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女性为何不想工作
有点力不从心高速打转的工作,有点难以呼吸写字楼里浑浊的气流,有点鄙夷office暗地里的拳打脚踢;想去相夫教子,与世无争;想走遍天涯,重拾少女的梦想;想留学充电,让自己大开眼界……于是白领女性们纷纷逃出办公室,开始那与职业分居的日子。
分居案例一:
全职太太也难当
蕙音是一名编辑,长年累月面对文字,便生出了种种日久生倦的麻木,她的脾气变得有些阴晴不定。这种现象表现在她选稿的喜好上,大部分都是些情节阴郁、结局残暴的文章。而且偏爱分段式,短短10句话,竟然分了8段。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在现实的夹缝里战战兢兢地生存,为了生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曾经锐利的眼光也被磨平至近视。看着身边的姐妹们一个个都回家做了全职太太,她心里也渐渐渴望那种没有压力、轻松自如的生活。
某个清晨,她摁掉了闹钟,做梦到中午,也不吃饭,赖在床上读完了一本旧小说———毛姆的《刀锋》。那个身材清瘦、眼神清亮的男人拉里深深打动了她的心。拉里一生的理想就是阅读、漫游,没钱的时候,做过矿工养活自己。
在睡衣里晃荡了很久,蕙音终于决定不去上班,放弃这份鸡肋一样无味的工作。她跟总编说了一声,整理好东西便走人了。
终于有一天可以不用很早起床了。蕙音赖到12点,稍微吃了一点东西,开始做起家务来,等一切都拾掇好,再烧几个小菜,丈夫就回来了。接着就是吃饭、看电视、睡觉,时间如小溪,潺潺流走,悄无声息。
第二天,她还是12点起来,再做点家务,又是一天过去了。第三天,她做好家务还有点时间,便停下来写文章。从前积累一大堆的约稿函终于有时间将它们一一消化。苦思冥想,终于将一篇文章磨出来。许多年没有写过自己想写的东西了,此时她竟热泪盈眶。匆匆过目一遍就将它发了出去。
雷同的日子日复一日,她渐渐也觉得厌倦了,原来在家的生活同样空虚无聊,而且所谓的写稿跟编稿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无趣,都要改到别人认同为止。办公室的空气再沉闷,还有人声,家里的电视开到再大声,效果毕竟不同。于是在同工作分居15天之后,她选择了重新赶上7点的公车,穿着高跟鞋箭步如飞地赶往办公室。雨君
分居案例二:周末出逃计划
白领就是朝九晚五,就是说话夹杂着英文单词,就是每天变换着不同的着装,就是端坐在巨大的玻璃房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
每天我在一个四面都是落地窗的玻璃房子里,看得见脚下像兵蚁一样的车水马龙,看得见一队队鸽群在热带风暴来临之前疯狂地掠过我们的窗前,但是我自己却感受不了阳光、感受不了打在身上痛快的小雨点。我听见自己内心的灰熊在咆哮,它犹如风行50年的花生漫画的主角史努比对小鸟糊涂塌客说的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不尝试飞行,那你就得一辈子坐办公桌了——非常恐怖。于是,我制定了一张出逃的行动计划表。
媒体曾天天鼓吹“红眼航班”,它是全世界夜航航班的统一称谓,它的魅力是带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你可以白天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套装女郎,而午夜就可以晃荡在充满异域情调的另一个城市的街头了,它简直就像为白领度身定做的一艘加气补料的精神航船。当然,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有不断出发的底气和心情,有蔑视按部就班生活的执着和勇气。你的月薪只要在4000元以上,或者哪天你刚好有了一笔飞来横财般的稿费、散碎银子,你简直就像老虎长了翅膀。
我在紧张的3个月中制定了三套的飞行地图,海南、厦门、桂林,周五晚上出发,周一早上回来上班。这三个地方共同的魅力在于,有阳光、海滩、河流、岛屿、风情,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一种绝佳的自然环境里放松、享受,做一次静态旅行,安安静静在远离资本家、远离手机、远离工作的地方好好睡去。红尘
分居案例三:老板,裁了我吧
很难形容现在上班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特别是单位实行了打卡制度之后,我对打卡反感到什么地步,套用一句朋友的话是“每天早上一听到闹钟,连死的心都有”。
现在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做着一份完全不适合我的工作,而我喜欢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总是被三姑六婆霸着。到现在我对工作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我一直是个不太安分的人,生活自由散漫,用领导的话就是无组织纪律性,却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辞职的念头时起时伏。2000年底,我去了一趟丽江,认识了不少曾经和我一样苦闷的朋友。他们开着小客栈,懒洋洋地晒着高原太阳。他们生活的转变对我的触动很大,辞职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人总害怕不可预知的事物,辞职是一条不归路,将来的生活究竟怎样,没有人能知道。公司的工作虽然乏味,但待遇不错,未来的风险与当前利益的对比过大,浪漫的打算一接触到实质问题,我又变得优柔寡断。在“好死”与“赖活着”这个问题上,我难以痛下决心。进,前路茫茫,退,心犹不甘。在犹豫中时间又过了一年多。
