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不会幽默
我参与我们学校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为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每节上课后我都先拿出四五分钟,由学生用汉语讲一个小故事,最好是有趣幽默的笑话。学生都很乐意,踊跃参与。当然为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安排了一个大致的轮流表。一次,该轮到一个美国学生讲了,当大家照例鼓掌他上台(到讲台上)时,他却认真地说,他是个严肃的人,不会幽默,不会讲笑话。大家一时都愣住了。我也纳闷儿,不是说美国人最无拘无束吗,怎么不会幽默呢?不过我马上对他说,不讲笑话,讲其他也可以。他说没有准备。自然不好勉强他,我就叫了下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是西班牙人,讲了一个西班牙笑话《女人是球》:20岁的时候是足球,有22个人争夺;30岁的时候是篮球,减少到10个人争夺;40岁的时候是乒乓球,就只有两个人争夺了;50岁的时候是高尔夫球,只有一个人,但还一杆子打得远远的。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我留意那个美国学生,他虽然没有十分的笑,但也有三四分的笑。接下来上课。
上第二堂课时,照例又请一个学生讲。不料这名美国学生举手说,我讲的不是笑话,不知可不可以讲?我说当然可以,便带头鼓掌请他上台。他上台后说,我讲我为什么不会说笑话的经历。他说,他三岁多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他跟了父亲。后来父亲又结了婚。他同继母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继母的兴致很好,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吃饭时,继母一个一个地问,她做的菜好吃不好吃。问父亲,父亲说好吃;问哥哥,哥哥说好吃。最后问到他,他想和继母开个玩笑,便笑着说不好吃。不料继母大怒,说了他许多难听的话。他想解释,也解释不明白了,当时就哭了,全家人也没有吃好饭。从这件事以后,他就再也不想说笑话了,从此变成了一个严肃的不幽默的人。
他是来中国学习中文的,中文水平还不高,讲的当然没有我上述写的这样畅晓。但这个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当他讲完下台的时候,大家照例都热烈地鼓掌,却没有一个人笑出来。一般,学生每次讲完后,我都要从语言角度说几句评语式的话,对这位美国学生所讲的,我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只感到有几分沉重。他都坐回自己的座位了,我才说,谢谢你给大家讲了一个包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这显然已经不是从语言角度评价的了。
以后几天,他讲的这个经历一直萦回在我的头脑里。我不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个他所亲历的重大事件,会对他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多大的作用,或者说会给他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带来多大的影响。这名美国学生所称的自己不会幽默的性格绝不是天生的;事实上他曾经想同继母幽默一下,但这幽默被继母的误会——显然是误会——粉碎了。这给他小小的心灵种下了幽默、或者说笑话会带来被痛斥的种子,这种子发芽、长大起来,他当然就再也不想、不敢、不会幽默了。这也凝固进了他的性格。
这是一个洋故事,但无论对于做父母的,还是对于做儿童教育工作的,我想都很有深刻的参考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