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化解你的高管晋升之死穴
「案例」
小t在macrosoft(巨软)公司工作6年了,3年前他被任命为网络产品部经理。今天是公司的人事变动日,据说产品总监的位置花落谁家即见分晓。论资历和表现,小t胜算很大,可是他盼星星盼月亮,眼看就要下班了,还不见人事部经理文文的出现。
在办公室焦躁好一会之后,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决定去洗个脸。谁知道,刚出门就迎面碰上了文文。他很热情地冲她一笑,期盼着她回个笑容,然后忍不住就在走廊上告诉他好消息——三年前她就是这么告诉他升任产品部经理的好消息的。可是文文看起来表情还有些尴尬,对着他一笑就从身边擦过去了。
小t一下还没反应过来,继续走向洗手间。忽然,他有个很不好的预感,后面的办公室不是系统集成部的老y吗?他可是小t这一次最强劲的对手,两人可都盯着产品总监这个位置呢。两人的资历、能力相差无几,可谓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这一次……看来还是要看运气吧,小t想。
他心烦意乱,过了良久才听到系统集成部里面爆发的欢呼声。
小t很是郁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k也不比我强,为什么是他不是我?眼看就要奔三了,还是个部门经理,家里的房子、车子,本来都指望着升职之后松一口气的。是谁的错?我要不要离开?
有个形象的叫法把这样的职场困境叫做职场天花板。你遇到过这样的天花板吗?你也是这样焦躁不安地寻找答案,希望专家给你锦囊妙计吗?
「专家会诊」
就像小t一看不能晋升,就开始自我怀疑一样,我们总有种习惯,一旦有问题,就马上四处寻找灵丹妙药;其实无论是病,还是职业困境,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拿以上案例来说,小t的问题,就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因为公司在不相仲伯的候选人里面,随机选择了一个。正如要吃药,先要看医生了解病情一样;要破解困境,首先需要诊断它。所以,拆解你的天花板,与其说是一堆建议的集合,不如说是提问的艺术。
答案和建议永远是大众化的,而你的问题永远是个性化的。
我们该怎样分析和拆解你的天花板?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晋升高层的本质是什么呢?有人会说是升职加薪,有人说是压力更大了。其实,所有的职业行为,尤其是晋升高层,它的本质就是营销你的职业能力。你卖出职业能力,收取企业付给你的待遇。说起来,和卖白菜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白菜是怎么卖出去的?
a.买主想要吃的是白菜。如果他今天就不想吃,你的白菜再好也是白搭。
b.买主就要吃个儿大、新鲜的白菜。换句话说,烂白菜绝对不吃,酸白菜也是不吃的。
c.你卖的白菜刚好够新鲜、够大。
d.买主看好你的白菜,他觉得你的白菜还不错,卖相很好,应该很好吃。
e.买主愿意花3块钱买你的白菜,你也觉得这个买卖不错。如果他只能给1块,你就打死也不卖。
f.最后,市场里面所有卖白菜的小贩里面,买主选择了你。这还要看卖白菜的小贩多不多,还要看他们是不是嘴甜舌滑,把你的生意抢走。
这么一分析下来,你会发现要卖出一棵白菜也很不容易吧?同样地,针对高管的职位,一个企业要来购买你的职业能力,那么我们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
a.企业中有空缺;b.该空缺需要特定条件的人士来担任;c.你满足它的条件;d.它了解你满足条件这一点;e.有你们双方愿意接受的待遇;f.最后,在都符合条件的候选者里面,选择你。
现在让我们来逐项对号吧。
企业中有你期待的空缺吗?
我们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我干得好,就一定能够步步高升。”其实,绝大部分人对于空缺的问题都有误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什么时候老板会招募高管呢?
