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瓶颈 挑战工作极限
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努力了还觉得勉力维持、举步维艰,工作中总会遇到瓶颈状态,这就是“极限”。在极限的临界点上,你是怎么做的?其实,有些很小很小的细节,很不起眼的休憩,很漫不经心的“off",对你的工作都有莫大好处。
遭遇瓶颈
遭遇瓶颈的时候,我正在一家国营大企业当会计。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日子让我突然之间非常困惑,我不停地问自己:难道这一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打发掉吗?
那个阶段,我有点颓丧有点萎靡,哪一天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呢?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从那天起,我恢复了“焚香夜读书”的习惯,还将各种书籍请进了办公室的抽屉。无聊的时候,我读书,我用文字诉说心中的寂寞和憧憬。
一次电视征文的成功激发了我的斗志和热情。我开始疯狂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的灵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旦夕祸福,无法揣度。工作极限,给了我一个喘息和重新抉择的机会。遭遇瓶颈状态,虽然让人懊恼,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只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对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啊!
我庆幸,遭遇了瓶颈状态,让我在企业突然陷入困境的时候及时找到新的突破口,事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让自己停一停
遭遇瓶颈可以说是每个职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面对才是最重要的。用华玮的话说,瓶颈时期正是自我改变的最佳时机,打破它外面世界大着呢。
华玮八年前毕业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做程序员,是当时所在部门唯一的本科生,很受重用。两年后,职位和薪水都有进步,第三年不少名校的毕业生和别的企业的一些中坚分子也加入进来,华玮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她的业务越来越纯熟,但心中却充满困惑,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为暂时摆脱这种烦恼,华玮选择休假一个月。思前想后,答案是原来目前从事的并不是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工作。所以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没有太多的热情。没有热情的倾注也许可以完成工作,但绝不会干得出色。
认识到这一点,华玮在众人的惊异中毅然递交了辞职报告,拿着自己简单的履历和厚厚的作品,应聘到这家云集各路精英的报社。短短两年时间,华玮已成了圈内响当当的人物,而才华和个性的肆意绽放更让她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看来,瓶颈真的并不可怕,相反正是遭遇瓶颈的时候,才让你有机会停下来,真正慎重反思一下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搬走心中的石头
武汉有一个叫孙全的汽车配件经营老板,资产已超过千万,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感受最深的是搬走老家门前的石头。
孙全小时候,老家门前横卧着一堆堆石头,全家人进进出出必须绕道而行,他的祖辈一直这样生活着。孙全懂事后总想把这些石头搬走,父亲却说,这些石头与前面不远的大山相连,是搬不动的。后来父亲去世,孙全回老家又萌发了搬石头的想法,结果只用两天就把那堆石头搬走了。原来那只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块,只挖两尺深,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孙全原来所在的汽车配件厂濒临倒闭时,职工推选他来牵头搞承包,他抱着试着干干的想法,重操旧业,五年之内就成为声名远扬的千万富翁。
这个故事,读后回味无穷,我不禁想起过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的老家地处冀鲁豫交界处的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初中毕业后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上学了。后来大哥站出来支持我,我小心翼翼地踏上学途,努力读完高中,参加了高考,结果也就成了村里百年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这段经历与孙全搬石头是何等的相似啊。人,如果不能搬走心中的石头,就会错过无数成功的机会。
放一放又何妨
有位伟人在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曾提出过这样的思路:“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时,不妨先放一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约三五好友,去街角的茶馆来个午后聚会,茶香氤氲中,将问题提给朋友,听一听他人的见解。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在充分享受朋友关爱的同时,也许很容易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也可以将疑难问题完全抛开,独自一人去shopping。在环境优雅的商场中,将林林总总的美丽衣衫试穿个遍,疲劳至极,回家洗个热水澡,穿起绵软舒适的家居服,让轻松的音乐在室内流淌,这时候重新去思考你所遇到的难题。此时,你已经从牛角尖中跳出来,站到了更高的角度,你会发现,一切的一切也许迎刃而解。
