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也要狡猾一些?(一)
对林培杰的采访约在了南京西路常德路口的翠园饭店――那儿离他现在上班的地方不远。饭店不是很豪华的那种,但一定是手头有一份不错工作的白领青年喜欢的:很明亮的环境、安排得不是太挤的座位、干净而富有营养的广式套餐、服务员微笑与语言都训练有素。
记者提早10分钟到了,想着可以有空拟几条采访提纲。距离约定时间还差一分钟的时候,林培杰到了。这样精确到秒的计算,与他的职业有关还是性格有关?
编号:009 姓名:林培杰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信息管理专业
制作简历:别忘了突出自己吸引人的地方
林培杰当年考上海交大差了四五分,进了上海大学很有点委屈的意思。不过,他倒丝毫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由于很多功课都提早考出得以免休。所以,他就成了上海大学第一个提早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了。
3年就毕业,林培杰应该有个明显的弱势:实践经历会更少一些。不过,林培杰倒是自信:“提早一年毕业,简历中有这么一条应该够吸引人吧?”
不过,求职确实是从简历开始的。林培杰这样叙述自己的简历制作:
网络上模版很多,挑一个自己满意的,填上相关数据,就会自动生成一份简历――太容易了。如果对现成的东西不满意,这也难不倒我。我本来就擅长这个,将模版改一下就是了。
写完了姓名、性别,照片是要贴一张的。接下去就是联系方式。写上电话和email就行了。地址?意义不大,就不浪费地方了。
接下去得写一下我的特点,至少得表示一下我是怎么一个人吧。提前一年毕业、连续的奖学金获得、学习成绩优异,这都充分说明我是个聪明且注重学业的人。
接下去的部分是证明我的好,证明我的专长是货真价实。于是,我得写上:在学校,我是学生会干部,利用自己擅长(如编程、动画制作等技能)为学校做了很多事;在社会上,我曾经为几个公司完成了好几个项目。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的能力是付诸实际工作的。
和所有人一样,我也不忘附上奖励证明和证书。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编软)别人大都考个二级,可我考出三级,也挺吸引人吧。因为我将来想从事的是it业,专业强当然是首位。
最后有一段自我评论是我从别人那儿借鉴过来的。可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大体的意思就是:我非常想进公司,但可能我的能力不太够。那是一种谦虚,有一份自信做支撑的谦虚。这也是求职的年轻人应该持有的心态。
我就做过这一份简历。学的是信息管理,不算真正的it.所以,求职还应该扬长避短。如,管理行业,大多招硕士以上学历,而得有工作经验――这对我这个3年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太难。于是转向技术,虽然不是正宗的it专业,但好在有了一些项目经验,起步就容易很多。所以,目标对准it技术工程师。
2004年12月4日上午9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有一场校园招聘会。学校距离家太远,等林培杰“呼哧呼哧”赶到学校已是10点。有些来头很大的单位都已经撤摊了。林培杰想,这样的公司也许看不起上大学生吧,来应个卯也就是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公司不投也罢。有些摊位倒是还在,但招聘人员像是气不顺,对着投简历的学生说:我们公司效益不好,像硕士生都用不起的。什么人哪!这样的公司不投也罢。
投简历嘛,总得选择“要我的和我要的”,应该是两相情愿的事。总算看见一家符合要求的:上海微创。背景是微软和上海市政府,岗位是中国、美国区技术工程师各1人;普通软件工程师150名;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50名。于是林培杰开始盘算:
中国或美国区技术工程师各招1个,算了,我又不是正宗计算机专业的,难度太大;普通软件工程师还可以。但胜算最大的可能是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第一,计算机专业的人大都不懂日语,而我利用业余时间读过两年日语,所以和他们相比我有优势;第二,日语专业的人大都不懂计算机(会玩、会写写blog不算),所以和他们相比我的优势极其明显。尽管相比普通软件工程师,它的招聘数少了100个名额,但很显然对于具有我这样特点的人来说,真正有希望的还是那五十分之一。至少将来,还可内部跳槽的嘛!ok,就它了,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
笔试:尽量填满,答错总比不答要好
递简历的人很多,所以得先进行一次笔试。“海选”,是新近最流行的词儿。不管是超级女声还是美国偶像。其实大学生笔试何尝不是一样。到了笔试现场林培杰还是“受惊”了:那50个名额是面向全国的,除了复旦、交大的学生,他在考试现场还发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唉,这五十分之一不好拿呀。林培杰暗暗打起了小算盘:有的人在看书――临时抱佛脚,哪还来得及呀,看来水平不怎么样;有的人聊得开心全无压力――这种算是“牛人”吧。看来,来的人参差不齐。我并不是全无希望。还是全力以赴地应付考试吧。
记者提早10分钟到了,想着可以有空拟几条采访提纲。距离约定时间还差一分钟的时候,林培杰到了。这样精确到秒的计算,与他的职业有关还是性格有关?