老板不会因为你很出色,就把无功无过的元老炒掉让你上;也不会因为你很出色,就“因人设岗”出一个高管职位来。所以,有必要把眼光从自我欣赏上挪开,开始关注企业的需求。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高管空缺都是“应急”的产物:新业务拓展、分支机构拓展、现有高管离职或退休、企业结构调整。所以,一旦你所在的企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或者你预料有这样的机会,你就可以好好准备了。
另外,企业的行为风格也很关键。比如有的企业不到高管退休就不会换,而有的企业高管一天到晚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有的企业喜欢内部培养,有的可能更喜欢外招。不同的行为风格,也预示了你获得空缺的成功率。
在关注空缺的时候,没有必要把眼睛都盯着本企业,有可能的话,可以借助猎头来时刻留意相关的空缺机会。
这个空缺需要什么条件?你符合这些条件吗?
一旦你确定了空缺,你就需要把它的要求确定下来。
所谓要求,一般狭义的定义是能力、经验、年龄;更广义的说法,它还包含行为风格等所有企业用于人才判断的标准。
能力: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要求,比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战略能力等。
经验年龄:虽然有经验和年龄不代表你一定有能力,但是至少你有能力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所以,我们还需要了解,企业对相关职位的经验和年龄要求。
行为风格:比如说,企业是喜欢勇猛型的高管,还是沉稳型的高管等。
你真正了解了这些要求吗?你和考核你的人对条件的定义是否一致?
相比自我欣赏,更有用的是对比企业的标准。除了结构化地了解企业的标准外,还可以请你的同事、目前的上司,甚至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来帮忙确认你的条件。如果这个空缺在外部(其他企业),最好还能够寻找该企业相关的人来为你确认,包括猎头。
你有没有把自己的资质show出来?
最令人郁闷的事情,莫过于你一身武艺却被派去烧饭。晋升途中,最痛苦的也莫过于你多才多艺,却没有机会去表现。所以,你把自己show出来了吗?
其实,在抱怨企业的不识货前,我们也要了解,每一次提升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冒险。一个员工不管在他现有的职位上做得多出色,都无法证明他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表现同样良好。所以,无论你实力多强大,都必须说服企业,你有更高层的能力,可以给你尝试的机会。
要说服企业,你可以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你在目前的职位上,超出企业对你当前的期待,表现出更高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你参与过相关的活动,并且表现出了企业所期望的能力;比如说你是生产部门的部门经理,但你的财务和营销知识也很丰富。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甚至于在企业内训中表现出这些能力来。
企业和你都接受这种待遇吗?
企业给你的待遇不是为你设定的,而是根据人才市场来设定。企业提供的待遇是不是合理,分解开就是两个问题:这个待遇在职场上合理吗?是否能够完全兑现?
多数人关注前一个问题,对兑现想得很少。其实,看着丰厚的股票期权拿不着的案例可不少。
另外,你接受这种待遇吗?我们往往对待遇好的地方想得太多,对工作内容,压力和生活影响这些问题想得太少。不然,好不容易上了高管的位置,倒整天为晚回家和爱人吵架的事发愁,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几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候选人中选中你了吗?