当你遭遇瓶颈难以突破时,不要过于执着,放一放,让自己静下来,也许山重水复中,你会很快的发现了柳暗花明。
走自己的路
当我把辞职书交到老总的手中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的事了……
一年前我带着一种创业的激情和冲动迈进了这家刚刚成立的公司,那时候公司只有三个人,大家吃住在一起,每天拼命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经营业务每月快速增长,我也从做技术到做管理一次次被提升。
可是今年以来,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应酬、谈判,越堆越高的文件,和无休止的电话、请示、报告,我越来越烦躁,想想要面对那千头万绪的工作,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我怎么了?以前那个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然活力四射的我哪里去了?因为工作我已经疏远了许多的朋友,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休假无望的情况下,我毅然选择了离开。走出公司的那一刹那,突然觉得外面的阳光好灿烂。因为我的离去,其他人能够获得升迁的机会,新上任的经理又会更加努力,促进公司更快的发展。而我可以先享受一下幸福的时光,然后总结一下个人的工作得失,补充一下新的知识,准备下一次的冲锋。
走出去,外面是一片晴朗的天。
自然的最好
一次,去拜访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这位作家刚刚辞去公职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在当地的报纸上常常可以拜读到他的大作。我很想知道是什么动力促使他取得如此的成功,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可仍旧与他有着天壤之别。他先是笑了笑,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酷爱写作,但从来没有在正规的报刊上面发表过,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周散文三篇,评论两篇,小说一篇的硬性指标,然后集中起来一起寄出。除了工作之外,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时每刻都置身于沉闷的思考之中。
如此持续了半年之久,遗憾的是他的文字还是没有一篇转化为铅字,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热心编辑的回信为他指点了迷津:语言功底老道,但切忌闭门造车。
于是,这位年轻人把那些生编硬造出来的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弃之一旁,将视角放在了记录身边的故事,并经常就一些细节与朋友交流。不久,他就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由当初那位热心编辑编发在他主持的版面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有时一周的作品甚至超出了当初给自己定下的指标。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说到这里,他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选择顺其自然,永远也不要强迫自己。”
秩序vs工作
相信大家都有挤公交车的经历。特别是早晨上班时,人人赶时间,待公交车进站刚停稳,大家争先恐后,蜂拥而上,顿时形成以车门为顶点的圆锥状密集人堆。结果可想而知--越挤越慢,越慢越挤,许多宝贵时间和精力就消耗在拥挤中了。
曾有朋友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不明白为什么付出了比别人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却仍然看不到成绩,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想到放弃。听完朋友的诉说,我明白他正处于工作的瓶颈状态,遭遇了工作极限的挑战。于是我给他讲了挤车的故事。我问他,如果乘客排队按秩序登车,该节省多少体力,节约多少时间呢?!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工作者要将第二天准备做的十件事情按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排第一位,依次类推。新的一天开始时,按顺序去完成工作。如此,哪怕你只完成了第一件工作,也等于完成了全天工作的百分之八十。如果你哪件工作都放不下,每件都做一点,那么一天下来你将一事无成。一天如此,一月如此,一年也如此。
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贪多贪快和混乱的毛病。其实所谓瓶颈只是相对的,关键是你怎样去疏通;所谓工作极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而秩序,则是穿越工作瓶颈和挑战工作极限的利器。
隐形眼镜
每天上班前,戴隐形眼镜真麻烦,这也渐渐成了我的心理负担。但是有天我发现,它也是个“工作帮手”。一个月前做一桩洗发水广告时,我正和厂家交流意见,突然间,觉得眼睛刺痛。那位厂长助理林小姐也是戴隐形眼镜的,她笑着说:“岑小姐,你的隐形眼镜一定是掉了。”就这样难过地回了公司,对同事抱怨着,突然地,觉得眼睛里有个东西在动,咦,眼镜原来一直藏在眼皮里呐!然后,灵光一现,这桩广告的平面创意就有了。
新绿的模糊背景,一个女生黑亮的长发;右下角醒目地打出洗发水漂亮的外包装,主题是:“什么都可以模糊--我的洗发水我清楚。”
这单广告做出来后,厂家很是满意。我也发现,有些令人心烦的事,只要换个角度想一想,就是一桩收获。
最烦的事往往能在最出其不意的时候帮你的大忙,就像隐形眼镜帮了我。
遭遇瓶颈
遭遇瓶颈的时候,我正在一家国营大企业当会计。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日子让我突然之间非常困惑,我不停地问自己:难道这一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打发掉吗?
