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毕业生毁约普遍五成单位到岗率不足70

毕业生毁约普遍五成单位到岗率不足70

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赵平终于如愿以偿在今年3月初成为北京某部委的公务员。当他对记者说起此事时显得波澜不惊,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已。
    
    
     赵平是西安某著名高校通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的求职经历是一次比较典型的签约之后“反水”的例子。去年12月底,北京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在西安举行专场招聘会,凭借过人的实力,赵平得到了一份合约并解决了户口问题。但是赵平说,他对于技术性很强的研发工作并不感兴趣。随后,他参加了3月份的公务员考试,并且再次顺利通过,并与先前的单位解约。
    
    
    
     赵平的例子绝非偶然。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本次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形势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一纸合同视为儿戏。据赵平说,他有许多同学尤其是相对优秀的毕业生,往往都会在手上攥着好几份签约通知书,其间反复权衡,签了又毁、毁完再签的情况可谓司空见惯。有极端者甚至数次毁约。
    
    
     优秀的毕业生们在不停地挑选着自己最佳的归宿,而对于众多平庸的毕业生来说,先签一个工作“保底”无疑也是当务之急。眼下正在北京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的大四学生张阳前不久“扛不住压力”跟家乡的一家民营企业签订了合同。“先签了再说,免得心里一直悬着的,实在有些受不了。”说这话的时候,声称“放下心来”的张阳,看上去并不轻松。当被问道会不会回家工作时,张阳自我解嘲般地笑了笑说:“回去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倒也不错。”
    
    
     对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来说,工作并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林琳半个月前跟一家公司签约,公司还通知她可以马上去实习并接受培训。现在林琳基本上打消了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念头。“还是去考研吧。这份工作太累,而且待遇很一般。”
    
    
     对于大学生们的频频毁约,用人单位在感到无奈的同时也表示理解。一位民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表示,类似的毁约行为在民营公司的招聘过程中尤为突出。民营公司往往会被一些大学生选中用来“保底”。同时由于民营公司自身实力的原因,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经常会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违约金,这便越发降低了毁约行为的成本。该负责人认为,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求职时使用一些规避风险的技巧无可厚非,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学生中渐渐普遍的毁约行为。中央民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对记者说,虽然毁约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行为,但是却对学生产生长久的不利影响。毁约行为实施之后学生本人的诚信观念受到冲击,容易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挑三拣四、不负责任、见利忘义的心态。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走上工作岗位将是十分有害的。
    
    
     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宣传部的张老师对记者说,毁约是一种非常不诚信的行为。学生通过毁约尽管能获得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但是在自己的档案上却会留下不良的诚信记录,给自己以后的人生造成不好的影响。眼下毕业在即,学校团委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措施大力开展荣辱观教育,防止求职过程中失信行为的发生。4月初该校团委就举办了一次“传橙(诚)活动”。让同学们在准备好的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诚信宣言,然后将卡片贴在流动展板上以便全校同学都能看见。每个写下诚信宣言的同学将会得到一个写着“诚信”二字的橙子作为纪念。
    
    
     张老师还说,尽管目前社会上对学生毁约行为的指责声日盛,但她所接触的许多同学仍然是深思慎行,力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为寻求“保底”工作而草率签约。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