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员工前请先管理好自己情绪
王皓又输了,像雅典奥运会和十运会的决赛一样,王皓在已经取得“直通不来梅世乒赛”通行证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场决战中,又犯了老毛病,输掉了最关键的比赛,输在了自己手里。
“王皓你就是懦弱、胆怯,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不堪一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在全国人民面前劈头盖脸地怒骂了王皓。而这一幕被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
许多看到此画面的人觉得这一幕是如此熟悉,虽然情景不完全一样,但是话语,遭上司和老板猛“k”的场面却是极为类似:“你怎么办事的!不会看清楚了再拿来?”、“你有没有脑子?”、“跟你说了多少遍,还不知道?”、“再干不好就走人”……
我们可以理解上司的这种反应是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反应,但是当他被赋予上司的身份时,他的这种表现不仅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许多管理者应该补的一课,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显然并未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潜意识中还是“爱之深,骂之切”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做的转变可能非常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
员工“挫折感”背后的消极情绪
批评来得如此猛烈、不留情面,尤其是面对着电视直播镜头,在全国人民面前。而面对突然发火的总教练,16名在场的球员大气不敢出,王皓更是一脸的诚惶诚恐。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否有效,被批的王皓会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要等到不来梅的赛场上才能见分晓。
“员工犯了错误,领导者当然会生气,批评他们也是应该的!”——这在大部分管理者看来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
但有调查表明,在职场中,员工的挫折感产生的主要或者直接原因就是源于管理者的批评。曾经受雇于美国钢铁大王恩·卡耐基、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施考伯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极易扼杀一个人雄心的就是他上司的批评。”
“通常管理者和下属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管理者具有某种强势地位。一般来说,员工出于就业压力、薪酬受管理者控制等现实的考虑,在受到批评或者指责时,他们会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管理者的对手,采取公开的、直接的、暴力的对抗是不明智的,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对管理者进行人身攻击。然而,他们受到批评和指责后对管理者产生的不满不可能在压抑中消失,只是郁结在胸,一定会通过寻求某种消极补偿实现心理天平的平衡。而其消极的自我补偿往往以企业利益的损失为代价。”柏安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苏尚华说。
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固然会让管理者一方的情绪得到宣泄,但其实对双方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因为这种不平衡和消极补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员工会产生一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你让我受挫我对你也爱莫能助的“磨洋工”、“不作为”的心态,或者受挫者会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大大缩减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将一些时间和资源用在个人事务上,以扩大自己的特殊利益,以弥补所受挫折中的损失,从而实现心理上的平衡。
最常见的这种自我补偿就是在工作期间干“私活”。还有的员工会产生离开的想法,为以后获得这种补偿进行积极的准备。比如说,利用自己工作上的方便搜集企业的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以公司利益为名与客户进行个人之间的感情投资,为以后的“跳槽”、“另立门户”做铺垫等等。
管理者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对下属也好,还是对其他人也罢,批评或者斥责表明这是他已经被负面的情绪所控制。在这个时候,通常所说出来的话,不会对事情和发展有建设作用,只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是体察自己的情绪。”北京欧华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佩昌博士谈了他的看法。
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对自己的情绪体察后,还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不管是生气、发火、愤怒,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别人做的不对,惹到了自己。领导者内心一定有个声音在说‘员工没有听我的话,按照我的意见去做,就是不对’,或者认为‘你做得不好,不完美,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或者‘犯了错误是不可以的’等等。其实,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更进一步讲,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价值里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因此,管理者要进行情绪管理就应该了解对方对待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是什么,和自己的想法信念、单位主张的价值观有没有不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判断双方的目标是否是明确的,可以达成的。作为管理者就是应该让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地扩大和兼容。”杨佩昌认为这是“情绪管理的治本之道”。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和员工的沟通中,尤其是批评员工时,杨佩昌建议不妨尝试“三明治法”。简单说,就是要首先肯定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接着是“我的建议是什么”,最后,要告诉对方“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方法简单,但效果不错。
另外,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冷静”:
延后24小时,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发生的事或说出的话,你的感受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你收集信息的能力一定会变得更强,你也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延后,可以在回应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后再从1数到5。如果你还需要多一点时间调整心情,可以问对方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何这样做?这个问题可以帮你争取一些时间,而对方的回答也可能与你原先的设想大不相同。
注意你的第一反应,选择你的第二反应。第一反应通常能够揭示出我们对对方的评判如何,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评判都是批判性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找出第二反应。你可能仍然会感到不快,但你却能更好地控制接下来的沟通。
