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2)
摘自:《光明日报》
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差异,各地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后分在一个班里,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里,甚至一个班全是各地高考第一名。有的学生入校以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没了,甚至陷在自己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中。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刑海岚(大三学生):既然现在坐到了同一个教室里,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因此没有必要为过去洋洋自得或是惶恐不安。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你要定下自己的坐标,原点就是你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要常常自问:有什么收获吗?比起以前你进步了吗?与别人比是不明智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是被动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坐标轴,在你的坐标轴上你在前进。 怎样和新同学相处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对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来说,在未来的四年里,如何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王强(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大一入学的时候,我们来自不同城市,操着不同口音,成长于不同环境的八个人分到了一个宿舍。我总是努力地去认识他们,了解彼此的性格,熟悉互相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相处打下基础。但是生活就像天气的变化一样会出现乌云,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产生小摩擦,这时理解与宽容总是可以把云雾拨开。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几十年的漫长人生相比不算长,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年可以和这样可爱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呢?
李智(大三学生):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自身的品德修养是基础,产生矛盾时一定要保持克制,只要以诚相见,共同协商总能解决问题。
翼飞(大三学生):彻底抛弃“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观点,少考虑一点自我,多替别人着想。发生了冲突,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自我理财很重要
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介绍,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小丽刚入大学的时候,一下子有了几千元的生活费,没有了父母在身边,觉得自己轻松自由了,再没人管自己了,平时就爱逛街的小丽入学第一个月就给自己添置了三套裙子,一套高级化妆品,四只玩具狗放在床上已经没有她睡的地方了。直到月底买饭卡的时候她才发现,家里给的生活费快花掉一半了。像小丽这种现象在大学新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詹利平(宁波大学):除去学杂费,一般消费在一个月300元到500元之间。电话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人离家千里,亲朋好友五湖四海,免不了要和他们联系,长途话费不菲,不过一般都是长话短说或尽量选择价格优惠的电话卡打,如吉通,联通,电信IP卡。
孙海峰(大三学生):我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支付的,所以我的原则就是勤俭节约,合理安排。除了学杂费外,一些重要的开支比如买书和杂志,伙食费用,娱乐活动都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有所节制。生活上没有必要去互相攀比,如果经济情况比较紧张,我会去参加勤工俭学或者打工做家教。 多参加学生社团
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大学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今终于圆了大学梦,在大学继续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重新拾起你的爱好和特长,大学的学生社团就是你表演的舞台。
霄鹏(兰州大学学生):我喜欢摄影,大一的时候加入了摄影协会,一下子有了许多朋友,心情特别好。集体出去采风是常事,有一次我们一行五人去了甘南草原,那里民风淳朴,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爬了村边的大山,骑了他们放牧的马。我们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甘南草原的美景,更记录下了甘南老乡的淳朴。我毕业后的目标是做一个摄影记者。大学几年在摄影协会的经历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网络]
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差异,各地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后分在一个班里,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里,甚至一个班全是各地高考第一名。有的学生入校以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没了,甚至陷在自己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中。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刑海岚(大三学生):既然现在坐到了同一个教室里,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因此没有必要为过去洋洋自得或是惶恐不安。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你要定下自己的坐标,原点就是你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要常常自问:有什么收获吗?比起以前你进步了吗?与别人比是不明智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是被动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坐标轴,在你的坐标轴上你在前进。 怎样和新同学相处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对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来说,在未来的四年里,如何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王强(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大一入学的时候,我们来自不同城市,操着不同口音,成长于不同环境的八个人分到了一个宿舍。我总是努力地去认识他们,了解彼此的性格,熟悉互相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相处打下基础。但是生活就像天气的变化一样会出现乌云,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产生小摩擦,这时理解与宽容总是可以把云雾拨开。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几十年的漫长人生相比不算长,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年可以和这样可爱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呢?
李智(大三学生):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自身的品德修养是基础,产生矛盾时一定要保持克制,只要以诚相见,共同协商总能解决问题。
翼飞(大三学生):彻底抛弃“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观点,少考虑一点自我,多替别人着想。发生了冲突,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自我理财很重要
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介绍,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小丽刚入大学的时候,一下子有了几千元的生活费,没有了父母在身边,觉得自己轻松自由了,再没人管自己了,平时就爱逛街的小丽入学第一个月就给自己添置了三套裙子,一套高级化妆品,四只玩具狗放在床上已经没有她睡的地方了。直到月底买饭卡的时候她才发现,家里给的生活费快花掉一半了。像小丽这种现象在大学新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詹利平(宁波大学):除去学杂费,一般消费在一个月300元到500元之间。电话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人离家千里,亲朋好友五湖四海,免不了要和他们联系,长途话费不菲,不过一般都是长话短说或尽量选择价格优惠的电话卡打,如吉通,联通,电信IP卡。
孙海峰(大三学生):我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支付的,所以我的原则就是勤俭节约,合理安排。除了学杂费外,一些重要的开支比如买书和杂志,伙食费用,娱乐活动都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有所节制。生活上没有必要去互相攀比,如果经济情况比较紧张,我会去参加勤工俭学或者打工做家教。 多参加学生社团
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大学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今终于圆了大学梦,在大学继续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重新拾起你的爱好和特长,大学的学生社团就是你表演的舞台。
霄鹏(兰州大学学生):我喜欢摄影,大一的时候加入了摄影协会,一下子有了许多朋友,心情特别好。集体出去采风是常事,有一次我们一行五人去了甘南草原,那里民风淳朴,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爬了村边的大山,骑了他们放牧的马。我们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甘南草原的美景,更记录下了甘南老乡的淳朴。我毕业后的目标是做一个摄影记者。大学几年在摄影协会的经历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