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捡垃圾之迷!
持续几天的高温,使这座城市变得彻夜不眠。这天我上夜班,在空调房里编民工中暑、西瓜脱销之类的新闻,感觉有点耸人听闻。领导签了版样后,我走出空调房间,着实感到高温来得猛烈。
同城另两家报社的老何与小文打来电话,相约去喝酒。我们陆续来到一家小酒店里,老板娘见是熟客,没等我们吩咐,便将我们爱喝的啤酒端上来。这时,一个身影从店门口闪过,老板娘像发现了什么,冲出门去。过一会儿,老板娘便在店里翻箱倒柜,把纸箱、废可乐瓶归拢在一起,然后匆忙往门外抱。
我们打趣地说:“这么晚还有人收破烂啊!”
老板娘摇摇头,说:“不是不是,我是送给大学生的。”
这时,我们才注意到,门口有一个瘦瘦的青年正怯怯地看着我们。他的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袋,背上背着一个巨大的一次性塑料袋加工成的背包。
老板娘说,这人经常在对面的垃圾筒里捡垃圾,我看他穿得干干净净的,一点都不像专门捡垃圾的人,后来一问,才知道他是一个在校大学生。
出于职业习惯,我和小文、老何同时对小青年表示出兴趣:他是不是真的大学生?他为什么不选择别的勤工俭学的方式?是什么力量使他在半夜背着一堆垃圾在城市里游走?
我们不约而同地聚了过去,很快,我们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答案。他用斯文的语气,回答了有关他的一些背景材料。这使得我们相信了他是大学生。接下来,他又说起了兼职打工的不易:4年前,大学扩招的那批学生毕业了,他们拿着正式文凭找工作都很不易,何况自己是大二的学生,使用价值显然比不上价格很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乡下青年,因而,他选择了出来捡垃圾。他说,他每天从傍晚7点到第二天凌晨,他捡的废品可以卖7元钱左右。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突破10元。他说别小看这钱,足以解决他一个月的生活问题。
据他说,像他这种情况的人,他们学校还很多。学校对他们这些特困生实行了减免学费等救济措施,但生活费必须由他们自己筹措。听到这里,小文眼睛里已有了些泪光,他掏出100元钱,塞给大学生。大学生被这突然的举动吓住了,脸涨得通红,赶紧推辞。两人一个要送,一个拒绝,一推一拉,大学生背上的背包带一下子断了,易拉罐撒了一地。
小文有些急,拉住大学生的手硬把钱塞到他手里说:“你别推了,放暑假了,也该回家看看吧,就当这是我送给你的路费吧!”
这句话像灵符一样将大学生拒绝的手冻住了。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起一层泪光。老何将一大块西瓜递到他手上。
吃完之后,他把西瓜皮小心放进塑料袋里,然后将口袋背上肩,巨大的塑料袋像小山一样压在背上,小青年显得越发的瘦弱,在我们目送下,他慢慢消融于炙热而空旷的夜色中。
我们三人继续喝酒,并开始聊自己早年打工的遭遇。这时,老板娘说:“你们看,大学生丢了东西。”我接过一看,这是一个皱巴巴的软面抄本,上面写满了娟秀的文字,其中有几句诗:“炊烟是一根根白色的绷带/包扎着我那痛苦的家乡/看着母亲被汗水打湿的身影/我恨自己不能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