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出不招呼,该不该?
现场调查
他已经离家七天了
也不知到底怎么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日不见就担忧。”时下,许多10多岁的孩子的父母,正在因为孩子离家不打招呼,而天天经历着这种情感折磨。
“孩子,你在哪儿呢?”中学生小鸣的妈妈哭得死去活来,“他已经离家七天了,也不知他到底怎么了?”而这时,学校老师给小鸣家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是张老师,小鸣回学校了。”小鸣在网吧里度过了七天七夜,最后因为身上的钱全部“贡献”给了游戏机,才不得不重返校园。
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卢还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切身经历。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他去大慧寺给一个初二的男生上家教课。当他走进学生家门的时候,其母亲问:“我儿子呢?”小卢诧异地回答:“我没看见。”随即,这位母亲开始一个又一个地给亲戚朋友和孩子的同学家打电话,结果都是没有看到。这位母亲瘫在椅子上说:“他已经跑过一回了。”庆幸的是,那天那个学生只是与小卢走差了路。
到底有多少学生有过离家不跟师长打招呼的经历?就此记者在海淀、朝阳、丰台、西城四区的多所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学生都告诉记者,自己如果与师长有约定而不能按时会面的话,都会想方设法提前告诉对方。2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无所谓,只要不是耽误时间太长就行。调查还显示,40%左右的学生有过离家不跟家长打招呼的经历。
同龄观点
一定要跟父母打声招呼
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忧
“离家不跟父母打招呼?这种事情很正常。”高二女生小尘说,“离家出走不打招呼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压力,也有的因为心理脆弱。比如妈妈没给买香肠,其实根本就没有因为什么大事而出走的。”小尘还说,不跟父母打招呼,主要是为了满足一种自由。
大部分学生说离家不跟父母打招呼主要是为了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也长大了,我们应该单独行动了,只要不干出格的事就行了。”几位女中学生说,“比如我们女生去逛商店、看磁带或者出去玩一下。”
“我认为一定要跟父母打声招呼,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忧。”北大附中一男生说,“这也是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是父母,孩子突然人间蒸发了,能不着急吗?再说了,现在谁家都只有一个呀!我建议所有的同龄人,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最好能换位思考一下。”
专家点评
孩子离家不打招呼
和孩子父母及学校教育有关
《中学生科学报》编辑刘玉贞分析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离家不跟父母打招呼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跟父母与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差异较大有关。现在,有多少家庭的家长,能静下心来跟孩子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确实,现代社会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家长们大多忙于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由于交流太少,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才出现了淡漠,因此家长无法在孩子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第二,跟学校相关教育的退化有关。现在的学校教育,包括传统的道德教育、师德教育走形式的太多,使得学生衡量师生关系的时候往往扯上了金钱。学校相关教育的缺乏,加上老师自身的行为出现偏差,则对孩子离家不跟父母打招呼起了催化作用。这两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学生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尊重与不尊重师长这样的概念。
样板行为
孩子应该尊重父母
父母也应做出榜样
怎样才能让孩子离家主动打招呼呢?刘玉贞编辑对家长、学生和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家长要力争经常与孩子沟通。通过经常而正式地与孩子谈人生、谈未来、谈责任,从而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理解上,除了血缘关系外重要的是感受到一种亲情,在各方面父母应给孩子做出表率;学生不管离开父母多长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尽可能告诉父母自己所处的位置、正在干什么、与谁在一起、多长时间能回家等。这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安全提前做出的一种保护;学校任何学校都是育人的地方,不要把太多经济杠杆插进学校教育教学中。另外,老师要先正身,以自身规范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与自己接触的学生。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