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临界点危机种种表现
职场年轻人:每一天都在临界点上
许多年轻人承受着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压力
赵冉是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的职员。他的部门有18个员工,60%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网络通信行业每年都在变革,我们公司的名称和项目运营商也一直在变,我们的工作
经验增加了,但本来就比较低的薪水却不升反降,这让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而某媒体记者蓝芬则承受着随时被淘汰的压力。她所在的部门已经裁了一半的员工。“我几乎没有什么私人时间,全部交给工作,没有什么朋友,常常找不到人说话。工作太累时,吃东西也没胃口,晚上睡觉做梦都在采访、写稿。”蓝芬说。
有调查显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压力最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宋国萍说:“大学毕业后没多长时间就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对工作抱很大期望,以为可以从此摆脱大学生活的单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不久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过是一颗螺丝钉,就容易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对工作懈怠或频繁跳槽。”“大学生因为长时间用考试成绩作为自己的评价体系,并过分依恋这一体系,一旦离开学校就无所适从。”宋国萍说,“如果放弃虚荣心,接纳自己的社会评价,就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个转型期”。
宋国萍认为,一些企业做决策时比较短视,容易和员工产生利益冲突,由此给员工带来很多心理问题。而中国人普遍缺乏较好的情感教育,调节情绪能力较低,更易为压力所困。
焦虑仅是职业压力的最初表现,61%的白领有职业困惑
去年,30岁的刘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国企做海外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国庆节时,他回国跳楼自杀。
宋国萍后来得知,这家国企的海外职员一般都不能带家属,完不成任务的很快会被辞
退,即使业绩突出,回国的机会也不多。而刘先生是个内向的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他在出国半个月后就开始变得特别容易发脾气,特别想成功,没有什么业余时间。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几个员工,上班在写字间,下班在职工公寓,没有私人空间,同事之间经常激烈争吵。”
专家介绍,职场心理压力分3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最后一个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产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
上海“向阳职业咨询”近期一份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经常感到“心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了生存。
“35岁临界点”现象蔓延,升职与不升都痛苦
it业的职业压力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35岁时it从业者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能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雇员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刘秉林对记者说。
除it行业外,很多其他行业的职业人都认为,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获得升迁的机会,这辈子就很难出头了。
博士毕业3年的陈原最近几次在车上痛哭失声。使她变得极端焦虑的原因,是即将到来的一次竞聘。
陈原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竞争上岗。陈原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如果竞聘中没有胜出并获得项目带头人的资格,她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加入别人的课题组,甚至有下岗的危险。这使在单位一直活得比较边缘的陈小姐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危机:“这次拿出来竞聘的只有12个职位,报名的其余30多人都比我资格老。我知道肯定赢不了,可又不甘心学了十几年的东西就这么废了,真是绝望啊。我每天惟一高兴的事就是睡觉,可以什么都不想。”
而很多35岁左右,已顺利升入中层的人,也正处在职业敏感期。中科院心理所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显示,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排在第一位。
某知名通信公司云南分公司的行政助理王小姐最近被升为分公司经理。“升职之后,工作的性质、压力立刻不一样了。以前我只负责财务、仓库管理等工作。现在我除了这些工作,还要对手下的8个员工负责,并经常跟其他分公司经理交流,撰写周报、月报、年报,参加电话会议。这些工作中,管人是最难的,如何在同事中树立威信,实现身份转换,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北京某公司的项目主管高先生则告诉记者:“做到中层以后,压力明显增加了,我们业绩不好就会明显影响收入。私企的老板对中层管理人员十分残酷,我们一个大区经理因为业绩出色被调到北京片区做项目,半年后因为没有做成功就被降为底层员工。”
家庭支持系统亮红灯,家庭成员间的心理疏导没有了
宋国萍在前述刘博士所在的国企派驻海外的六七十名正副职首席代表中做了一次心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海外职员的离婚率非常高,压力排名居首位的也不是工作压力,而是缺乏亲密感受、缺乏朋友,长期感到压抑。
“外企的工作常常要出差,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就会感到孤单,这种情形下极容易导致婚外恋等情感出轨的事情发生。”雇员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刘秉权对记者说,此外,一些员工为了完成工作量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工作强度也很大,为了放松自己,下班后会到酒吧喝酒而不是回家,或者即使回家也不和家人说话,还有些单身员工因此难以找到伴侣。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北漂族、南漂族,家庭成员间的心理疏导没有了,很容易触发心理问题。”宋国萍说。
专家认为,家庭是给人提供精神支持的场所,但目前国人的家庭系统正处在应激状态,仅10年间离婚率已增高1倍。职业心理咨询专家张道龙认为,如果找不出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处在社会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人就会失去家庭支持这一强大的心理源泉。
哪些职业易爆发心理危机
职业心理咨询师窦吉认为,销售员、教师、市场调查员、媒体从业者等与人接触较多的职业,以及民航业、银行、警察、煤矿、医护人员等意外事故高发的职业,容易成为职业心理危机的高发区。因为这类人群的工作可变因素较多。
例如,民航业是职业压力极高的行业。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人员、空中警察、安检人员等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空中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等直接面对旅客的服务人员,要承担细致的服务工作,还要处理危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范卫东,曾做过5年“空管”。他介绍,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的,往往两三个小时就得换班,在岗时每一分钟都不能走神,因为同时要调配很多架飞机。这使得他们下班之后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做梦都常常梦见飞机相撞”。
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80%以上的空难是人为差错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80%的人为差错又是因为个人问题造成工作状态下降而导致的。