编号:009 姓名:林培杰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信息管理专业
制作简历:别忘了突出自己吸引人的地方
林培杰当年考上海交大差了四五分,进了上海大学很有点委屈的意思。不过,他倒丝毫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由于很多功课都提早考出得以免休。所以,他就成了上海大学第一个提早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了。
3年就毕业,林培杰应该有个明显的弱势:实践经历会更少一些。不过,林培杰倒是自信:“提早一年毕业,简历中有这么一条应该够吸引人吧?”
不过,求职确实是从简历开始的。林培杰这样叙述自己的简历制作:
网络上模版很多,挑一个自己满意的,填上相关数据,就会自动生成一份简历――太容易了。如果对现成的东西不满意,这也难不倒我。我本来就擅长这个,将模版改一下就是了。
写完了姓名、性别,照片是要贴一张的。接下去就是联系方式。写上电话和email就行了。地址?意义不大,就不浪费地方了。
接下去得写一下我的特点,至少得表示一下我是怎么一个人吧。提前一年毕业、连续的奖学金获得、学习成绩优异,这都充分说明我是个聪明且注重学业的人。
接下去的部分是证明我的好,证明我的专长是货真价实。于是,我得写上:在学校,我是学生会干部,利用自己擅长(如编程、动画制作等技能)为学校做了很多事;在社会上,我曾经为几个公司完成了好几个项目。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的能力是付诸实际工作的。
和所有人一样,我也不忘附上奖励证明和证书。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编软)别人大都考个二级,可我考出三级,也挺吸引人吧。因为我将来想从事的是it业,专业强当然是首位。
最后有一段自我评论是我从别人那儿借鉴过来的。可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大体的意思就是:我非常想进公司,但可能我的能力不太够。那是一种谦虚,有一份自信做支撑的谦虚。这也是求职的年轻人应该持有的心态。
我就做过这一份简历。学的是信息管理,不算真正的it.所以,求职还应该扬长避短。如,管理行业,大多招硕士以上学历,而得有工作经验――这对我这个3年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太难。于是转向技术,虽然不是正宗的it专业,但好在有了一些项目经验,起步就容易很多。所以,目标对准it技术工程师。
2004年12月4日上午9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有一场校园招聘会。学校距离家太远,等林培杰“呼哧呼哧”赶到学校已是10点。有些来头很大的单位都已经撤摊了。林培杰想,这样的公司也许看不起上大学生吧,来应个卯也就是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公司不投也罢。有些摊位倒是还在,但招聘人员像是气不顺,对着投简历的学生说:我们公司效益不好,像硕士生都用不起的。什么人哪!这样的公司不投也罢。
投简历嘛,总得选择“要我的和我要的”,应该是两相情愿的事。总算看见一家符合要求的:上海微创。背景是微软和上海市政府,岗位是中国、美国区技术工程师各1人;普通软件工程师150名;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50名。于是林培杰开始盘算:
中国或美国区技术工程师各招1个,算了,我又不是正宗计算机专业的,难度太大;普通软件工程师还可以。但胜算最大的可能是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第一,计算机专业的人大都不懂日语,而我利用业余时间读过两年日语,所以和他们相比我有优势;第二,日语专业的人大都不懂计算机(会玩、会写写blog不算),所以和他们相比我的优势极其明显。尽管相比普通软件工程师,它的招聘数少了100个名额,但很显然对于具有我这样特点的人来说,真正有希望的还是那五十分之一。至少将来,还可内部跳槽的嘛!ok,就它了,日语背景的软件工程师。
笔试:尽量填满,答错总比不答要好
递简历的人很多,所以得先进行一次笔试。“海选”,是新近最流行的词儿。不管是超级女声还是美国偶像。其实大学生笔试何尝不是一样。到了笔试现场林培杰还是“受惊”了:那50个名额是面向全国的,除了复旦、交大的学生,他在考试现场还发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唉,这五十分之一不好拿呀。林培杰暗暗打起了小算盘:有的人在看书――临时抱佛脚,哪还来得及呀,看来水平不怎么样;有的人聊得开心全无压力――这种算是“牛人”吧。看来,来的人参差不齐。我并不是全无希望。还是全力以赴地应付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