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吗?
加拿大的一个学生拿到人力资源学士文凭,结果没有找到工作。于是,又读了一个人类社会学的学位,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工作。30岁的时候,他改学修车,结果找到了一个修车的工作。这位“学识渊博”的修理工说:“假如我早知道8年学历不能使我谋生,那么我在18岁时就去学修车,现在可能成了百万富翁了。”
这样的事情,国内不常见。但是,类似的事情国内并不少见。这件事情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理念---职业规划对于就业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国内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66.7%的人对职业规划很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周,由《好工作》周刊、好工作网和中华英才网共同发起成立了“好工作英才职业顾问联盟”。徐小平、韩光耀、周士渊、田光哲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组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顾问团。同时,这个职业顾问联盟还将利用网络平台,广纳国内外职业顾问加盟,共同打造一个职业顾问的强势品牌。
求职者也需要经纪人
当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规划方面的服务;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摊位,职业测评结果也成为许多求职者找工作的凭证;国内高校纷纷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据介绍,仅每年200多万名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就形成了一个10亿元以上规模的市场。
职业规划是干什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个《职业规划系统》显示,职业规划大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分析,对咨询者的思考、决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职业规划报告,清晰咨询者的工作特质,选择合适的工作。
事实上,任何人选择职业时,都会进行咨询,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找职业规划师,而是听取父母、朋友、老师的意见。然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是零碎的、无法全面了解长远的职业行情信息,无法提供权威的分析,职业的定位并不一定准确。而一些人才交流机构、猎头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会从求职者个人的角度出发。因而,职业规划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韩光耀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由国家统一安排,个人没有或少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没有职业顾问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道路,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对职业顾问的需求。但是,目前各种人才中介活动仍然是粗放型的,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现在,得到企业认可的猎头公司是作为用人单位的经纪人出现的。但是,国内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求职者个人的经纪人概念。人才找工作,同样需要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现在人才在选择自己职业自主权之后,确实需要这种服务,因为每个人的发展都会有起点、有机遇、有转折、有提升,这需要很多专业人士来帮助。职业咨询顾问这种职业的角色应该有着非常大的市场。
听老人言并不吃亏
北京上频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咨询顾问兰海去年刚从德国留学回国。在兰海就读的德国慕尼黑大学,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并参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大约历时一周时间,针对学生心理状态、人生价值、职业需求、职业技能及对未来期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予非常详细的评分。正是在参考了评估表的意见之后,兰海选择了回国工作。兰海告诉记者,在国外职业被看做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每个人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就是将人生价值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因为工作能够给人带来事业,每个人的价值也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职业规划对于每个走入社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一生当中有很多很多机会,像街边乞丐也有很多机会,关键你怎么找到,你遇到能给你提供这样机会的人,他们给你提出合适的建议和意见,最后你会更直接地获得成功。
目前,从国内职业规划的流程看,咨询者要与职业规划师面对面交流后,进行能力、兴趣倾向、个人风格、个人动力测试等长达数小时的人才测评。此后,职业规划师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报告,然后,再与咨询者继续交流,解决职业困惑和潜在问题,给出基本职业建议与最佳发展方向。看来,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当然,做这样的职业规划花费也是很大的,每项测评的收费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而国内也已出现了以打造个人职场蓝图、提供最新职场信息并助人找到合适工作的职业顾问机构,而这种私人职业顾问的收费至少3000元,这还不包括自行参加的培训费。
白玲工作室首席专家白玲告诉记者,与5年前开始从事职业规划相比,现在需要职业规划的顾客明显增加,而且也出现许多变化。最初前来接受规划的都是个人客户,但是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给所属员工做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企业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员工,从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拥有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个人客户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客户平均年龄从30岁降低到28岁,咨询者的年龄降低了;二是性别差异,原来的客户三分之二是女性,而现在男性客户超过了50%;三是能力差异,原来的客户自身能力特别强,他们知道这个职业规划干什么,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支持,可是,现在许多客户确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职业规划。因此,职业规划本身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过去从事的职业规划可以说是方案选择型。比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所需要的就是从诸多发展方案中,选择最适合的道路。而现在,更多的是出路选择型客户,比如学历不是特别高、没有工作经验等等,需要职业规划师帮助选择就业出路,这对职业规划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做自己人生职业的ceo
人力资源管理及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认为,职业规划也面临一些问题,即信息提供的多,讲就业的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少。许多就业指导仅仅告诉客户,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必须具备这个素质、那个前提,也就是说你要想在面试给人留下好印象,而忽视对求职者人生观进行指导,贯穿只有生存才能发展的道理。其实,职业测试终究是依赖人为开发的系统,只能算是一种参考,对于人的深层道德品质很难真实地测出,被测者也可能会因为暂时性的心情变故或预先“做足功课”而影响到测评的准确性。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出路。从职业咨询、规划的流程看,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职业规划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规划也需要不断调整。
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职业规划的最大作用,其实就是将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因此,可以说,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文霞告诉记者,西方学者对于职业规划的研究,不仅研究怎么样进行职业选择,而且也在研究这个职业的发展模式怎么样,并且从咨询者生理阶段做各种各样的划分。这么做的宗旨就是,每个人都要做自己人生职业的ceo。当求职者或者就业者把自己的整个人当成一个公司,当成一种企业来经营,那么凡是企业管理所应有的理念、手段都适用于个人职业规划。企业有战略,人生有目标、有远景;企业讲核心竞争力,每个人强调自己就业的能力……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职业规划工作对于每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士肯定会有所帮助。