那个阶段,我有点颓丧有点萎靡,哪一天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呢?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从那天起,我恢复了“焚香夜读书”的习惯,还将各种书籍请进了办公室的抽屉。无聊的时候,我读书,我用文字诉说心中的寂寞和憧憬。
一次电视征文的成功激发了我的斗志和热情。我开始疯狂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的灵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旦夕祸福,无法揣度。工作极限,给了我一个喘息和重新抉择的机会。遭遇瓶颈状态,虽然让人懊恼,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只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对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啊!
我庆幸,遭遇了瓶颈状态,让我在企业突然陷入困境的时候及时找到新的突破口,事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让自己停一停
遭遇瓶颈可以说是每个职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面对才是最重要的。用华玮的话说,瓶颈时期正是自我改变的最佳时机,打破它外面世界大着呢。
华玮八年前毕业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做程序员,是当时所在部门唯一的本科生,很受重用。两年后,职位和薪水都有进步,第三年不少名校的毕业生和别的企业的一些中坚分子也加入进来,华玮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她的业务越来越纯熟,但心中却充满困惑,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为暂时摆脱这种烦恼,华玮选择休假一个月。思前想后,答案是原来目前从事的并不是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工作。所以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没有太多的热情。没有热情的倾注也许可以完成工作,但绝不会干得出色。
认识到这一点,华玮在众人的惊异中毅然递交了辞职报告,拿着自己简单的履历和厚厚的作品,应聘到这家云集各路精英的报社。短短两年时间,华玮已成了圈内响当当的人物,而才华和个性的肆意绽放更让她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看来,瓶颈真的并不可怕,相反正是遭遇瓶颈的时候,才让你有机会停下来,真正慎重反思一下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搬走心中的石头
武汉有一个叫孙全的汽车配件经营老板,资产已超过千万,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感受最深的是搬走老家门前的石头。
孙全小时候,老家门前横卧着一堆堆石头,全家人进进出出必须绕道而行,他的祖辈一直这样生活着。孙全懂事后总想把这些石头搬走,父亲却说,这些石头与前面不远的大山相连,是搬不动的。后来父亲去世,孙全回老家又萌发了搬石头的想法,结果只用两天就把那堆石头搬走了。原来那只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块,只挖两尺深,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孙全原来所在的汽车配件厂濒临倒闭时,职工推选他来牵头搞承包,他抱着试着干干的想法,重操旧业,五年之内就成为声名远扬的千万富翁。
这个故事,读后回味无穷,我不禁想起过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的老家地处冀鲁豫交界处的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初中毕业后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上学了。后来大哥站出来支持我,我小心翼翼地踏上学途,努力读完高中,参加了高考,结果也就成了村里百年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这段经历与孙全搬石头是何等的相似啊。人,如果不能搬走心中的石头,就会错过无数成功的机会。
放一放又何妨
有位伟人在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曾提出过这样的思路:“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时,不妨先放一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约三五好友,去街角的茶馆来个午后聚会,茶香氤氲中,将问题提给朋友,听一听他人的见解。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在充分享受朋友关爱的同时,也许很容易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也可以将疑难问题完全抛开,独自一人去shopping。在环境优雅的商场中,将林林总总的美丽衣衫试穿个遍,疲劳至极,回家洗个热水澡,穿起绵软舒适的家居服,让轻松的音乐在室内流淌,这时候重新去思考你所遇到的难题。此时,你已经从牛角尖中跳出来,站到了更高的角度,你会发现,一切的一切也许迎刃而解。
当你遭遇瓶颈难以突破时,不要过于执着,放一放,让自己静下来,也许山重水复中,你会很快的发现了柳暗花明。
走自己的路
当我把辞职书交到老总的手中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的事了……
