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审视当今外企:曾经很风光外企员工话感慨

审视当今外企:曾经很风光外企员工话感慨

     ◆罩在外企头上的光环渐渐退去
    
     ◆在短短的两年间,她跳了三次槽
    
     ◆加入wto后,外企和国企在职工薪酬方面会趋同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际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开公司、设办事处、招聘本地人才,造就了中国最初的一批“白领”。在人们眼里,“白领”们衣着讲究,举止得体,工作环境“高尚”,薪酬不菲。但是,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兴起,以及出国留学潮、创业潮的兴起,罩在外企头上的眩目光环渐渐退去。
    
     张昕的外企十年
    
     今年是张昕在外企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她最幸运的一年,因为她所在的一家德国公司要扩大在华的投资项目,并设立分公司,她被任命为分公司的首席代表。她向记者讲述了十年外企工作的酸甜苦辣——
    
     我是学德语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大学教书。刚刚把关系转到学校,就有同学告诉我说,德国的一个非营利性机构要资助中国一个项目,并且要派人去德国学习,现在正准备考试呢,谁都可以参加。我一听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考试比较难,但主要是考德语,这我不怕,一共有几十个人报名,初试剩下了十几个人,复试剩下6个人。那家机构说我们这6个人都被录用了,但只能有4个人去德国学习,而我幸运地被选上了。我在德国前前后后一共呆了4年。因为我所在的这个机构,是资助中国环保工作的非营利性机构,所以在德国的几年,我主要就是学环保。
    
     那时候,几乎人人都羡慕在外企工作的人,更羡慕被派出国的。而我呢,则为这些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在出国之前,我和恋爱了4年的男友结了婚。他也是学语言的,毕业后当了导游。我觉得我们是有感情基础的,而且在分离的日子里我们也相互信任。可是就在我出国的第三年,有一天我妈妈到我们家去拿个东西,无意间撞上了他和另外一个女人……我妈妈和他认真地谈了次话,他说那是一时糊涂,并且保证下不为例。可是后来妈妈发现他们仍然继续来往。
    
     那时我在德国非常难受,甚至想放弃学习和工作,回国挽救爱情。但我生性好强,不想放弃辛辛苦苦奋斗来的事业,就这样,我在德国坚持了4年。回国后,我得到了公司的重用,独立完成了几个项目,我的德国上司对我十分满意。可是我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的几年,是我生活和工作的低潮。
    
     那个机构在华的项目越来越少,我们的工资也降了。有一段时间,我还在外面做兼职导游和兼职翻译。我也想过跳槽的事情,但是由于找不到工作岗位和薪酬都满意的地方,也就一直没动。
    
     这期间我也谈过几次恋爱,但都没有结果。
    
     后来,公司有一次派人出差,我和一个男同事被分在了一组。平时我们挺聊得来,但对彼此的家庭从没有提起过。这次出差才知道他也离了婚。虽然他比我大十几岁,而且还有个18岁的儿子在身边,但我们还是结了婚。经过了一次挫折后,我们对生活和婚姻的态度都是现实的、理智的。现在我们过得很好,买了车和很大的房子,他儿子也上了大学。只是我一直想有个自己的孩子,现在看来这只是个奢望。我们的公司刚刚有了起色,我又是主要领导,一年到头都要出差,我根本不能考虑任何个人问题。
    
     其实我也想过,如果我不去外企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我不出国会怎么样?但是,这份工作让我有了成就感,让我过上了比较优裕的生活,也让我开阔了眼界。
    
     外企倒闭后的失业日子
    
     何涛是一名家在外地的大学生,毕业后只身到北京闯世界。因为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英语又不错,所以很快在一家台湾企业找到了工作。河涛是吃过苦的孩子,懂得珍惜工作机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台湾老板人很和善,对下面的人也比较厚道。老板很赏识何涛,让他独当一面地工作了。何涛本以为能在这个公司一直做下去,可不知为什么,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差,以至于开不出薪水。
    
     那时候,何涛的太太正在家里休产假。女儿还不到5个月,正是有许多开销的时候。可是公司实在维持不下去了,老板也准备撤回台湾。临行前,老板请何涛和他的太太吃了顿饭,并说如果他再来大陆开公司的话,一定请何涛来帮忙。何涛在家呆了半年多,实在不行了,只好把原来积攒的美元换了人民币来花。何涛说,在家没事的那几个月真难受,又不好意思对别人说,老婆的同学说要来家里看看孩子,都被老婆以各种借口推辞了。
    
