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地位”激励员工?
地位(status)指一个人在某个群体中从属的社会等级,它是一个人的名声、荣誉以及他人对他的认可程度的总和的标志。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在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从来就受到明显的关注。只要人们相聚成群,地位的区别就往往会加大,因为它使人们能够确认群体成员的不同特性和能力。
个体是通过地位系统(StatU systems)或地位阶层而联系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相对于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等级。如果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感到强烈的不满,便体验到地位焦虑(status anxiety)。
对大多数人来说,丧失已有的地位一一有时又叫丢面子或地位剥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在有些社会,这甚至比灾难还可怕。所以人们会很认真地维护并发展自己已有的地位。管理学的先驱之一Chester Bamard曾经说过,“改善地位的愿望,尤其是保护地位的愿望似乎是一般责任感的基础。”
由干地位对人如此重要,人们会努力工作来争得地位。如果能把这种努力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联系起来,员工就会被极大地激励起来支持自己的组织。
某个洗衣店的老板对所看到那些在工作岗位上休息的(地位较低的)员工给予负面的监督和批评,即使对那些已经完成本职工作,正等待上一道工序来活的员工也不例外,他希望这些人去帮助别人,但他发现自己的方法反而使这些员工活干得更慢。通过对自己管理方式的重新考察,他决定为他所谓的“闲散”的、比别人提前完成工作的员工建立特殊的地位.当他去店里巡视的时候,和这些员工友好地交谈.他允许这些员工去店里其他任何工作岗位聊天,或是为自己或别人搞些软饮料来喝.结果,干活比较慢的员工开始加快工作速度,以便也获得这种地位,而那些干活快的员工则会进一步改进以便保持 自己的相对地位。当那些干活快的员工去其他工作岗位访问时,他们既发展了友谊,也对工作慢的员工提供了信息丰富的培训和帮助.后来这位经理说,“员工工作态度的转变以及他们工作效率的提高真让我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