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杂谈 - 我和我的创业家族

我和我的创业家族


     自述人:不便透露 性格特征:乐观、不安分 目前状况:暂时工作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7年时间我就转了5座城市。从一座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始终停不下来,最多呆上两年就得走。不停的漂泊让我长了见识,也让我损失了很多积累,每次都是新的开始。可我从没后悔过,我的遗传因子告诉我,做任何事都有机会成本。
    
     大舅和我
    
     我绍兴的家那时也可说是当地的大户。我大舅开过塑料厂,办过食品厂,搞过房地产,在业内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没曾想,在房地产调控时,大舅被套牢,加之管理上存在漏洞,结果资金链断裂,大舅没能挺过去,企业一下就垮了。大舅背了一身债,而那些翻脸不认人的“朋友”,那些冲上门的债主和“专司”绑架的民工,让少不更事的我,早早尝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遭受一系列重创的大舅,在我们小孩子面前,也没流露过半点颓废。现在,大舅已经60岁了,又开了一家园林场,还在创业。我呢,从小受家人呵护,很少接触外界,可我的内心却一直有股冲动,我渴望像大舅那样创业。
    
     1998年大学一毕业,我就和同学去了北京,开起了公司,专门代理一种汽油添加剂,原料来自进口配额的棕榈油。这种产品能给汽车省油增加动力,市场竞争不大,我们一开始销得还不错,接连雇了7、8个人。但我们没有根本意识到,这种原料完全受限于进口配额,厂方无法保证货源。再者,原料进口成本高,产品价格降不下来。
    
     我发现我很像大舅,创业有些理想化。我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在实现白手起家梦想中,只有几个月便宣告结束。当然,我们实战演练了一番,也“收获”了最大的教训:必须熟悉了解自己所投身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的基本状况。
    
     小舅和我
    
     说到小舅,就更玄了。他是我妈的堂弟,18岁带着1000元独闯昆明,从低层开始做起,卖过书、捡过破烂,还进过监狱。其貌不扬的一个人,身无分文,也不知为什么,舅妈偏偏死活要跟他。做小学校长的丈人无奈给小舅在校门口弄了间小门面,让他自食其力。
    
     借助着这家小店,小舅慢慢积累起原始资金,便开始到医药市场租摊卖药材。或许是他聪明会做生意,在竞争激烈的那么多门店中,小舅很快脱颖而出。之后,小舅抓住机会,转做药材批发,一天仅一笔生意就能赚几百万,最鼎盛时,一年利润就达2-3亿。我1998年去他那里时,见他办公桌下随手塞着成捆的现钞,他说那是他当天的进账。
    
    
    
    
    
    
    
    
     小舅是典型的浙商,实在、守信、眼光长远,肯吃苦、敢尝试,但也保守。就在药材批发做得最火的时候,他却“咔嚓”关掉药店,买下一家药厂专门生产天麻。我那时跟着小舅,四处结识客户,也知悉了很多药业内情。
    
     我创业失败那年,来到上海,偶然认识了一个失意的国企药厂的部门负责人。
    
     他失意,我也失意;他有医院网络关系,我有药品进货渠道,创业最讲求资源互补。众所周知,药品销售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药店,一是医院。小舅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己的药材进得了药店却始终进不了医院,没关系医院很难搞定。尤其大医院,仅凭关系还不够,还要付其他代价,比如1万的进院费,主任和医生的回扣等。
    
     我俩一拍即合,立马飞昆明找到小舅,凭他多年的关系帮我联系药厂和货源。考虑到时间和资金周转速度,我们希望厂方能给我们最低价,没想到,厂方认为我们还没开张,不成气候、不成规模,低价药品不可能批量给。结果双方谈僵了,正好又赶上非典,医药市场处于停顿状态,我无奈遁回乡下过了几个月的神仙日子。
    
     回到上海,我的伙伴马上跟我拜拜,他甩掉我,跟当初小舅曾搭过线的另一家药厂联手,主推一种中成药针剂,利润厚到一个产品就狂赚2000万,现在据说已经进了医保。
    
     我妈和我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不会长久停留。每过一段时间,我妈就问我缺不缺钱,很多时候我特别想回家,不想再这么漂泊。我希望像我妈那样出色,可我现在仍一事无成,创业光有激情是不够的,创业思路、框架、市场,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
    
     我妈是个真正的女强人,能吃苦,总是“勇于吃螃蟹”:在没人敢做生意的时代,她毅然从国企出来,靠着3000元生产胶囊慢慢起家;在娃哈哈还没“出生”的时候,她就转战杭州做起了矿泉水生意;在还没广告意识的年代,我妈就敢上电视宣传自己的企业。我妈帮大舅还债,小舅也受她培养。她一手带出了家族企业,再无偿转让给亲戚。
    
     可惜,我妈那时没把握住上海这个大市场。上海的环境和氛围不适合创业,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好的土壤。上海人吃不起苦,喜欢小资,有点钱但不多。因而,从江浙起步的小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只有到上海扎根,千万不能放弃这块市场。
    
     来源:上海金融报
    
    
    
    
    



创业杂谈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杂谈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