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人面对休息手足无措
有更新的目标,有更好的环境,有更高的报酬。于是,人生在这里转向。
长久以来,工作几乎主宰了人生所有的命题。人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有一半以上到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工作是美德”几乎被所有的现代人奉为金科玉律。现在伴随余暇社会的来临,人们却因为来不及准备好,而个个感到手足无措。事实上,每个人的工作时数逐年减少是非常明显的趋势。而余暇社会的出现,至少包含了两种意义:一、现代人的工作观念已发生改变。二、大众休闲生活已变成愈来愈重要的课题。
工作的理想就是理想地工作
据某集团人事部的周万亮先生介绍,职员每年有15天的带薪休假。
在公司管理理念中,能直接体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便是“can-meeting(恳谈会)”制度,恳谈会具备以下特点:成员广泛、交流活跃、参会人员通过brainstorming能产生新思路新知识。尤其是恳谈会的气氛和周边环境对缓解职员的工作压力,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研讨的间隙,唱歌、跳舞、球类活动等娱乐项目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精神的放松和身体的放松同等重要。
周先生说,读书沙龙,通常选择隔周三下午,时间在一小时左右,由公司各部门职员轮流就一个主题进行讲演,参加者完全自愿,演讲过程中,听众也可提问,也可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读书沙龙除了知识共享外,第一位的目的是塑造轻松的气氛。
休息就要走出去做点什么
吴小姐是生活在北京的瑞典人,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刚出过“串差”———出差日本三天后飞回北京,睡过一夜,早晨飞到广州,24小时后又到了杭州,开会至第二天凌晨,稍事休息又飞回北京。作为经理的吴兰娜,其工作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记者正暗暗担心这时的采访对于吴小姐是否过于残酷,没想到她却一脸神采飞扬。吴小姐认为,休息就是很好的充电。她将每年4个星期的休假分成两部分,一半在夏天,另一半在圣诞节。“夏天我要到海边,我很喜欢游泳,这时会很过瘾,然后就是在海滩享受阳光。圣诞节的时候,我多半要回到瑞典,与家人在一起吃东西、互送礼物、看电视、聊天、做游戏,也会一起去滑雪。”平时如果能在晚上10点以前到家,吴小姐会到公寓的健身房锻炼。每逢周末,她都要去酒吧坐坐,或者与朋友聚餐、练习唱歌、上工体看现场的足球比赛。“我觉得休息就是要换个环境,做点什么,而不是呆在家里,只是睡觉。”毫无疑问,吴小姐的休息是动态的方式。吴小姐说,“老外”与中国员工有不同的休息方式,主要是文化和观念的不同。“我13岁时就一个人到英国做短期学习,16岁时独自到西班牙旅游,1995年在中国四川学汉语时,有时甚至逃课与同学一同上甘肃、云南旅行。我很小就开始打工挣钱在假期去旅游,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感觉挺好。”
不能很好地休息,就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是听朋友介绍才采访陈宁的,这位招聘网的内容经理的业余爱好单单听着就令人心动。他爱好旅游,不仅摄影很有成绩,而且自己办了个人网站,还酷爱古典音乐。“我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也只是喜欢看看书。因为在驻华使馆工作,所以一毕业,每年就有了二十多天的年假。和朋友们去过西藏、新疆、敦煌、三峡等地。”陈宁介绍道。“在西藏旅行时拍了大量的照片,回来后大家都对那里的风景赞叹不已,我也就对摄影有了特殊的爱好。”陈宁在1997年就在新浪论坛(前身是四通利方)的摄影论坛发表了一些游记,还张贴一些摄影作品让大家分享。1998年,他和朋友们合作创立了个人网站“阿宁小站”,累计至今已有13万人次访问该站。“我平时下班后的时间主要是更新我的网站,周末时间陪陪父母,或者和朋友们看看影展、画展,也常常逛书店买一些摄影、旅游、音乐方面的书。”陈宁的业余生活可谓充实、多彩了。“每年假期都去全国各地旅行,主要是自助旅游,不跟旅行团。我认为休假就是放松自己,没必要非去著名景点,哪怕找个地方安静地住几天,也能缓解紧张的生活节奏。”谈到休假与工作的关系,陈宁认为上一辈的人,或许是制度的原因,没有休假的时间,也没有这种意识。他觉得休假也是一种权利。现在一到“五一”、“十一”放长假,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就和没有普遍的休假制度有关。“有人总说忙,可是国外总也是休假的。”陈宁认为不能很好地休息,就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