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职场百味 - 面试 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基石

面试 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基石

新年已至,2005届大学生第一回合的求职已经接近尾声。这4个月来,初涉职海的毕业生们经历了本市各行业500强顶级公司校园招聘会的轮番轰炸,经受了希望和等待的洗礼,终于有人尘埃落定,当然也有人依旧职位空空。
虽然找工作和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相当有关,但是职业顾问认为,毕业生对求职的预期和态度对求职成败起了关键的作用,而这点往往被忽视。借用米卢的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以下求职者几种不同的态度,当然造成了各自不同的结果。

亟不可待型

王莘是一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她从升入大四那天起,就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自己的毕业学校没有优势,自身也少有特长,今年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加上家长一直期望很高,她就更加忧郁惶恐了。于是,她的求职策略是普遍撒网,无论500强跨国企业,还是国企民企,不放过任何一个被选择的机会。因此在这段求职高峰时期,只见她整天飞来飞去忙碌的身影,一次次燃起希望,一次次经历没挨上面试就被企业抛弃的失望,似乎被卷入了一个失败的漩涡……

点评:毕业生要尽早找到工作,大多认为多投简历,多应聘接受锻炼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其实不然。对于求职心切又处于弱势的同学,更不能盲目应聘,这些华而不实的求职经历,其实毫无益处。毕业生应该改变“急吼吼”的态度,然后固定职位,在系统化的定位后针对不同层次投递简历。缩小范围后,就有更多的时间为有限的应聘精心做准备:公司背景、问答准备、自我介绍等,这样就能轻松提高“命中率”。否则走马观花式的求职,一方面增加求职成本,一方面屡战屡败的求职经历也会打击信心,无形中增加了失败的因素。

懒散轻狂型

周倚是外地生源,毕业后决定留在上海工作。然而她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是积极地上课,用功地撰写毕业论文,理由是要给最后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她认为,一时找不到工作没关系,反正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居住证入沪。况且如今工作难找,与其凑合,不如慢慢了解职场情况,总会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小周的一番豁达的言语一定让“迫切型”的毕业生听得瞠目结舌。有了这样的心态,小周果然在硝烟四起的求职擂台中“轻松”败北。

点评:求职者的心态因人而异,和以上这些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反,有些学生却不紧不慢,太不把求职当回事。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他们需要适当增加求职的紧迫感,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力资本价值会每况愈下。

步步为营型

赵毅是上海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虽然就读于文科,但也得到了诸如四大、宝洁等企业的offer。他认为是每一次面试前的精心准备让他离目标渐行渐近。他应聘的企业全部为500强公司和咨询公司,知道这是一个百里挑一的过程,就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看了所有面经类书籍、500强公司面试指南,针对企业可能提出的各个问题都做了滴水不漏的回答准备。比如2个月前面试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了使合伙人相信一个文科生喜欢审计这种枯燥工作,他以英国某数学家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字,为以后的陈述打下伏笔。

点评:这样以勤补拙的同学在求职中并不多见。我们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只精心准备了简历,但轮到面试时,往往像赶鸭子上架,一律依靠临场发挥。其实,面试的过程虽然看似无形,其实可以准备的内容很多也很实在,如“你如何安排你的一天”“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等等问题,总之精心做好面试准备是求职成功的基石。



来源:新华网

职场百味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职场百味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