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创业,他们现在是CXO
对利润的追求是互联网企业新媒体属性中最能被放大的一种。投入更疯狂,回报更丰厚,但正如李学凌所言,一切都没有变,无论是做总编还是ceo,都是商业的一种,最终要“转向经营”。
网易前总编、《第一财经日报》前副总编、《互联网周刊》前执行总编,这些头衔现在已经和他们无关。现在,他们是“cxo”。
网易前总编、现华多网络ceo李学凌很快就要搬到毗邻网易大厦的新办公室,那里将有60人的座位,而现在他手下暂时只有20人。
《第一财经日报》前副总编韩国强现在是万众传媒副总裁,他还不算离开媒体,因为这家公司主要是做电子杂志。
而原《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车勇已找到了天使投资,搭起了4人的创业核心团队,其商业计划也正在完善之中。其项目也围绕互联网行业。
车勇的新工作
“需要新的挑战。”车勇说,“这是我创业的理由。”
车勇自2000年加入《互联网周刊》,从记者、编辑做起,两年之后就开始做运营管理,历任总编助理、副总编、常务副总编,2003年6月起担任执行总编,在这个媒体服务了近6年。
“是挺长了。我是去年11月满30岁的时候开始想到创业的。”车勇在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浪潮时没有想过创业,他也不是天生就有创业梦想的人,而是突然,在很多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开窍”了。
“原来的老板和员工都挺支持我,工作也很顺心。”这种“顺”让车勇心中不安。不过,他也不是彻底离开《互联网周刊》,现在还担任编委一职。“相当于独立董事。”他说。
车勇认为,《互联网周刊》的工作经历给了他两大财富,一是4年的运营管理经验让他觉得做企业心里有谱,二是积累了对互联网行业的看法和认识。“当然,人脉也很重要,但项目比人脉更重要,因为我们现在这个项目并不是靠关系和特定资源才能成功的。”
他寻到的3个合作伙伴,有的在企业担任过高层,有的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谁当老大都好商量,可能我名气比较大一些。将来负责的范围也会广一些。”而立之年的车勇很谦虚。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样,企业发展的速度会快一些。
李学凌的感悟
李学凌却在广州谈起了他体会到的“稳健控制节奏之道”:“很多企业融资很大,却跌得很快。”
李学凌在其创办的华多网络中拥有绝对控股权,但他认为,这并不重要,协调力才是真正控制好团队稳定性的因素。
“团队的稳定性和价值观的统一很关键。急剧扩张,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麻烦,成本很高。”李学凌不想重复那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老路。“你看盛大这样的企业,做大之后,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李学凌觉得,应该把带给用户的体验做细,但这个道理明白容易坚持很难。“投资人觉得慢,会要求你拼命引进新的人。”再三强调稳健的他,可能也遭遇了这样的烦恼。
华多网络目前有两大业务,一个是rss新闻网站,一个是游戏网站。
“游戏一块做得不错,都玩网现在是《魔兽世界》单一网站里面最大的了,有5000个公会注册,200万pv。”李学凌已经制定了目标,在年底之前,将 pv 翻7 到10 倍,达到1500 万到2000万。“这就是赢利的开始。”这个网站的收入主要是广告。
而rss 网站,则处于积累用户阶段。“没有详细地统计,订户以万人计吧。”
“现在的工作和以前做媒体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都要转向经营,知道客户是谁,要坚持哪些原则,平衡长期和短期的利益,处理与广告主和读者的三边关系。”
在网易工作之前,李学凌还曾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程序员》杂志总编。
手记:被“power”的总编
也许这些总编们换了头衔,却只是换了一种媒体而已。车勇要做的事情与互联网有关,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种媒体;李学凌的网站套路和传统媒体以及网易等门户并无二致;韩国强从事的则更直观:电子杂志。
但是这种角色转换却“power”了这些总编们。“power”是港台商界流行的一个词,大概指活力、权力、能力的综合。互联网创造的财富奇迹能使成功者有更多的被认同感,也使新进入者充满渴望。无论他们是心态平和还是激情满怀,都无法改变对价值和财富的向往。
对利润的追求是互联网企业新媒体属性中最能被放大的一种。投入更疯狂,回报更丰厚,但正如李学凌所言,一切都没有变,无论是做总编还是ceo,都是商业的一种,最终要“转向经营”。
愿他们一路走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