许多年轻人承受着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压力
赵冉是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的职员。他的部门有18个员工,60%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网络通信行业每年都在变革,我们公司的名称和项目运营商也一直在变,我们的工作
经验增加了,但本来就比较低的薪水却不升反降,这让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而某媒体记者蓝芬则承受着随时被淘汰的压力。她所在的部门已经裁了一半的员工。“我几乎没有什么私人时间,全部交给工作,没有什么朋友,常常找不到人说话。工作太累时,吃东西也没胃口,晚上睡觉做梦都在采访、写稿。”蓝芬说。
有调查显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压力最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宋国萍说:“大学毕业后没多长时间就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对工作抱很大期望,以为可以从此摆脱大学生活的单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不久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过是一颗螺丝钉,就容易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对工作懈怠或频繁跳槽。”“大学生因为长时间用考试成绩作为自己的评价体系,并过分依恋这一体系,一旦离开学校就无所适从。”宋国萍说,“如果放弃虚荣心,接纳自己的社会评价,就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个转型期”。
宋国萍认为,一些企业做决策时比较短视,容易和员工产生利益冲突,由此给员工带来很多心理问题。而中国人普遍缺乏较好的情感教育,调节情绪能力较低,更易为压力所困。
焦虑仅是职业压力的最初表现,61%的白领有职业困惑
去年,30岁的刘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国企做海外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国庆节时,他回国跳楼自杀。
宋国萍后来得知,这家国企的海外职员一般都不能带家属,完不成任务的很快会被辞
退,即使业绩突出,回国的机会也不多。而刘先生是个内向的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他在出国半个月后就开始变得特别容易发脾气,特别想成功,没有什么业余时间。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几个员工,上班在写字间,下班在职工公寓,没有私人空间,同事之间经常激烈争吵。”
专家介绍,职场心理压力分3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最后一个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产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
上海“向阳职业咨询”近期一份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经常感到“心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了生存。
“35岁临界点”现象蔓延,升职与不升都痛苦
it业的职业压力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35岁时it从业者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能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雇员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刘秉林对记者说。
除it行业外,很多其他行业的职业人都认为,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获得升迁的机会,这辈子就很难出头了。
博士毕业3年的陈原最近几次在车上痛哭失声。使她变得极端焦虑的原因,是即将到来的一次竞聘。
陈原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竞争上岗。陈原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如果竞聘中没有胜出并获得项目带头人的资格,她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加入别人的课题组,甚至有下岗的危险。这使在单位一直活得比较边缘的陈小姐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危机:“这次拿出来竞聘的只有12个职位,报名的其余30多人都比我资格老。我知道肯定赢不了,可又不甘心学了十几年的东西就这么废了,真是绝望啊。我每天惟一高兴的事就是睡觉,可以什么都不想。”
而很多35岁左右,已顺利升入中层的人,也正处在职业敏感期。中科院心理所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显示,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排在第一位。
某知名通信公司云南分公司的行政助理王小姐最近被升为分公司经理。“升职之后,工作的性质、压力立刻不一样了。以前我只负责财务、仓库管理等工作。现在我除了这些工作,还要对手下的8个员工负责,并经常跟其他分公司经理交流,撰写周报、月报、年报,参加电话会议。这些工作中,管人是最难的,如何在同事中树立威信,实现身份转换,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北京某公司的项目主管高先生则告诉记者:“做到中层以后,压力明显增加了,我们业绩不好就会明显影响收入。私企的老板对中层管理人员十分残酷,我们一个大区经理因为业绩出色被调到北京片区做项目,半年后因为没有做成功就被降为底层员工。”
家庭支持系统亮红灯,家庭成员间的心理疏导没有了
宋国萍在前述刘博士所在的国企派驻海外的六七十名正副职首席代表中做了一次心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海外职员的离婚率非常高,压力排名居首位的也不是工作压力,而是缺乏亲密感受、缺乏朋友,长期感到压抑。
“外企的工作常常要出差,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就会感到孤单,这种情形下极容易导致婚外恋等情感出轨的事情发生。”雇员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刘秉权对记者说,此外,一些员工为了完成工作量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工作强度也很大,为了放松自己,下班后会到酒吧喝酒而不是回家,或者即使回家也不和家人说话,还有些单身员工因此难以找到伴侣。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北漂族、南漂族,家庭成员间的心理疏导没有了,很容易触发心理问题。”宋国萍说。
专家认为,家庭是给人提供精神支持的场所,但目前国人的家庭系统正处在应激状态,仅10年间离婚率已增高1倍。职业心理咨询专家张道龙认为,如果找不出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处在社会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人就会失去家庭支持这一强大的心理源泉。
哪些职业易爆发心理危机
职业心理咨询师窦吉认为,销售员、教师、市场调查员、媒体从业者等与人接触较多的职业,以及民航业、银行、警察、煤矿、医护人员等意外事故高发的职业,容易成为职业心理危机的高发区。因为这类人群的工作可变因素较多。
例如,民航业是职业压力极高的行业。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人员、空中警察、安检人员等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空中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等直接面对旅客的服务人员,要承担细致的服务工作,还要处理危急情况下的各种突发事件。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范卫东,曾做过5年“空管”。他介绍,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的,往往两三个小时就得换班,在岗时每一分钟都不能走神,因为同时要调配很多架飞机。这使得他们下班之后精神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做梦都常常梦见飞机相撞”。
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80%以上的空难是人为差错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80%的人为差错又是因为个人问题造成工作状态下降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