符合条件的人永远比职位多就是了。想想看,你买手机的时候不也是左右想了不少时间吗?最后买下来的手机未必就是最好的。就是被你放弃,也不会妨碍某个型号荣登畅销榜首。
小t其实也就是栽在了这个地方。很多中层经理不能晋升高层,不一定是能力和素质欠缺的原因,而是因为相对中层经理的数量而言,高管的名额确实是有限的。没有被选择,并不说明你的条件不足,也有可能是因为刚好没有选中你而已。如果能够确定自己的卖相不错,市场够大,那就放心到别的地方去卖好了,不要把晋升失败都往自己身上揽。
「结束语」
案例中小t的其他条件是满足的,甚至是过剩的;他的稀缺资源是“机遇”,他就要有选择地加大自己的“机遇”空间。所以专家建议他应该:首先,和上司讨论公司对高管的发展计划,看看自己在一段时期内是不是有发展的机会。其次,如果公司没有机会,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跳槽——选择在行业中转换企业的方式,在一家规模相仿的企业中找到一份产品总监的职位。这是对能力足够,但空间不足的中层经理最好的方法。
小t在macrosoft(巨软)公司工作6年了,3年前他被任命为网络产品部经理。今天是公司的人事变动日,据说产品总监的位置花落谁家即见分晓。论资历和表现,小t胜算很大,可是他盼星星盼月亮,眼看就要下班了,还不见人事部经理文文的出现。
在办公室焦躁好一会之后,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决定去洗个脸。谁知道,刚出门就迎面碰上了文文。他很热情地冲她一笑,期盼着她回个笑容,然后忍不住就在走廊上告诉他好消息——三年前她就是这么告诉他升任产品部经理的好消息的。可是文文看起来表情还有些尴尬,对着他一笑就从身边擦过去了。
小t一下还没反应过来,继续走向洗手间。忽然,他有个很不好的预感,后面的办公室不是系统集成部的老y吗?他可是小t这一次最强劲的对手,两人可都盯着产品总监这个位置呢。两人的资历、能力相差无几,可谓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这一次……看来还是要看运气吧,小t想。
他心烦意乱,过了良久才听到系统集成部里面爆发的欢呼声。
小t很是郁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k也不比我强,为什么是他不是我?眼看就要奔三了,还是个部门经理,家里的房子、车子,本来都指望着升职之后松一口气的。是谁的错?我要不要离开?
有个形象的叫法把这样的职场困境叫做职场天花板。你遇到过这样的天花板吗?你也是这样焦躁不安地寻找答案,希望专家给你锦囊妙计吗?
「专家会诊」
就像小t一看不能晋升,就开始自我怀疑一样,我们总有种习惯,一旦有问题,就马上四处寻找灵丹妙药;其实无论是病,还是职业困境,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拿以上案例来说,小t的问题,就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因为公司在不相仲伯的候选人里面,随机选择了一个。正如要吃药,先要看医生了解病情一样;要破解困境,首先需要诊断它。所以,拆解你的天花板,与其说是一堆建议的集合,不如说是提问的艺术。
答案和建议永远是大众化的,而你的问题永远是个性化的。
我们该怎样分析和拆解你的天花板?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晋升高层的本质是什么呢?有人会说是升职加薪,有人说是压力更大了。其实,所有的职业行为,尤其是晋升高层,它的本质就是营销你的职业能力。你卖出职业能力,收取企业付给你的待遇。说起来,和卖白菜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白菜是怎么卖出去的?
a.买主想要吃的是白菜。如果他今天就不想吃,你的白菜再好也是白搭。
b.买主就要吃个儿大、新鲜的白菜。换句话说,烂白菜绝对不吃,酸白菜也是不吃的。
c.你卖的白菜刚好够新鲜、够大。
d.买主看好你的白菜,他觉得你的白菜还不错,卖相很好,应该很好吃。
e.买主愿意花3块钱买你的白菜,你也觉得这个买卖不错。如果他只能给1块,你就打死也不卖。
f.最后,市场里面所有卖白菜的小贩里面,买主选择了你。这还要看卖白菜的小贩多不多,还要看他们是不是嘴甜舌滑,把你的生意抢走。
这么一分析下来,你会发现要卖出一棵白菜也很不容易吧?同样地,针对高管的职位,一个企业要来购买你的职业能力,那么我们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
a.企业中有空缺;b.该空缺需要特定条件的人士来担任;c.你满足它的条件;d.它了解你满足条件这一点;e.有你们双方愿意接受的待遇;f.最后,在都符合条件的候选者里面,选择你。
现在让我们来逐项对号吧。
企业中有你期待的空缺吗?
我们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我干得好,就一定能够步步高升。”其实,绝大部分人对于空缺的问题都有误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什么时候老板会招募高管呢?
