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寻找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高薪光环笼罩下的it业是众多年轻人的职业梦想。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05年秋季行业与职业发展预测显示,以计算机、电信为主的it行业的人才需求仍然居于榜首,并不断上升。然而叱咤职场的it宠儿也面临着职业的一连串困惑:应届毕业生如何叩开知名企业的大门?it新人如何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工作5-8年以上的it精英,如何化蛹为蝶,寻找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入门:具备“三种素质”
虽然it业招聘需求居于榜首,可知名it公司门槛颇高,等闲之辈不能进入。职场新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要进入名企工作,需要符合哪些要求呢?
从微软跳槽到google的李开复的见解,虽然不能当作it人才选拔的普遍标准,不过多少代表了部分跨国公司的择才倾向,新人从中可得到一些启示。
1、正直诚信,恪守职业道德。
李开复认为,“才能高并不代表给公司的回报也高,人品有问题的人,往往是才能越高,带给公司的灾难也更大”。比如有的应聘者表示能提供原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这样的员工肯定不被录取。李开复就曾用“你如何牺牲个人而让团队获胜”这个问题来考察人品。
2、不要求对语言、平台的掌握,更看重对算法的理解。
很多it企业要求应聘者掌
握计算机语言和诸多平台的操作技能,而李开复则看重对算法的理解,他说对it技术的理解,比如对算法的理解,对架构的掌握等,从某种程度决定了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多远。他要寻找的是有“做改变世界的工程师”梦想、渴望找到自我提升的舞台、对it业有认识和感情的年轻人,而不仅仅是把it作为谋生手段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他不在乎招聘的人会不会某种语言或系统,不在乎是否“数学很棒”,因为这些都是可学习的。
3、看重潜力而不看重过去的成绩。
李开复不要求应聘者有多么优秀的过去,只看重应聘者的沟通能力、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可挖掘的潜力。
发展:提升三大能力是关键
进入行业后,发展困惑会接踵而来。一方面,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知识的爆炸式增长要求it人在沉重的工作负荷之外,还需永无止境地充电更新;另一方面,无数优秀员工同台竞技,如何脱颖而出成了很多人的烦恼。可锐职业顾问刘方对it从业者的现状进行了专门调查,她指出,it人要发展,必须走出“从技术到技术”的怪圈,关注三方面的成长:
1、提升表达沟通能力。据调查,中国it从业者中有64.3%的人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因此大多数人像个编码“机器”,只专注于技术领域的工作,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企业方表示,他们看重的员工不一定要在技术上有超强能力,但一定要掌握沟通协调技巧,善于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反馈,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这样才有可能被提拔,坐上管理者的位子。因此it人不妨多锻炼自己的沟通技能,在人际交往上活跃一些。
2、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国内it人才注重凸显个人能力,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目标管理能力。然而很多项目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再优秀的“单兵”也很难独立作战,更不用说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了。只有接受团队合作这样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才能走得更远。
3、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项目管理,国内员工大多只是做好份内事或完成交派任务,很少能主动发现问题。其实,只有拥有更高眼界,才能谋取大发展。当唐骏还是微软一名普通程序员时,就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向老板提议开发了中文版windows,最终使他从几万名工程师中脱颖而出,成为部门经理。正如他所说,“虽然是程序员,但自己不能只把自己当程序员,你可以为老板和公司着想。调查研究后,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就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和信任。”
飞跃:向管理类职位靠拢
随着it业的逐渐成熟,业内人员结构呈现出“两极分化”局面。一方面,底层操作人员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精通外语、经验丰富的技术总监或项目经理,以及有技术背景的销售经理等人才高薪难觅。而大批工作多年的it人普遍感觉到,随着年龄增长,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和年轻人拉开距离,竞争力在削弱。如何冲破瓶颈,成为市场紧缺的高薪it人才?职业顾问刘方提出两点建议:
1、趁早做好职业规划。一般做了5-8年技术类工作的员工,会逐步形成固定封闭的思维模式和工作风格,再考虑转型就会困难许多。这类人员可以向销售、it培训、项目管理、管理等几个方向转型,建议优秀的年轻技术人员尽早规划,有意识地逐步向目标岗位靠拢。
2、有意识提升管理能力。猎头表示,国内缺乏的是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驾齐驱的it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又有全局掌控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懂得运用目标管理技术的项目管理人才非常难找;职业顾问表示,it界优秀的管理者都必须懂技术,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才向管理岗位转型有优势,因而提升管理能力成了转型关键。他们可以从纯技术岗位,逐步向技术测试、售前/后技术支持等开放式岗位过渡,最后成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有机会向高层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