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在职老板”政策效应几何?
以前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上海人中出不了老板,大多数在上海的老板都是外地迁入,很多有固定职业的上海人没有创业动因,政策限制是其中之一。7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的公开表态也许有助于改变这一尴尬状况。
上海将试行在企业登记中扩大出资者范围,准许在职人员向除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各类企业出资入股。据悉,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原则通过有关政策,并且近期内将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
而按照以前的规定,投资设立企业、成为个人股东的主体,被限制在农村村民、城镇待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辞退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而在职人员被排除在外。但是现有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限,因此产生了“有钱人不能投资,没钱人‘代冒’投资”的不正常情况。
上海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处处长孔祥毅在解释上述政策时表示,过去限制在职人员投资企业的法规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其规范的内容已经明显滞后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登记中扩大出资者范围,与我国现行《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并不冲突,可以从现行法律规定中找到根据。
客观上讲,近几年来上海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相比之下,上海市引进内资的速度和规模远不如外资,究其原因,工商登记规定出资者不可以在职,不仅把大量渴望投资的在职人员拒之门外,也将巨额的民间资本拒之门外。
统计显示,到去年年底,上海居民储蓄余额已达4100亿元,潜力之大可想而知。除股市、国债和少量信托产品外,其他投资渠道几乎没有。而股市的风险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仅靠股市是不可能将巨额的上海民间资本从银行赶出,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和良好的心理预期,部分储蓄存款完全可能转化为企业资本。
即将出台的政策突破了对投资者身份的限制,不仅反映了上海市主动消除投资壁垒的开明态度,而且还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在推进私营经济发展决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上海民营企业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对大多数有创业冲动的上海人来说。创业可分两个层面,一是资本金参与,二是除资本金参与外,出资人直接参与企业的操作,也就是既出资金又出力。上海市政府出台的这项政策实际上使两个层面上的参与者都可以得到满足。
但这是否意味着上海将涌现大量的个人老板呢?专家认为,这项政策虽然能够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但是如果缺少政府相应的辅助措施,可能会使投资者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这样可能将会阻碍部分资金转化为实际的投资行为。该项政策短期之内是难以见效的,中长期的利好也是体现在民间中小企业的投资上。
对上海普通老百姓而言,拿钱出来投资是非常谨慎的,包括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金额的大小等,因此未来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也不可能很大。
一些有投资冲动的人表示,对自己已看准的项目可以在不放弃现有职业的前提下先参与投资,一旦企业做大之后,便可以大胆离职全身心投入。有专家大胆预测,今后5———10年内,上海将涌现出一大批个人老板。
上海市即将出台的这项政策使得上海市在开放资本市场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全国的前面。但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现在谈论只是见仁见智。未来几年上海能否真正涌现出大量民间个人老板,上海市政府和多数上海人都在拭目以待。(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