去年,公司改革,据说要裁掉30%职员,我的心矛盾起来。想到既然自己主动辞职压力太大,反倒希望被裁掉,破釜沉舟,生话也许能有个大的转机。结果出来我一点事没有,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现在公司再度改革,提出末位淘汰的新花样,我的机会似乎又来了。
打好如意算盘,我在行动上开始懒散很多,希望领导注意我,继而反感我,炒掉我。我对父母也好有个交待。省得我成天患得患失,太累。如果阴谋得逞,下个月我就自由了,我就可以去完成进藏的梦想。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梅尔·吉普森在《勇敢的心》里最后一句台词———freedom。吼声仍在耳边。“自由”这个词,想想都激动。蓝调
她们缘何想与职业分居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身体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一觉起来整颗心却突然灰暗郁结,不想工作,想去圆一场年少未完的梦想。究竟是工作过度付出,与实质上的报酬不符?还是工作不顺,经常做错,被老板刮胡子?心理学专家指出,上班族工作倦怠有两个层面的根源:一是企业经营者或主管,不够体贴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如果员工下班后须揽一堆工作回家,或为了平衡生计经常主动加班或四处兼差,这将不断耗损员工能量,耗久后,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有时候,部门主管忽略了工作复杂度带给员工的困扰,总认为当年我可以这样熬过,你为什么不能。从心理学角度看,你当年可以,不见得我也可以做到,个别差异应该受到重视,不能拿同样一把尺,丈量每个不同的个体。另一个层面须回归到
个人根源,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在忍耐、承诺、超越、突破、毅力等特质上愈来愈脆弱。刚步入职场或新晋员工,很容易因不熟悉游戏规则而生怯,仿佛在迷雾中,没有方向感,或难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责骂,慨叹不知意义何在,甚至愤而离去。至于有多年资历的上班族,对于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复的作业流程,已无法从中获得自我价值。工作倦怠除了与性格倾向有关,也和专业能力是否受肯定有关。
来源:南方网
分居案例一:
全职太太也难当
蕙音是一名编辑,长年累月面对文字,便生出了种种日久生倦的麻木,她的脾气变得有些阴晴不定。这种现象表现在她选稿的喜好上,大部分都是些情节阴郁、结局残暴的文章。而且偏爱分段式,短短10句话,竟然分了8段。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在现实的夹缝里战战兢兢地生存,为了生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曾经锐利的眼光也被磨平至近视。看着身边的姐妹们一个个都回家做了全职太太,她心里也渐渐渴望那种没有压力、轻松自如的生活。
某个清晨,她摁掉了闹钟,做梦到中午,也不吃饭,赖在床上读完了一本旧小说———毛姆的《刀锋》。那个身材清瘦、眼神清亮的男人拉里深深打动了她的心。拉里一生的理想就是阅读、漫游,没钱的时候,做过矿工养活自己。
在睡衣里晃荡了很久,蕙音终于决定不去上班,放弃这份鸡肋一样无味的工作。她跟总编说了一声,整理好东西便走人了。
终于有一天可以不用很早起床了。蕙音赖到12点,稍微吃了一点东西,开始做起家务来,等一切都拾掇好,再烧几个小菜,丈夫就回来了。接着就是吃饭、看电视、睡觉,时间如小溪,潺潺流走,悄无声息。
第二天,她还是12点起来,再做点家务,又是一天过去了。第三天,她做好家务还有点时间,便停下来写文章。从前积累一大堆的约稿函终于有时间将它们一一消化。苦思冥想,终于将一篇文章磨出来。许多年没有写过自己想写的东西了,此时她竟热泪盈眶。匆匆过目一遍就将它发了出去。
雷同的日子日复一日,她渐渐也觉得厌倦了,原来在家的生活同样空虚无聊,而且所谓的写稿跟编稿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无趣,都要改到别人认同为止。办公室的空气再沉闷,还有人声,家里的电视开到再大声,效果毕竟不同。于是在同工作分居15天之后,她选择了重新赶上7点的公车,穿着高跟鞋箭步如飞地赶往办公室。雨君
分居案例二:周末出逃计划
白领就是朝九晚五,就是说话夹杂着英文单词,就是每天变换着不同的着装,就是端坐在巨大的玻璃房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
每天我在一个四面都是落地窗的玻璃房子里,看得见脚下像兵蚁一样的车水马龙,看得见一队队鸽群在热带风暴来临之前疯狂地掠过我们的窗前,但是我自己却感受不了阳光、感受不了打在身上痛快的小雨点。我听见自己内心的灰熊在咆哮,它犹如风行50年的花生漫画的主角史努比对小鸟糊涂塌客说的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不尝试飞行,那你就得一辈子坐办公桌了——非常恐怖。于是,我制定了一张出逃的行动计划表。
