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开始有了厌职情绪
厌职情绪在女性当中相当普遍。“不知怎的,这段时间厌职情绪高涨,只要一走进办公室就胸闷气短,真想辞职了事。我把这种情绪透露给了父母,他们马上大惊小怪地乱作一团,最后总结性地批评我:打工谋生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厌职?我一听,更是怒火中烧,我怎么就没资格厌职了?打工的就不能有自己的心情?必须毫无怨言地夹着尾巴做人?”
这是一个朋友在酒吧里对我发的一番牢骚。看着她义愤填膺的样子,你根本无法想象她是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高级雇员,薪水丰厚,待遇甚优,是诸多人士嫉妒得眼睛发绿的对象。可作为好朋友,她时不常就会跟我发布一通“马上辞职!”的宣言。
想不明白工作狂人对职业何来那种颠扑不破、不离不弃的热爱,作为职业女性,哪个人没有被“厌职”的情绪困扰过?有真的痛快地一走了之换工作的,有嫁人的,有干脆赋闲在家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忍气吞声地熬下来,毕竟工作是为了糊口,新房子等着供款,吃喝玩乐离不开钱,看在money的面上,忍受吧!
女人工作,真的全是为了钱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如果不缺钱,那就完全可以不工作;或者仅仅是凭兴趣工作,厌烦了就一走了之?工作,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是什么角色?当厌职的情绪袭来,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职业专家分析,女性的厌职情绪有阶段性和周期性之分,如果更加细分,在周期性厌职中可以分成“不满型厌职”、“情绪型厌职”和“压力型厌职”;在阶段性厌职中又可以分为“挫折型厌职”、“平台期厌职”和“逃避型厌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压力型厌职
“如果我每年不能挣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在平面广告业奋斗了11年的高海燕每天都面临这个问题。“10年前,我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往前冲,多大的困难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克服。可现在,我的经验多了,胆子倒变小了。面临同样的压力,我无法做到盲目乐观了。我为人不够老到,在工作中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这时我就会想,那么多女人不用做事都可以生活得衣食无忧,而我少年离家就苦苦打拼,承受巨大压力,我这是何苦来呢?”
“每当这时候我的厌职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去上班了。其实我心里明白,不能就此放弃。于是为了排遣压力,我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坐在车里听着伤心的歌大哭一场,这办法还真挺管用的,哭过之后心情会轻松不少,算是给自己减压的办法。”
“我的性格温和,又特别执着,认死理,一条道跑到黑。我总是认为,做事业就像抚养孩子,既然生下了他,怎么可以撒手不管?一定要负责到底才对啊。尽管工作中的压力经常让我茶饭不思,愁眉不展,我也不会就此放弃的。”
专家点评:很多销售员、创意人员和公司的经营者都在抱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使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工作又舍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经取得的成绩,可如果神经长期处在紧张的压力中,对身心都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想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就需要具备激情、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对照之后发现自己有某些不足,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压力开始厌职,就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压力应该是阶段性的,由放松的假期来补偿,由此恢复平衡的心态,这样才可以举重若轻地对待困难。
从来没受过什么委屈 --挫折型厌职
某著名上市it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丽说:“我算是个幸运的人,顺利地考上大学的热门专业,毕业后又分配到当时非常令人羡慕的国字号外贸公司。然而工作了几年之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以及沉闷的工作环境,使我的工作热情渐渐冷却。我越来越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加之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从前的热情已被无奈取代,上班几乎成了负担,强烈的厌职情绪与日俱增。与其这样混下去,不如回家算了,我甚至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放弃工作。想想自己还这么年轻就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有时还会感到不寒而栗。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同期或后来分配来的同事纷纷辞职,我又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想通过移民改变现状。”
专家点评:轻度的挫折型厌职来自对目前职业的不满:工作枯燥无味、工作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难处、领导脾气太坏……年轻的女性经常因此产生厌职情绪。可考虑通过更换工作来消除。
山穷水尽疑无路 --平台期厌职
怎么看张华都不像是一个会厌职的人。她性格爽朗,有话就说,不管是人前人后,很少有无精打采、多愁善感的时候。张华把自己比作“赶大车的”,从1992年以来,赶着自己公司的这辆大车一路快跑。当然,早起不想去上班的情况也不是从来没有过,但机会不多,一下子就忘记了。
