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涯规划 - 你是否已“职业枯竭”

你是否已“职业枯竭”

人物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要成果: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包括“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21世纪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跨世纪社科人才的心理品质研究”、“大学生个性教育环境的研究”、“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大学生人际处理方式的研究”、“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际心理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等多个教育部、北京市、香港大学项目。发表了“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及学校满意度的比较性研究”、“心理学差异的检验方法”、“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测性实证研究及评析”、“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因性研究的现
    
     中国已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
    
     文/本刊记者 陈丽萍
    
     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管理兼编程工作的小李,最近不知为什么感到浑身疲乏无力,总也休息不够,心情烦躁不安,肠胃憋闷不适,总是疑心自己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发生了什么病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和倦怠感,时常有种摆脱工作的念头在头脑中盘旋。
    
     正好深圳总商会邀请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博士作了“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讲座,期间指导大家作了“职业枯竭”自测。小李参与了这个心理测试,经过许教授的分析得出:小李实际上是处于自己的“职业枯竭”期。他日常所作的管理和编程工作都是极易导致“职业枯竭”心理疾病的职业,小李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了疲倦感,从而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心理问题,本刊记者对许燕教授作了专题采访。
    
     记者:职场人士为何会陷入“职业枯竭”的困境,哪些人或哪些职业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现象?
    
     许燕: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后来,“职业枯竭”被引入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描述一种因工作过度密集、同时又对个人的需要有所忽略所导致的精疲力尽状态。 “职业枯竭”被视作是现代社会的职业疾病,从7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今天,中国社会也进入了职业枯竭的高发期。
    
     “职业枯竭”是英文
    
     的意译,原意是指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指在不能产生所期待的奖励关系时导致的一种疲劳或挫折状态,是源于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职业枯竭”具体表现为身心疲乏、神情冷漠、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记忆力衰退、成就感丧失,整个人有种被掏空的感觉。职业枯竭并不是一天产生的,它的发展会经历一个过程:最开始是 “蜜月期”,这一时期个人觉得有充足的精力,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紧接着进入“适应期”,开始真实地接受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性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性;然后是“挫折期”,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个人的自信心也受到威胁;最后一个阶段是“淡漠期”,个体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人、事表现出极端的冷漠态度。
    
     “职业枯竭”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和行业性等几大特点:首先,这种现象在工作节奏较快、人口密度较高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都比较普遍;其次,如果某个职业需要时刻面对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职业技能不断更新的挑战,那么该职业的从业人员就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比较容易枯竭;第三,在一些“助人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等,因为需要高度的情感付出,所以是职业枯竭的高发群体;此外,在“高压”群体,诸如,电脑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新闻工作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中,职业枯竭现象也比较常见。最后, “自我评价较低”的群体,诸如自信心低的人群等,也易患“职业枯竭”症。
    
     记者:“职业枯竭”对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潜在威胁在哪里?
    
     许燕:首先,“职业枯竭”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亮起的红灯,职业生涯管理是着眼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而“职业枯竭”恰恰是个人职业发展中的断裂带,会给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强烈的冲击波。其次,“职业枯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身心疲乏、神情冷漠、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记忆力衰退等无疑会形成个人职业环境的恶性循环,容易出现职业道德缺失、消极怠工等状况,既不利于个人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积累,更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潜力的发掘。最后,“职业枯竭”通常会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发生质疑,导致工作中自信心的动摇和对自我认识的模糊,而正确认识自我是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前提。
    
     职业常青需保持“资源守恒”
    
     记者:如何有效避免“职业枯竭”的出现,或者说摆脱“职业枯竭”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许燕:面对“职业枯竭”的潜在威胁,我们并非就只有“束手待毙”,仍然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将“职业枯竭”的危机转化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从此去实现一个崭新的职业人生。
    
     当自己陷入“职业枯竭”的困境时,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自己拥有哪些职业技能?自己想从职业中获取什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怎样的?
    
     面对“职业枯竭”,通常有两种态度,首先是要积极规避“职业枯竭”的出现;但如果已经出现了“职业枯竭”,那就要努力摆脱“职业枯竭”的困境。
    
     先来看如何规避“职业枯竭”的出现,前面已经提到,出现“职业枯竭”的通常是一些服务性的行业、高压群体和自我评价低的人群,究其原因是因为从事这类行业的人没有处理好几种平衡关系:输出与输入的平衡、工作与休闲的平衡、以及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了解“资源守恒理论”,即在工作中不断付出自己的体力、精力和智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给自己注入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社会(人脉)资源和心理资源。
    
     增加资源是对抗职业枯竭的有效途径:对内增加应对资源,比如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通过充电补充知识来实现;对外要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的关心和鼓励。
    
     “职业枯竭”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只是人生的交叉路口,只要你积极地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早做准备,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完全可以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另外就是未雨绸缪,提前给自己准备更充足的资源,平安渡过“职业枯竭”的危机期。
    
     再来看如何摆脱“职业枯竭”的困境,一是通过“跳槽”来实现,如果本人实在感到不能适应,也不妨换个工作。在跳槽时,应冷静判断职业和岗位需求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理性选定职业目标。但是这种方式通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陷入恶性循环。
    
     二是重新认识你自己,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枯竭”的技巧,首先是改变自己的惯常想法和行为;其次是接受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不做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再次是放弃。对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执着和持之以恒是任何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然而,有些时候确实需要避免钻牛角尖而走入死胡同。最后是倾听,要认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学会适当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
    
     小心绕过职场叉道口
    
     记者:除了“职业枯竭”,还有很多其它的心理疾病在困扰着职场人士,因此,要实现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许燕:一个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所以职业是否愉快,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要想让工作为人生造福,以下几点颇为重要:
    
     第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一种工作方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要学会对自己生活方式的管理,安排好工作日程表,这里要把休闲也纳入到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之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供给自己足够体能的健康食谱、保证经常性的户外锻炼,包括和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情感交流。
    
     第二,要做时间的主人,做好个人的时间管理。青年人刚踏入社会最糟糕的是没有时间概念,生活中表现为自由散漫,工作中对目标任务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工作效能的低下。正确的做法是为自己设置现实的追求目标和工作重点,将手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几个可以着手的小部分,然后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一次只完成一件事情,不要选择超越自己能力的事。
    
     第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勿庸置疑,一个人更多的是活在自己不同的情绪状态中,积极情绪会维持或激发自己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而经常置身于消极情绪中,不但会产生多种心理疾病,更严重的是会破坏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表现,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那么,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你可以学习换角度去思考,经常暗示自己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时间久了你就会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你就会逐渐变为一个乐观的人。
    
     第四,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将看似孤立的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此外,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也可以实现职业生活同休闲生活、家庭生活等多个生活目标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左右为难的困境。 
    



生涯规划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涯规划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