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打工洗脑上海“的哥”的炒楼故事

打工洗脑上海“的哥”的炒楼故事

 在上海,如果你运气好,也许能见到这么一位出租车司机———开着一辆别克·君威,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利落地在大上海的街道上穿梭。同行们都有些敬意地叫他“老左”,说他是“上海第一的哥”。此话并不夸张,左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成了上海第一批出租车司机,并第一个拥有上海私人出租车中最高档的车———别克·君威,同时他的收入也几乎是出租车司机 中最高的。当然,收入主要不是来自那辆别克·君威。   赴日打工洗脑萌生投资冲动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老左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只要一经过某个新楼盘,他必然会迫不及待地下车,向售楼人员把楼盘价格、每套房子存在价格差别的原因打听得清清楚楚。   老左对房地产有如此的感情,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老左198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闸北区丰华中学当体育老师。1987年老左正式向学校辞职,下海做起了出租车生意。和所有的上海人一样,尽管住房紧张,自己的收入水平也还不错,但老左还是没有买房的意识,直到1989年去了日本。日本的这段经历确实给他洗了脑子,受日本那边气氛的影响,他开始关注上海房地产市场,也开始想买房了。   于是1992年,也就是上海房地产才刚刚起步的时候,老左在普陀区的真兴新村(铜川路万镇路)买了2套两室一厅的商品房,单价每平方米1700元。这是他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上跨出的第一步。   二次东渡熏陶隔海炒楼获利   1995年,老左第二次赴日。此时正是日本泡沫经济最旺盛的时候,老左一边学日语,一边打工,每个月能赚上几万元,因此老左这次在日本一待就是5年。   从这时开始,老左开始密切注意国内房地产动向。每天,他都会去买上一份《新民晚报》,拿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翻上海房产版,尽管他拿到的报纸一般要比国内晚半个月。老左一开始关注的是静安区、卢湾区的房子,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米5000多元。   “其实我非常想投资市中心的高档房,但是比较不舍得自己打工赚来的辛苦钱,心想同样的钱可以在次中心买两套中档房了,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投。现在从租金以及房价两个角度来看,投资市中心的高档房要比投资次中心的中档房收益大。”老左在谈到当时的决策时显得有些惋惜。   “我买房子是看规划的,从1995年开始,我就密切注意那些未通轨道、配套未完成但是有规划的地方,这是在日本耳濡目染后明白的道理。买房,地段非常讲究,我买房基本上会选择比较容易出租的地段,这样租金有保证,也减轻了我的还贷压力。”   投资成为习惯“买房心里踏实”   2000年,老左回国了,而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又是看房买房。考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平江小区以每平方米3600元的价格吃进两套房子,一套两室一厅、一套三室一厅。老左的妹妹在一旁可谓看得胆战心惊,数落老左说:“你有点钱就全扔房子上去了。”   但老左很自信地告诉笔者,在外面这么多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一点:钱放在身上不值钱。因此他非常重视投资,一定要把钱变为资产了以后他才放心。老左对金融证券投资不感兴趣,他喜欢实实在在看得到的东西,因此他的投资基本上都是不动产。“很简单的道理,人家拿200块钱的时候,你赚2000块人家就会觉得你非常厉害;可是如果你现在赚2000块,基本上是属于中低收入者,就像当时拿200块的人一样,甚至不如当时拿200块的人。因此我的理念就是有钱就投资买房,把钱变成资产,买了房以后我心里才踏实。”老左爽朗地笑了。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