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门外语才算脱盲
“朋友,……”这样的作文句式,曾在中学时代风靡一时,皆拜如雷贯耳的《天山景物记》、《谁是最可爱的人》所赐,但过于流行以致成为恶俗,最终有语文老师下令禁用。然而,本文在这里仍然使用——
朋友,你是文盲吗?说不定是哩!
使用这样的句式,不表示落俗套,仅仅是使得语气尽量亲切、尽量关怀——在21世纪的今天如此被人“奚落”,真是岂有此理!稍安勿躁,今天的你不会用电脑就是文盲,这是联合国规定的——在第39个“世界扫盲日”重新定义的文盲标准——不会看地图、不会使用电脑。
其实,联合国的重新定义只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在上个世纪末,“电脑和外语是通向21世纪的钥匙”已开始流行(后来又将驾驶作为现代人的基本技能),进入新世纪,“新三样”日益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力,财富的获取主要是依赖信息的拥有,从“大鱼吃小鱼”,演变成“快鱼吃慢鱼”。我想,不懂电脑等同文盲,基于人类进入现代信息社会的判断。
传统意义的文盲是指不能读书识字,这好办,多点普及义务教育,防止新的文盲产生即可;如果不是先天存在学习困难症,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文盲不会很多。
如果不懂电脑等同文盲,问题就变得有点严重。传统意义的文盲大多是旧中国遗留的历史问题,要么就是老弱病残之类,而最新类型的文盲则表现为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当中包含许多青壮的劳动力。由此还可见,只懂得玩电脑游戏或打打字不算脱盲,或者说有了电脑不等于有了脱盲证。有专家估计,北京的文盲数量超过百万人。以13亿的中国人口计算,岂不是又新增数亿文盲?
问题之一,忽然有这么多的“文盲”需要就业,怎么办?在10多年前,求职招聘开始出现“懂电脑优先”的条文,逐渐还出现“要掌握一门外语”,那时两者兼而有之属于高级人才,现时已成为普遍的要求。那么,不懂电脑和外语是否就要失业?肯定不会,但将来如何很难说,以前很难想象现在是用机器扫马路,说不定以后用电脑扫街,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懂是要吃大亏的。
有报道指出,中国的职称在国际市场得不到承认,要借助别人的牌子。不懂,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政府要出钱出力开设“扫盲班”,以前我们国家是自己同自己竞争,现在是自己同别人竞争。
正如文盲的标准具有时代赋予的涵义,那下一个文盲的定义是什么?是不是与掌握一门外语有关?姑且不论,但可以说,不懂外语,电脑的功能只使用了一半,“掌握一门外语”才算得上真正的脱盲。(文/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