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心理剖解
张国荣自杀所带来的震撼还未平息,韩国现代的公子又跳楼自杀了。在抑郁、精神分裂、自杀三大精神疾病中,惟有自杀最神秘,也惟有自杀被人作为一种特异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近期,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9月10日定为“世界自杀日”,以此给更多人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钝、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人格解体、注意力缺乏、性欲缺乏、失眠等。
抑郁不治易导致自杀
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据研究,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至少会患上一次抑郁症,但患上抑郁症的人大多数“身在病中不知病”,只有25%的患者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显示,到了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心情郁闷,而且也会出现失眠和肠胃不适等症状。
如果我们把自杀看成是一种疾病,我们就应该注意什么样的人容易自杀。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王健主任说,自杀者多数患有精神疾病,尤以抑郁症常见。而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临床发现,神经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较普通人口高;社会地位高的专业人员自杀率较普通人口高。国外的调查也显示,自杀与文化水平、生活水平、富裕程度相关。英国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自杀率比普通人口高。研究表明,在个体心理方面,绝望是自杀危机形成的关键。精神质及神经质气质的个体,有自杀意念的易感性。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名牌大学里,患有精神卫生疾病的学生比普通大学的学生多。也使我们理解了德国19世纪著名伦理学家包尔生的话:“懒惰是自杀的最好预防物”,进而理解,为什么瑞士、德国、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自杀率很高,而非洲大陆是自杀率十分低的地区。从这个起点上认识自杀,我们也许会对自杀持一种平常的心态,进而使大众更从容地对待这一种疾病现象,找出预防和干预的有效办法。
王主任说,注重自杀预防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自杀预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历来被企图自杀者看做是结束生命的风水宝地。在那里,投海自杀者的成功率很高,绝大多数无生还。而在中国南京和武汉的长江大桥,尽管那里的风景也独好,但自杀者跳水成功的只有一半左右,因为这里昼夜有武警官兵巡逻,他们对发现自杀征兆和抢救的技术与组织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
许多自杀病多有前期症状以及自杀征兆,这种征兆往往与神经官能症和抑郁症的症状相混淆,自杀病征兆也常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如一些暗语或行动不被进一步的理解。
自杀行为的警讯判断
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通常一个人考虑要自杀时,我们可以从他们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来加以判断,是否这类的话语或事件可以造成自杀行为的产生。一般而言,在自杀行动执行之前,想要自杀的人不管是在语言或是在非语言的表达上也好,都会显露出极为明显的警讯。
但是仍有一些危险的指标,我们必需加以注意:喜怒无常的情况增加;看似情绪低落或是哀伤;感到无价值或失望;从朋友、家人与日常活动中退缩下来;饮食、睡眠或性习惯的改变;特殊的自杀性威胁信件、诗词或短文论及预期性死亡的内容;持续性的苦闷;课业或工作表现的低落;在年轻的朋友身上,可见暴力、敌意或反叛的行为,其中也包括经常性的不告而别、中断亲密的关系、增加药物及酒精的使用量、失败的爱情关系、不寻常的忽略个人的外表、快速的人格改变、生理症状的抱怨,如:头痛或倦怠感陈述,“这是没有用的”、“不再有任何牵挂”的字句,突然丢弃所拥有的物品,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事情,整理得井然有序。
当发现所接触的人,有类似的情形时,不要怀疑,他(她)是自杀的高危险群者。他(她)急迫需要你的紧急送医协助,不管你是自行送医或打120或是报警处理,你的立即性协助,将可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
自杀常见的征兆有: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