     经过了那次失业的教训,何涛决心要去个著名外企:“怎么也得是世界500强吧?朝不保夕的日子太难过了。”
    
     何涛后来去了ibm。现在,他已经是ibm某个部门的负责人了,并在北京大西洋新城买了挺大的房子。记者问他每个月5000块钱的房贷还款压力大不大,他说:“压力是有的,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工作,房贷是还得上的。”
    
     在外企间跳来跳去
    
     一个周日,赵楠陪朋友来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人才招聘会,当时已近中午,一些展位的招聘人员正轮着去吃午饭。朋友指给她一家公司看:“那儿有家公司招市场专员,挺适合你的,你不去试试?”当时她正在一家外企任市场部助理,工作也才一年时间。但她还是走了过去。
    
     这是家新加坡的it公司,一位很绅士的中年男士正在展位前。“我想应聘你们的市场部专员。”中年男士问赵楠现在哪家公司工作,有没有行业背景、工作经验,对专业媒体是否熟悉,有没有组织大型展览、活动的经验等等。对他的问题赵楠都抱着一种诚恳的态度回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当然也尽量把自己光彩的一面表现出来。最后赵楠说:“我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经验,但我愿意认真学,认真做,我不惜力,趁年轻想多学点东西。”第二天,这家公司就通知赵楠面试,参加面试的有6个人。最后赵楠被录用了。试用期每月2500元。
    
     一开始,她跟着经理一起跑,展会布展、人员协调、找展览公司设计印刷产品宣传资料、发放礼品袋、去机场接客户、组织新闻发布会……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才回家。一段时间过后,上司开始放心地把一些工作交给她独立运作。
    
     在办完一个大型展会后,一家美国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来挖她。当时赵楠公司与他们的展位挨着,那个公司的经理见她接待客户主动热情,便问她有没有兴趣过去,并说:“我是认真的,我们部门正在扩充,我对你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挺满意。我们会给你一个更高的薪金保证。”
    
     于是,赵楠跳到了这家公司。但不幸的是,挖她的那个经理很快就离开了,而新来的经理对专业一点不懂,而且还为人不正派,经常干些吃回扣捞油水的事儿。赵楠在部门会上把这事说了,让经理下不来台。从此经理就开始刁难她。赵楠只好又一次跳槽。
    
     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年间,赵楠跳了三次槽。
    
     外企职工说外企
    
     最近,有一家媒体访问了一些外企员工,他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对外企的一些看法。
    
     陆先生(香港某机构驻北京办事处):从薪酬的角度看,外企与国企没有区别。在国企,工资单上的钱数比较少,但有许多隐性的福利和收入并没有反映出来,比如房屋津贴、逢年过节发放的奖金、实物等等。而在外企,职工收入在工资上反映的数目多一些,但基本没有别的收入了。况且,外企员工在交通、用餐、着装等方面的花销比较大。而且,在外企工作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其他企业要多。我相信中国加入wto后,外企和国企在职工薪酬方面会趋同。那时,只有公司经营得好与不好之分,而不再强调外企、国企的区别。各个公司会在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就留不住人才,企业也就不具有竞争力。
    
     阿宁(三星中国公司中方雇员):我认为近两年,从工资增幅势头看,外企不如民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的民营企业。但是,外企之所以还是非常吸引人,我感到主要缘于外企的规范管理。而且,外企的优势不完全体现在工资上,它日益趋于稳定、收入丰厚,而且不轻易裁员,从福利、人事管理到培训,非常完善。
    
     高先生(某美资公司):我换过3家外企大公司了。前一家比我现在公司的薪水还要高,我的上司可以拿到7000-8000美元月薪。那家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同样级别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收入相差三四倍。我不喜欢它的原因是,那家公司强调文凭,看重是否在国外镀过金,公司里空气紧张,而且本土化程度高。
    
     我在外企缺乏安全感。尽管外企普遍认为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但并不认可在中国的销售额。国际大公司一裁员,首先考虑中国。
    
     我把在外企的前途看得很淡,因为说穿了,你都是在打工,在每一个公司都是暂时的,除非自己开公司。我现在在外企工作,看重的是在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