老板不会因为你很出色,就把无功无过的元老炒掉让你上;也不会因为你很出色,就“因人设岗”出一个高管职位来。所以,有必要把眼光从自我欣赏上挪开,开始关注企业的需求。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高管空缺都是“应急”的产物:新业务拓展、分支机构拓展、现有高管离职或退休、企业结构调整。所以,一旦你所在的企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或者你预料有这样的机会,你就可以好好准备了。
另外,企业的行为风格也很关键。比如有的企业不到高管退休就不会换,而有的企业高管一天到晚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有的企业喜欢内部培养,有的可能更喜欢外招。不同的行为风格,也预示了你获得空缺的成功率。
在关注空缺的时候,没有必要把眼睛都盯着本企业,有可能的话,可以借助猎头来时刻留意相关的空缺机会。
这个空缺需要什么条件?你符合这些条件吗?
一旦你确定了空缺,你就需要把它的要求确定下来。
所谓要求,一般狭义的定义是能力、经验、年龄;更广义的说法,它还包含行为风格等所有企业用于人才判断的标准。
能力: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要求,比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战略能力等。
经验年龄:虽然有经验和年龄不代表你一定有能力,但是至少你有能力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所以,我们还需要了解,企业对相关职位的经验和年龄要求。
行为风格:比如说,企业是喜欢勇猛型的高管,还是沉稳型的高管等。
你真正了解了这些要求吗?你和考核你的人对条件的定义是否一致?
相比自我欣赏,更有用的是对比企业的标准。除了结构化地了解企业的标准外,还可以请你的同事、目前的上司,甚至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来帮忙确认你的条件。如果这个空缺在外部(其他企业),最好还能够寻找该企业相关的人来为你确认,包括猎头。
你有没有把自己的资质show出来?
最令人郁闷的事情,莫过于你一身武艺却被派去烧饭。晋升途中,最痛苦的也莫过于你多才多艺,却没有机会去表现。所以,你把自己show出来了吗?
其实,在抱怨企业的不识货前,我们也要了解,每一次提升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冒险。一个员工不管在他现有的职位上做得多出色,都无法证明他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表现同样良好。所以,无论你实力多强大,都必须说服企业,你有更高层的能力,可以给你尝试的机会。
要说服企业,你可以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你在目前的职位上,超出企业对你当前的期待,表现出更高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你参与过相关的活动,并且表现出了企业所期望的能力;比如说你是生产部门的部门经理,但你的财务和营销知识也很丰富。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甚至于在企业内训中表现出这些能力来。
企业和你都接受这种待遇吗?
企业给你的待遇不是为你设定的,而是根据人才市场来设定。企业提供的待遇是不是合理,分解开就是两个问题:这个待遇在职场上合理吗?是否能够完全兑现?
多数人关注前一个问题,对兑现想得很少。其实,看着丰厚的股票期权拿不着的案例可不少。
另外,你接受这种待遇吗?我们往往对待遇好的地方想得太多,对工作内容,压力和生活影响这些问题想得太少。不然,好不容易上了高管的位置,倒整天为晚回家和爱人吵架的事发愁,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几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候选人中选中你了吗?
符合条件的人永远比职位多就是了。想想看,你买手机的时候不也是左右想了不少时间吗?最后买下来的手机未必就是最好的。就是被你放弃,也不会妨碍某个型号荣登畅销榜首。
小t其实也就是栽在了这个地方。很多中层经理不能晋升高层,不一定是能力和素质欠缺的原因,而是因为相对中层经理的数量而言,高管的名额确实是有限的。没有被选择,并不说明你的条件不足,也有可能是因为刚好没有选中你而已。如果能够确定自己的卖相不错,市场够大,那就放心到别的地方去卖好了,不要把晋升失败都往自己身上揽。
「结束语」
案例中小t的其他条件是满足的,甚至是过剩的;他的稀缺资源是“机遇”,他就要有选择地加大自己的“机遇”空间。所以专家建议他应该:首先,和上司讨论公司对高管的发展计划,看看自己在一段时期内是不是有发展的机会。其次,如果公司没有机会,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跳槽——选择在行业中转换企业的方式,在一家规模相仿的企业中找到一份产品总监的职位。这是对能力足够,但空间不足的中层经理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