总之,“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使你能够避免陷入负面的连锁反应。冷静下来,你就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并做到操之在我。
“王皓你就是懦弱、胆怯,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不堪一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在全国人民面前劈头盖脸地怒骂了王皓。而这一幕被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
许多看到此画面的人觉得这一幕是如此熟悉,虽然情景不完全一样,但是话语,遭上司和老板猛“k”的场面却是极为类似:“你怎么办事的!不会看清楚了再拿来?”、“你有没有脑子?”、“跟你说了多少遍,还不知道?”、“再干不好就走人”……
我们可以理解上司的这种反应是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反应,但是当他被赋予上司的身份时,他的这种表现不仅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许多管理者应该补的一课,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显然并未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潜意识中还是“爱之深,骂之切”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做的转变可能非常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
员工“挫折感”背后的消极情绪
批评来得如此猛烈、不留情面,尤其是面对着电视直播镜头,在全国人民面前。而面对突然发火的总教练,16名在场的球员大气不敢出,王皓更是一脸的诚惶诚恐。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否有效,被批的王皓会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要等到不来梅的赛场上才能见分晓。
“员工犯了错误,领导者当然会生气,批评他们也是应该的!”——这在大部分管理者看来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
但有调查表明,在职场中,员工的挫折感产生的主要或者直接原因就是源于管理者的批评。曾经受雇于美国钢铁大王恩·卡耐基、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施考伯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极易扼杀一个人雄心的就是他上司的批评。”
“通常管理者和下属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管理者具有某种强势地位。一般来说,员工出于就业压力、薪酬受管理者控制等现实的考虑,在受到批评或者指责时,他们会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管理者的对手,采取公开的、直接的、暴力的对抗是不明智的,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对管理者进行人身攻击。然而,他们受到批评和指责后对管理者产生的不满不可能在压抑中消失,只是郁结在胸,一定会通过寻求某种消极补偿实现心理天平的平衡。而其消极的自我补偿往往以企业利益的损失为代价。”柏安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苏尚华说。
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固然会让管理者一方的情绪得到宣泄,但其实对双方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因为这种不平衡和消极补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员工会产生一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你让我受挫我对你也爱莫能助的“磨洋工”、“不作为”的心态,或者受挫者会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大大缩减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将一些时间和资源用在个人事务上,以扩大自己的特殊利益,以弥补所受挫折中的损失,从而实现心理上的平衡。
最常见的这种自我补偿就是在工作期间干“私活”。还有的员工会产生离开的想法,为以后获得这种补偿进行积极的准备。比如说,利用自己工作上的方便搜集企业的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以公司利益为名与客户进行个人之间的感情投资,为以后的“跳槽”、“另立门户”做铺垫等等。
管理者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对下属也好,还是对其他人也罢,批评或者斥责表明这是他已经被负面的情绪所控制。在这个时候,通常所说出来的话,不会对事情和发展有建设作用,只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是体察自己的情绪。”北京欧华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佩昌博士谈了他的看法。
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对自己的情绪体察后,还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不管是生气、发火、愤怒,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别人做的不对,惹到了自己。领导者内心一定有个声音在说‘员工没有听我的话,按照我的意见去做,就是不对’,或者认为‘你做得不好,不完美,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或者‘犯了错误是不可以的’等等。其实,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更进一步讲,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价值里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因此,管理者要进行情绪管理就应该了解对方对待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是什么,和自己的想法信念、单位主张的价值观有没有不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判断双方的目标是否是明确的,可以达成的。作为管理者就是应该让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地扩大和兼容。”杨佩昌认为这是“情绪管理的治本之道”。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和员工的沟通中,尤其是批评员工时,杨佩昌建议不妨尝试“三明治法”。简单说,就是要首先肯定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接着是“我的建议是什么”,最后,要告诉对方“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方法简单,但效果不错。
另外,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冷静”:
延后24小时,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发生的事或说出的话,你的感受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你收集信息的能力一定会变得更强,你也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延后,可以在回应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后再从1数到5。如果你还需要多一点时间调整心情,可以问对方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何这样做?这个问题可以帮你争取一些时间,而对方的回答也可能与你原先的设想大不相同。
注意你的第一反应,选择你的第二反应。第一反应通常能够揭示出我们对对方的评判如何,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评判都是批判性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找出第二反应。你可能仍然会感到不快,但你却能更好地控制接下来的沟通。
总之,“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使你能够避免陷入负面的连锁反应。冷静下来,你就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并做到操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