真正对工作产生厌倦是5年以前。公司一直经营办公用的礼品和纪念品,开始发展很快,张华也热情万丈,可经营了几年之后,发现公司业务发展的速度变慢了,甚至有停滞不前、路越走越窄之势。没有新鲜内容注入,工作变成了一架流水线机器。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蛋糕被越分越小,吃不饱,扔掉又舍不得。“那段时间天天无精打采,对工作丧失了以往的热情,看见订单都不会激动了。”
专家点评:平台期的厌职倾向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一定职位的女性中非常普遍。当对一项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并且发现上升空间被限制的时候,厌职情绪就会袭来。可以把平台期的厌职情绪深入解释为内心潜在的危机感和焦虑。既然已经感到了危机和焦虑,就应该着手做防卫的准备。
产生平台期厌职情绪的女性通常性格活跃,兴趣广泛,不愿意做重复劳动,需要新奇事物的刺激。所以在仔细思考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在工作中经常尝试一些变革和突破,都会有效地缓解平台期厌职情绪,化不利为有利。
温情避风港 --逃避型厌职
29岁的李奕找到了意中人,男友是一家大型外企的高级雇员,月进斗金。每次李奕对男友抱怨目前工作压力的时候,男友都会真诚地说:“我们结婚后你可以选择辞职,如果你仍然喜欢上班,也可以继续工作。总之,不想干的时候就别干。”李奕的心中甜蜜又安心,而对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开始失去耐心,产生放弃的念头。
专家点评: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让女人产生厌职情绪:沉湎于爱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业、家人需要照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即便她们没有马上提出离职,也降低了对职业发展的热情。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感情给予慰藉,工作给予保障,女人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是不同的,无法此消彼涨地相互代替,只有两者都如意,生活才可以更加丰富和平衡。再说,爱情比工作更可靠吗?相信很多女性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厌职,还需要理由吗 --情绪型厌职
如果你问一个女性,厌职的理由是什么?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心情”的理由:上班要早起,可我喜欢睡懒觉;工作太辛苦,可报酬却不尽人意;我讨厌这个工作;今天不舒服,不想上班;外面阳光灿烂,约上几个朋友一起逛街、吃饭,这不比上班有趣多了?挣那几个钱值得我这么卖力吗?或者干脆:没理由,就是讨厌上班!
专家点评:女性的情绪化流露一直是影响她们在职业领域里发展的主要障碍。情绪型厌职会在各个年龄段的职业女性中发生,但最多、最频繁的是年轻女性。她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没有家庭经济负担,在工作中担当的责任较少,于是工作对她们来说,有了更多“玩票”的性质,她们更愿意从“兴趣”的角度来对待工作,所以有了很多的“愿意”和“不愿意”,“高兴”和“不高兴”。
工作的第一功能是谋生--取得自立的经济地位。而工作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当温饱不再是生活中的难题,工作是把女性个体和社会群体结合起来的最有力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充实生活的保障。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便是找到了幸福大厦的入口,这话一点不假。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想想自己目前的厌职情绪根源在哪里,然后针对问题加以解决:可以改变工作,也可以改变心态和承受力。
这是一个朋友在酒吧里对我发的一番牢骚。看着她义愤填膺的样子,你根本无法想象她是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高级雇员,薪水丰厚,待遇甚优,是诸多人士嫉妒得眼睛发绿的对象。可作为好朋友,她时不常就会跟我发布一通“马上辞职!”的宣言。
想不明白工作狂人对职业何来那种颠扑不破、不离不弃的热爱,作为职业女性,哪个人没有被“厌职”的情绪困扰过?有真的痛快地一走了之换工作的,有嫁人的,有干脆赋闲在家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忍气吞声地熬下来,毕竟工作是为了糊口,新房子等着供款,吃喝玩乐离不开钱,看在money的面上,忍受吧!
女人工作,真的全是为了钱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如果不缺钱,那就完全可以不工作;或者仅仅是凭兴趣工作,厌烦了就一走了之?工作,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是什么角色?当厌职的情绪袭来,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职业专家分析,女性的厌职情绪有阶段性和周期性之分,如果更加细分,在周期性厌职中可以分成“不满型厌职”、“情绪型厌职”和“压力型厌职”;在阶段性厌职中又可以分为“挫折型厌职”、“平台期厌职”和“逃避型厌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压力型厌职
“如果我每年不能挣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在平面广告业奋斗了11年的高海燕每天都面临这个问题。“10年前,我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往前冲,多大的困难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克服。可现在,我的经验多了,胆子倒变小了。面临同样的压力,我无法做到盲目乐观了。我为人不够老到,在工作中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这时我就会想,那么多女人不用做事都可以生活得衣食无忧,而我少年离家就苦苦打拼,承受巨大压力,我这是何苦来呢?”