这样的事情,国内不常见。但是,类似的事情国内并不少见。这件事情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理念---职业规划对于就业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国内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66.7%的人对职业规划很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周,由《好工作》周刊、好工作网和中华英才网共同发起成立了“好工作英才职业顾问联盟”。徐小平、韩光耀、周士渊、田光哲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组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顾问团。同时,这个职业顾问联盟还将利用网络平台,广纳国内外职业顾问加盟,共同打造一个职业顾问的强势品牌。
求职者也需要经纪人
当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规划方面的服务;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摊位,职业测评结果也成为许多求职者找工作的凭证;国内高校纷纷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职业规划课程……据介绍,仅每年200多万名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就形成了一个10亿元以上规模的市场。
职业规划是干什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个《职业规划系统》显示,职业规划大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分析,对咨询者的思考、决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职业规划报告,清晰咨询者的工作特质,选择合适的工作。
事实上,任何人选择职业时,都会进行咨询,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找职业规划师,而是听取父母、朋友、老师的意见。然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是零碎的、无法全面了解长远的职业行情信息,无法提供权威的分析,职业的定位并不一定准确。而一些人才交流机构、猎头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会从求职者个人的角度出发。因而,职业规划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韩光耀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由国家统一安排,个人没有或少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没有职业顾问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道路,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对职业顾问的需求。但是,目前各种人才中介活动仍然是粗放型的,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现在,得到企业认可的猎头公司是作为用人单位的经纪人出现的。但是,国内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求职者个人的经纪人概念。人才找工作,同样需要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现在人才在选择自己职业自主权之后,确实需要这种服务,因为每个人的发展都会有起点、有机遇、有转折、有提升,这需要很多专业人士来帮助。职业咨询顾问这种职业的角色应该有着非常大的市场。
听老人言并不吃亏
北京上频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咨询顾问兰海去年刚从德国留学回国。在兰海就读的德国慕尼黑大学,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并参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大约历时一周时间,针对学生心理状态、人生价值、职业需求、职业技能及对未来期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予非常详细的评分。正是在参考了评估表的意见之后,兰海选择了回国工作。兰海告诉记者,在国外职业被看做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每个人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就是将人生价值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因为工作能够给人带来事业,每个人的价值也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职业规划对于每个走入社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一生当中有很多很多机会,像街边乞丐也有很多机会,关键你怎么找到,你遇到能给你提供这样机会的人,他们给你提出合适的建议和意见,最后你会更直接地获得成功。
目前,从国内职业规划的流程看,咨询者要与职业规划师面对面交流后,进行能力、兴趣倾向、个人风格、个人动力测试等长达数小时的人才测评。此后,职业规划师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报告,然后,再与咨询者继续交流,解决职业困惑和潜在问题,给出基本职业建议与最佳发展方向。看来,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当然,做这样的职业规划花费也是很大的,每项测评的收费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而国内也已出现了以打造个人职场蓝图、提供最新职场信息并助人找到合适工作的职业顾问机构,而这种私人职业顾问的收费至少3000元,这还不包括自行参加的培训费。
白玲工作室首席专家白玲告诉记者,与5年前开始从事职业规划相比,现在需要职业规划的顾客明显增加,而且也出现许多变化。最初前来接受规划的都是个人客户,但是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给所属员工做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企业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员工,从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拥有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个人客户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客户平均年龄从30岁降低到28岁,咨询者的年龄降低了;二是性别差异,原来的客户三分之二是女性,而现在男性客户超过了50%;三是能力差异,原来的客户自身能力特别强,他们知道这个职业规划干什么,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支持,可是,现在许多客户确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职业规划。因此,职业规划本身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过去从事的职业规划可以说是方案选择型。比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所需要的就是从诸多发展方案中,选择最适合的道路。而现在,更多的是出路选择型客户,比如学历不是特别高、没有工作经验等等,需要职业规划师帮助选择就业出路,这对职业规划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做自己人生职业的ceo
人力资源管理及青年就业指导专家汪大正认为,职业规划也面临一些问题,即信息提供的多,讲就业的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少。许多就业指导仅仅告诉客户,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必须具备这个素质、那个前提,也就是说你要想在面试给人留下好印象,而忽视对求职者人生观进行指导,贯穿只有生存才能发展的道理。其实,职业测试终究是依赖人为开发的系统,只能算是一种参考,对于人的深层道德品质很难真实地测出,被测者也可能会因为暂时性的心情变故或预先“做足功课”而影响到测评的准确性。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出路。从职业咨询、规划的流程看,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职业规划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规划也需要不断调整。
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职业规划的最大作用,其实就是将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因此,可以说,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文霞告诉记者,西方学者对于职业规划的研究,不仅研究怎么样进行职业选择,而且也在研究这个职业的发展模式怎么样,并且从咨询者生理阶段做各种各样的划分。这么做的宗旨就是,每个人都要做自己人生职业的ceo。当求职者或者就业者把自己的整个人当成一个公司,当成一种企业来经营,那么凡是企业管理所应有的理念、手段都适用于个人职业规划。企业有战略,人生有目标、有远景;企业讲核心竞争力,每个人强调自己就业的能力……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职业规划工作对于每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士肯定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