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赏识您的孩子!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来源于父母对孩子总是否定,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父母是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如果连带他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都否定他,他就会失望,就会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孩子的自卑,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沉溺于网络、电玩甚至离家出走等问题行为。
所以在此我提倡赏识教育!赏识,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中”沉沦。教育者应该把大成功分解成许多的小成功,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而不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
人性最深刻的是渴望得到赏识。孩子也是人,他们一样需要得到赏识。他们尤其想得到父母的赏识,因为从孩子生命之初父母就是跟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是他们最信任和依赖的人。
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会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这个万物之灵而骄傲!”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有这种情怀!
赏识教育的原则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和有策略地引导孩子--在尊重、信任、理解孩子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包容和提醒,这样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那么如何赏识孩子呢,相信下面这个母亲的行为会对众多父母有所启发――
“只有你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