“每当这时候我的厌职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去上班了。其实我心里明白,不能就此放弃。于是为了排遣压力,我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坐在车里听着伤心的歌大哭一场,这办法还真挺管用的,哭过之后心情会轻松不少,算是给自己减压的办法。”
“我的性格温和,又特别执着,认死理,一条道跑到黑。我总是认为,做事业就像抚养孩子,既然生下了他,怎么可以撒手不管?一定要负责到底才对啊。尽管工作中的压力经常让我茶饭不思,愁眉不展,我也不会就此放弃的。”
专家点评:很多销售员、创意人员和公司的经营者都在抱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使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工作又舍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经取得的成绩,可如果神经长期处在紧张的压力中,对身心都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想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就需要具备激情、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对照之后发现自己有某些不足,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压力开始厌职,就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压力应该是阶段性的,由放松的假期来补偿,由此恢复平衡的心态,这样才可以举重若轻地对待困难。
从来没受过什么委屈 --挫折型厌职
某著名上市it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丽说:“我算是个幸运的人,顺利地考上大学的热门专业,毕业后又分配到当时非常令人羡慕的国字号外贸公司。然而工作了几年之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以及沉闷的工作环境,使我的工作热情渐渐冷却。我越来越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加之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从前的热情已被无奈取代,上班几乎成了负担,强烈的厌职情绪与日俱增。与其这样混下去,不如回家算了,我甚至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放弃工作。想想自己还这么年轻就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有时还会感到不寒而栗。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同期或后来分配来的同事纷纷辞职,我又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想通过移民改变现状。”
专家点评:轻度的挫折型厌职来自对目前职业的不满:工作枯燥无味、工作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难处、领导脾气太坏……年轻的女性经常因此产生厌职情绪。可考虑通过更换工作来消除。
山穷水尽疑无路 --平台期厌职
怎么看张华都不像是一个会厌职的人。她性格爽朗,有话就说,不管是人前人后,很少有无精打采、多愁善感的时候。张华把自己比作“赶大车的”,从1992年以来,赶着自己公司的这辆大车一路快跑。当然,早起不想去上班的情况也不是从来没有过,但机会不多,一下子就忘记了。
真正对工作产生厌倦是5年以前。公司一直经营办公用的礼品和纪念品,开始发展很快,张华也热情万丈,可经营了几年之后,发现公司业务发展的速度变慢了,甚至有停滞不前、路越走越窄之势。没有新鲜内容注入,工作变成了一架流水线机器。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蛋糕被越分越小,吃不饱,扔掉又舍不得。“那段时间天天无精打采,对工作丧失了以往的热情,看见订单都不会激动了。”
专家点评:平台期的厌职倾向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一定职位的女性中非常普遍。当对一项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并且发现上升空间被限制的时候,厌职情绪就会袭来。可以把平台期的厌职情绪深入解释为内心潜在的危机感和焦虑。既然已经感到了危机和焦虑,就应该着手做防卫的准备。
产生平台期厌职情绪的女性通常性格活跃,兴趣广泛,不愿意做重复劳动,需要新奇事物的刺激。所以在仔细思考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在工作中经常尝试一些变革和突破,都会有效地缓解平台期厌职情绪,化不利为有利。
温情避风港 --逃避型厌职
29岁的李奕找到了意中人,男友是一家大型外企的高级雇员,月进斗金。每次李奕对男友抱怨目前工作压力的时候,男友都会真诚地说:“我们结婚后你可以选择辞职,如果你仍然喜欢上班,也可以继续工作。总之,不想干的时候就别干。”李奕的心中甜蜜又安心,而对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开始失去耐心,产生放弃的念头。
专家点评: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让女人产生厌职情绪:沉湎于爱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业、家人需要照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即便她们没有马上提出离职,也降低了对职业发展的热情。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感情给予慰藉,工作给予保障,女人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是不同的,无法此消彼涨地相互代替,只有两者都如意,生活才可以更加丰富和平衡。再说,爱情比工作更可靠吗?相信很多女性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厌职,还需要理由吗 --情绪型厌职
如果你问一个女性,厌职的理由是什么?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心情”的理由:上班要早起,可我喜欢睡懒觉;工作太辛苦,可报酬却不尽人意;我讨厌这个工作;今天不舒服,不想上班;外面阳光灿烂,约上几个朋友一起逛街、吃饭,这不比上班有趣多了?挣那几个钱值得我这么卖力吗?或者干脆:没理由,就是讨厌上班!
专家点评:女性的情绪化流露一直是影响她们在职业领域里发展的主要障碍。情绪型厌职会在各个年龄段的职业女性中发生,但最多、最频繁的是年轻女性。她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没有家庭经济负担,在工作中担当的责任较少,于是工作对她们来说,有了更多“玩票”的性质,她们更愿意从“兴趣”的角度来对待工作,所以有了很多的“愿意”和“不愿意”,“高兴”和“不高兴”。
工作的第一功能是谋生--取得自立的经济地位。而工作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当温饱不再是生活中的难题,工作是把女性个体和社会群体结合起来的最有力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充实生活的保障。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便是找到了幸福大厦的入口,这话一点不假。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想想自己目前的厌职情绪根源在哪里,然后针对问题加以解决:可以改变工作,也可以改变心态和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