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蓝皮书:两年新增岗位40万
昨日(9月7日),《社会蓝皮书:2004-2005年广州社会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出版座谈会在广州市委礼堂召开。据了解,这是广州出版的第三本社会蓝皮书。
该书分为部门报告和专题研究两个方面,从广州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新世纪广州加快建设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战略,更加明确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广州在2003年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蓝皮书》从不同侧面就如何充分挖掘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资源;如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州的文化发展水平,精心打造文化名城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蓝皮书》预测:2004-2005年,广州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
解决就业问题,既要在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又要努力减少失业,控制失业人数的过快增长和失业率的攀升。广州将努力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力争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5%以上,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率达到40%以上。
预计2004-2005年,广州全市将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1%以上,其中40岁到50岁的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率达4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预测2004—2005年,广州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递增20%,社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和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递增5%-10%.
所有中学“校校通”
《蓝皮书》预测:2006年建成“教育强市”
目前,东山、越秀、天河、黄埔、荔湾、海珠等区相继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番禺沙湾镇是广州第一个“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芳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开发区、花都将争取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2006年,广州将争取有80%以上区(县级市)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市),全地区教育事业符合“广东省教育强市”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广州教育的综合实力。
目前,广州市中小学学生用计算机数达到103293台,占全省的17%,中小学学校电脑生机比已达到13.7:1。2004年,将完成广州市教育科研网试验网二期工程;全市中小学学校电脑生机比要达到12:1,所有中学完成信息教育网络“校校通”,小学“校校通”比例达到70%;全市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比例达到75%.重点解决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实施“校校通”的困难。
该书分为部门报告和专题研究两个方面,从广州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新世纪广州加快建设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战略,更加明确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广州在2003年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蓝皮书》从不同侧面就如何充分挖掘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资源;如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州的文化发展水平,精心打造文化名城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蓝皮书》预测:2004-2005年,广州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
解决就业问题,既要在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又要努力减少失业,控制失业人数的过快增长和失业率的攀升。广州将努力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力争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5%以上,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率达到40%以上。
预计2004-2005年,广州全市将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1%以上,其中40岁到50岁的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率达4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预测2004—2005年,广州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递增20%,社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和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递增5%-10%.
所有中学“校校通”
《蓝皮书》预测:2006年建成“教育强市”
目前,东山、越秀、天河、黄埔、荔湾、海珠等区相继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番禺沙湾镇是广州第一个“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芳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开发区、花都将争取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2006年,广州将争取有80%以上区(县级市)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市),全地区教育事业符合“广东省教育强市”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广州教育的综合实力。
目前,广州市中小学学生用计算机数达到103293台,占全省的17%,中小学学校电脑生机比已达到13.7:1。2004年,将完成广州市教育科研网试验网二期工程;全市中小学学校电脑生机比要达到12:1,所有中学完成信息教育网络“校校通”,小学“校校通”比例达到70%;全市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比例达到75%.重点解决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实施“校校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