时,按照承包协议,魏建军有权获得从1994年开始长城工业公司10%的除税利润,这笔钱总数累计214万元,但魏明确表示不会拿走这份钱,而是转为5.48%股权,依此,魏建军获得长城工业公司25%的股权。 获得股权是承包经营转换为股东经营的标志,长城汽车的改革和重组就此拉开序幕。南大园乡还公布一个非常开明的股权计划:乡政府持股65%,还是控股,但余下10%留给了职工,明确说给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暂时由工会管理。 1998年6月保定体改委批准南大园乡的计划,长城工业公司改制为长城汽车集团,1998年7月1日,长城汽车集团注册资本增加至3900万元。 1999年8月,另一次机会来临,南大园乡政府基金会呆坏账严重,乡政府决定将持有的21%长城汽车集团股权以800万元转让给魏建军。表面上的解决财政困难之举,但确是很关键的一步:长城汽车集团控股股东已经变更为个人,魏建军拥有46%,南大园乡政府拥有44%,公司工会拥有10%。 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私有化过程看起来相当轻而易举,个人名义的股权控制完成了企业的变革,这在1999年,无论河北保定,还是在中国都是新鲜事。但今有理由相信,1998年的企业私有化还是需要很多幕后的安排,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大结局。 不太顺利的资本购并 1999年长城皮卡销量已经达到13000辆,与此同时,保定的国有汽车企业--田野公司陷入困境,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这时候,魏建军看上了田野汽车。田野汽车是河北盛保定市两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也急需寻找救命血液。1999年5月,保定市政府开始牵线长城、田野,试图促成两家重组。但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很难“蛇吞象”,大家谈不到一起。 1999年10月,田野集团匆匆跨地区和中国华晨集团合资,将核心企业60%的股权转让给对方,组建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但合资资金没有到位,企业无起色。2000年,华晨打算退出,再和长城汽车谈判取而代之。但魏建军已经对田野丧失了兴趣,因为他有了新的目标。 2000年2月,长城集团收购河北高碑店的华北汽车制造厂,建立长城华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亿元对其改造,以形成5万辆的生产能力。对长城汽车的产品扩展意义非凡。 长城皮卡的发动机一直是从华晨控股的四川绵阳新晨发动机厂购买的,和田野汽车相同。1999年田野和华晨的闪电联姻,华晨一下子变成了长城的直接对手。 发动机被对手掌握,是商战的大软肋,魏建军决定自己开发生产发动机。2000年5月,魏建军与保定市定兴县的两位商人—冯柱和李金祥合资成立了长城内燃机公司,魏建军占51%股份,冯、李二人占49%。长城内燃机厂很快盈利,吸引了老牌的长春内燃机厂的合作。 魏建军通过购并、合资完成了配套产业链,魏越来越明白利用各种资本的重要性,他不断成立关联企业,包括他父亲的保定太行集团参股的多家长城附属公司。 家族全面控股 2001年3月26日,保定南大园乡政府成立南大园经管中心,3月28日,南大园乡政府持有的长城汽车44%股权划转南大园经管中心。 同时,公司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原来含糊的员工持有10%股份分别转让给魏建军的父亲魏德义9%,母亲陈玉芝0.5%,太太韩雪娟0.5%,转让代价分别为1370.9740万元,76.165万元和76.165万元。所得资金设立工会专项基金奖励有贡献的人员。 依此,魏建军和一致行动人士共持有长城汽车56%的股权,南大园经管中心持股44%。魏建军家族控制长城汽车的方式和能力让人惊讶,他们家的所有人都是公开的个人股东,合在一起也是最大的股东,家族的董事会毫无疑问掌控整个公司。 他的高管并没有在股份中体现权益,也没有相应的股权安排。这一做法,和外界说的长城汽车通过承包,再通过管理层持股(MBO)的模式并不吻合,因为所谓的管理层持股只是魏氏家族的家人,没有其他人参与。 再计算从1998年4月以来,魏建军开始的从承包经营到掌握控股权,一共投入资金达到3322万元之多,这包括换购10%员工股的1522万元。为了掌控一家企业动用这么多资金,在保定单靠魏建军本人几乎不可能,而背后的魏德义和家族企业才是真正的资本家,起到资本输血功能。 2001年6月5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本由长城汽车集团净资产1:1转换,注册资本达到1.705亿元。和1984年的80万元注册资本相比,已经是大变化,但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个资本额还是太小,融资空间有限。 直到2003年9月3日,公司上市筹备集本就绪,长城汽车通过派发股息的方式扩张,以股代息,每一股增加一股红股后,公司注册资本一夜之间猛增到3.41亿元。 2003年12月15日,长城汽车以13.3元高价发行1.14亿股新股,集资15亿元。之后,承销商法国巴黎百富勤全面行使超额配股权,额外发行1710万股新股,每股作价13.3元,再度集资2.2743亿元,长城汽车上市集资总额达到17亿多。这是一次民企融资大胜利,是让人眼馋的收获。 同时,魏建军持股降到33.23%,其父魏德义持股6.5%,其母持股0.36%,其妻持股0.36%,家族持股合计40.45%,南大园经管中心持股31.78%,其余27.77%由H股公众持有。 一个规范的境外上市公司诞生了,在可以定价的市场中,多年的沉默和努力变现为财富价值,一个创造了“中国汽车界首富”的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结局。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