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强化农民工维权

强化农民工维权

□自贡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红勋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庞大的农民工打工阶层诞生了。如何做好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工作,就成为了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和必须全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维护农民工权益,关键在转变理念
    
     农民工阶层,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八大历史性的重大作用:1.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劳动力?鸦2.极大地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鸦3.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鸦4.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熏逐步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鸦5.促进了农村社会脱贫;6.影响了城乡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鸦7.带动了农村观念的转变?鸦8.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农民工阶层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工作也成为新时期工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领域。
    
     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侵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例曰益增多,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更为紧迫地摆到了工会组织面前,这是工会不能回避的,而且也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工会组织必须理直气壮地重视和加强农民工的维权工作。当前,工会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关健是转变理念,主动投入,要做到四个克服,四个树立。即克服单纯的城市工作思维,从治国安邦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伟大意义;克服狭窄的国有工会工作模式,树立包含农民工的大工会理念,进一步扩宽我们的工作视野;克服重建工会轻维权的倾向,树立重建工会更重维权的职责理念,在加强建会工作的同时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会维权工作;克服维权难,农民工维权更难的畏难情绪,树立见难而上,永不后退的攻坚理念,认真研究农民工维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难点,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从而通过转变理念,增强维护农民工权益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把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把握,纳入工会全盘工作中去思考,纳入工会维权大工程中去实施。
    
     二.维护农民工权益,要害在全方位维权
    
     党中央、国务院和全总对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高度重视。今年初?熏国务院还专门下达了文件?熏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我市市委、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但仍要清醒地看到,因农民工就业的自发性、流动性、市场性所致?熏使其就业稳定率低?熏就业稳定性差?熏加上其在劳动市场和劳动关系上的弱势地位,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据对38950名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在劳动经济权益上还存在有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而且不规范,权益保护受影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51.91%。相当部分行业,劳动关系双方采取议工议价,口头协议,有的用施工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二是同工不同酬,工资低,有时也难以及时支付。据对我市建筑行业调查,历年累计拖欠工资达9494.3万元。尽管通过追欠工作,已全部兑付,但今后的工作仍是相当艰巨的。三是工作条件差?熏安全事故多。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私企和个企,其安全生产措施都普遍缺乏。农民工已成为企业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伤害群体。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仅区县的农民工一年的工伤工亡事故就达36起。四是劳动时间长,而且无法享受法定休息时间。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85.72%的人员超过8小时?熏54.9%的人员超过10小时,节假曰也难以休息。五是社会保险比例偏低。目前仅有25.26%?熏2.25%?熏55.71%?熏63.05%的农民工参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缺乏基本保险,已成为农民工的一个重大隐患。六是缺乏民主权利。农民工在企业地位比较低下,对企业的发展缺乏发言权,难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同时在子女义务教育上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前段时间,各地加大了农民工工资追欠工作,成效显著。但随着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曰益突出,对农民工的维权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追薪上,而必须扩宽领域,实施全方位的维权。
    
     全方位的维权,应包含六个领域上的维权:一是劳工权利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农民工就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工资和劳动报酬逐步增长和按时足额兑现、以及劳动时间的控制等。二是社会保障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的落实,免去其后顾之忧,确保在其困难的时候能得到社会救助。三是劳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起码的劳动保护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有的工伤保险等。四是本人和子女教育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必要的业务和技术培训,包括上岗前的培训和后继培训,以及农民工最为关心和担忧的子女入学问题。五是基本生活条件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生活困难和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六是参与管理方面的维权。重点解决农民工加入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参与企业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等问题。工会组织要通过以上领域的全方位的维权,确保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三.维护农民工权益,根本在完善机制
    
     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是工会组织在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重大变革中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农民工问题的特殊性,维权工作将比城市职工的维权工作更为复杂和艰巨。从目前情况分析,存在五难:一是部分企业的业主或亲属兼工会主席,工会组织维权作用发挥难;二是农民工候鸟式的打工特色,维权工作开展难;三是联营分包方式引发的包工头工程,农民工权益解决难;四是法制滞后,体制不健全,农民工权益维护难;五是政府财力有限,农民工的社会性问题处理难。这五难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必要的机制进行约束。因此,要解决好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最根本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健全农民工的维权机制。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和健全八种机制:
    
     1.建立新闻舆论导向机制。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农民工在现代工业建设中的重大积极作用,引发全社会对农民工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做好农民工维权的正面宣传工作,对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实行舆论监督。
    
     2.建立法律保护和援助机制。维护农民工权益,最重要的是法律上的维护,要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依法管理,依法维护,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要建议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条文,作为“劳动法”的重要补充。其中要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工资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安全权益等从法律的高度予以明确。同时,建立司法绿色通道,各地可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组建法律志愿团,为农民工实施法律援助和打官司。此外,加大“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监督监察力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3.建立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保证机制。凡是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都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明确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资标准和支付是农民工权益的核心,要通过建议建立确保工资发放的法律条文,对拖欠和克扣工资的予以惩处;加强监督,依法覆行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定额和工资核准、监督及工资正常增长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未预交的不发放施工许可证;拖欠工资者,勒令工程停工以及对拒不支付工资的付之司法机关处理等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4.建立用人单位用工监督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格资本金制度和资质认证制度,规范劳动标准,控制劳动定额。特别要关注建筑行业,目前很多建筑项目是包工头包工程,包工头任意无视农民工权益的事件触目惊心。在联营分包中要对包工头采取严格的监督和约束措施,把发放工资和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作为分包工程和支付工程款项的前提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落实机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十分复杂,在建议国家制定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法规的同时,要更多的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更灵活的适合农民工需求的保险形式,以劳动关系为基准,一方面强行要求业主覆行保险义务,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农民工树立保险意识,主动参保。当前应主要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6.建立安全生产和休息休假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督促企业,尤其是集中使用农民工的私企和个企改进作业现场安全设施,改善劳动生产和卫生条件,增添安全措施,建立各项安全责任制,并加强安全教育和职工安全技能培训。相关工作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执法力度。同时,保障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力,采取相关措施,控制任意加班加点。
    
     7.建立工会组织农民工维权工作机制。实施三个坚持,三个设立,构筑八个机制,即坚持把农民工入会纳入工会组织建设中重点突破,把维护农民工权益纳入工会维权体系中重点解决,把农民工活动纳入工会工作全盘中重点开展;设立农民工维权中心,农民工热线电话,农民工维权档案;构筑农民工问题首问负责机制,市、产业、区县、乡镇四级工作联动机制,与农民工外出工作地工会联系机制,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农民工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农民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机制,工会农民工工作促进约束机制,农民工维权跟踪、评估、监控机制。
    
     8.建立农民工特殊困难救助机制。开展好经常性群众生活调查,掌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工生活、大病重病、工伤、天灾人祸、子女上学等特殊困难纳入送温暧救助系统工程中给予及时救助。
    
     总之,工会组织要通过转变理念,完善机制,实行全方位的维权,切实为农民工办实事、好事,积极推动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为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