一年前我带着一种创业的激情和冲动迈进了这家刚刚成立的公司,那时候公司只有三个人,大家吃住在一起,每天拼命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经营业务每月快速增长,我也从做技术到做管理一次次被提升。
可是今年以来,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应酬、谈判,越堆越高的文件,和无休止的电话、请示、报告,我越来越烦躁,想想要面对那千头万绪的工作,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我怎么了?以前那个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然活力四射的我哪里去了?因为工作我已经疏远了许多的朋友,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休假无望的情况下,我毅然选择了离开。走出公司的那一刹那,突然觉得外面的阳光好灿烂。因为我的离去,其他人能够获得升迁的机会,新上任的经理又会更加努力,促进公司更快的发展。而我可以先享受一下幸福的时光,然后总结一下个人的工作得失,补充一下新的知识,准备下一次的冲锋。
走出去,外面是一片晴朗的天。
自然的最好
一次,去拜访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这位作家刚刚辞去公职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在当地的报纸上常常可以拜读到他的大作。我很想知道是什么动力促使他取得如此的成功,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可仍旧与他有着天壤之别。他先是笑了笑,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酷爱写作,但从来没有在正规的报刊上面发表过,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周散文三篇,评论两篇,小说一篇的硬性指标,然后集中起来一起寄出。除了工作之外,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时每刻都置身于沉闷的思考之中。
如此持续了半年之久,遗憾的是他的文字还是没有一篇转化为铅字,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热心编辑的回信为他指点了迷津:语言功底老道,但切忌闭门造车。
于是,这位年轻人把那些生编硬造出来的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弃之一旁,将视角放在了记录身边的故事,并经常就一些细节与朋友交流。不久,他就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由当初那位热心编辑编发在他主持的版面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有时一周的作品甚至超出了当初给自己定下的指标。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说到这里,他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选择顺其自然,永远也不要强迫自己。”
秩序vs工作
相信大家都有挤公交车的经历。特别是早晨上班时,人人赶时间,待公交车进站刚停稳,大家争先恐后,蜂拥而上,顿时形成以车门为顶点的圆锥状密集人堆。结果可想而知--越挤越慢,越慢越挤,许多宝贵时间和精力就消耗在拥挤中了。
曾有朋友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不明白为什么付出了比别人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却仍然看不到成绩,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想到放弃。听完朋友的诉说,我明白他正处于工作的瓶颈状态,遭遇了工作极限的挑战。于是我给他讲了挤车的故事。我问他,如果乘客排队按秩序登车,该节省多少体力,节约多少时间呢?!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工作者要将第二天准备做的十件事情按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排第一位,依次类推。新的一天开始时,按顺序去完成工作。如此,哪怕你只完成了第一件工作,也等于完成了全天工作的百分之八十。如果你哪件工作都放不下,每件都做一点,那么一天下来你将一事无成。一天如此,一月如此,一年也如此。
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贪多贪快和混乱的毛病。其实所谓瓶颈只是相对的,关键是你怎样去疏通;所谓工作极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而秩序,则是穿越工作瓶颈和挑战工作极限的利器。
隐形眼镜
每天上班前,戴隐形眼镜真麻烦,这也渐渐成了我的心理负担。但是有天我发现,它也是个“工作帮手”。一个月前做一桩洗发水广告时,我正和厂家交流意见,突然间,觉得眼睛刺痛。那位厂长助理林小姐也是戴隐形眼镜的,她笑着说:“岑小姐,你的隐形眼镜一定是掉了。”就这样难过地回了公司,对同事抱怨着,突然地,觉得眼睛里有个东西在动,咦,眼镜原来一直藏在眼皮里呐!然后,灵光一现,这桩广告的平面创意就有了。
新绿的模糊背景,一个女生黑亮的长发;右下角醒目地打出洗发水漂亮的外包装,主题是:“什么都可以模糊--我的洗发水我清楚。”
这单广告做出来后,厂家很是满意。我也发现,有些令人心烦的事,只要换个角度想一想,就是一桩收获。
最烦的事往往能在最出其不意的时候帮你的大忙,就像隐形眼镜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