媒体曾天天鼓吹“红眼航班”,它是全世界夜航航班的统一称谓,它的魅力是带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你可以白天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套装女郎,而午夜就可以晃荡在充满异域情调的另一个城市的街头了,它简直就像为白领度身定做的一艘加气补料的精神航船。当然,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有不断出发的底气和心情,有蔑视按部就班生活的执着和勇气。你的月薪只要在4000元以上,或者哪天你刚好有了一笔飞来横财般的稿费、散碎银子,你简直就像老虎长了翅膀。
我在紧张的3个月中制定了三套的飞行地图,海南、厦门、桂林,周五晚上出发,周一早上回来上班。这三个地方共同的魅力在于,有阳光、海滩、河流、岛屿、风情,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一种绝佳的自然环境里放松、享受,做一次静态旅行,安安静静在远离资本家、远离手机、远离工作的地方好好睡去。红尘
分居案例三:老板,裁了我吧
很难形容现在上班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特别是单位实行了打卡制度之后,我对打卡反感到什么地步,套用一句朋友的话是“每天早上一听到闹钟,连死的心都有”。
现在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做着一份完全不适合我的工作,而我喜欢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总是被三姑六婆霸着。到现在我对工作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我一直是个不太安分的人,生活自由散漫,用领导的话就是无组织纪律性,却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辞职的念头时起时伏。2000年底,我去了一趟丽江,认识了不少曾经和我一样苦闷的朋友。他们开着小客栈,懒洋洋地晒着高原太阳。他们生活的转变对我的触动很大,辞职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人总害怕不可预知的事物,辞职是一条不归路,将来的生活究竟怎样,没有人能知道。公司的工作虽然乏味,但待遇不错,未来的风险与当前利益的对比过大,浪漫的打算一接触到实质问题,我又变得优柔寡断。在“好死”与“赖活着”这个问题上,我难以痛下决心。进,前路茫茫,退,心犹不甘。在犹豫中时间又过了一年多。
去年,公司改革,据说要裁掉30%职员,我的心矛盾起来。想到既然自己主动辞职压力太大,反倒希望被裁掉,破釜沉舟,生话也许能有个大的转机。结果出来我一点事没有,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现在公司再度改革,提出末位淘汰的新花样,我的机会似乎又来了。
打好如意算盘,我在行动上开始懒散很多,希望领导注意我,继而反感我,炒掉我。我对父母也好有个交待。省得我成天患得患失,太累。如果阴谋得逞,下个月我就自由了,我就可以去完成进藏的梦想。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梅尔·吉普森在《勇敢的心》里最后一句台词———freedom。吼声仍在耳边。“自由”这个词,想想都激动。蓝调
她们缘何想与职业分居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身体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一觉起来整颗心却突然灰暗郁结,不想工作,想去圆一场年少未完的梦想。究竟是工作过度付出,与实质上的报酬不符?还是工作不顺,经常做错,被老板刮胡子?心理学专家指出,上班族工作倦怠有两个层面的根源:一是企业经营者或主管,不够体贴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如果员工下班后须揽一堆工作回家,或为了平衡生计经常主动加班或四处兼差,这将不断耗损员工能量,耗久后,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有时候,部门主管忽略了工作复杂度带给员工的困扰,总认为当年我可以这样熬过,你为什么不能。从心理学角度看,你当年可以,不见得我也可以做到,个别差异应该受到重视,不能拿同样一把尺,丈量每个不同的个体。另一个层面须回归到
个人根源,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在忍耐、承诺、超越、突破、毅力等特质上愈来愈脆弱。刚步入职场或新晋员工,很容易因不熟悉游戏规则而生怯,仿佛在迷雾中,没有方向感,或难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责骂,慨叹不知意义何在,甚至愤而离去。至于有多年资历的上班族,对于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复的作业流程,已无法从中获得自我价值。工作倦怠除了与性格倾向有关,也和专业能力是否受肯定有关。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