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插手员工冲突吗?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背景、年龄、技能、价值观、期望和工作风格的不同,员工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
某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手下的两大干将因为一些琐碎小事突然交恶,不断掐架。这俩人算得上是公司里的“牛人”,在团队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眼看着俩人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深,作为上司,这位销售经理想要插手干预却又有些犹豫,他怕自己介入后反而搅得这里边的关系更加复杂。
当下属之间发生矛盾时,上司到底要不要进行干涉,协调当事双方解决矛盾冲突呢?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近期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协调团队内不良人际关系,解决下属间的矛盾冲突,是管理者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在调查中,仅有9.6%的人认为员工间的矛盾很难分清是非原委,管理者没有必要去“搅浑水”。
九成以上赞成“插手”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缺乏和谐的氛围必然就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进而导致整体绩效的下降,因此团队主管有职责维护组织内部工作关系的融洽和顺畅。对于下属之间的矛盾,上司如果不去调节,那么员工间的冲突就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并使不利的影响在团队内扩散、蔓延。”署名“flora323”的中人网会员评论认为团队管理者是和谐团队的平衡点。
在中人网的这项调查中,有45.4%的参与者与之观点相同,他们认为积极调和组织内部各种人际冲突,消除员工间矛盾给企业组织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来就应该是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不过,有26.6%的调查参与者认为上司对于下属间的矛盾的确需要注意,但不宜过于干涉,要把握住一个度。如果双方的矛盾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管理者大可不必插手干涉,否则不利于锻炼员工自我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只有当冲突已经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甚至团队的工作时,管理者则应该积极地进行调节和斡旋。
在调查中,有18.4%的人认为管理者在插手员工间的冲突前,需要先弄清他们为什么发生矛盾。如果是工作上的意见分歧,管理者可以拿到桌面上来与他们协调解决,但如果员工间的矛盾是出于个人恩怨或者其他的原因,那么管理者则需要考虑是否该回避。
“我觉得员工工作上的矛盾上司当然要尽力调和双方,但如果是私人矛盾最好还是不要干涉为妙,毕竟要弄清当事双方的是是非非很难,即便上司主管不会凭自己的想当然去感情用事,也无法保证在协调过程中就一定能保持公正。”署名“json”的网友评论认为上司主管应该尽量避免去干预员工的私人矛盾。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上司可以不去干涉下属之间的私人矛盾,但一定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能使他们因此而受到影响,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否则管理者还是应该出面干预的。
当然除了上述的观点以外,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管理者不大适合插手员工的冲突。5.8%的人认为上司搅浑水可能越搅越浑;3.2%的被调查者认为下属之间的矛盾分辨不出你对我错来,还有0.6%的人认为员工的冲突不会造成团队业绩的下跌。
处理员工冲突的策略
尽管人人都渴望办公室气氛和谐,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背景、年龄、技能、价值观、期望和工作风格的不同,员工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冲突发生时,就会制造一种敌意的团队氛围,导致员工士气下降、生产力降低,对工作不满增加。dana mediation institute研究表明,绩效产生问题的原因65%都是由员工冲突造成的,员工42%的时间都花在解决冲突上,很多经理大约1/3的时间也花在解决员工的冲突上。
管理者的介入调和员工间的矛盾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尽量弄清下属间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矛盾发生的过程、程度以及影响范围有多大;其次,无论处理什么样的矛盾,管理者对当事双方一定公正对待,偏袒只会使矛盾激化,甚至产生冲突移位,使矛盾更加复杂;最后,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冲突内容与程度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
合作策略——鼓励冲突双方把他们利害关系结合起来,使对方要求得到满足。
分享策略——让冲突双方都能得到部分满足,即在双方要求之间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互相作出让步。
回避策略——估计双方冲突可以通过他们自身的自我调解加以解决,就可以回避冲突或用暗示的方法,鼓励冲突双方自己解决分歧。
竞争策略——允许冲突双方以竞争取胜对方,赢得别人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者策略——当存在冲突双方可接受的另一位有权威且有助于冲突解决的第三者时,就可以通过他来解决冲突。
调和策略——在解决冲突过程中,运用情感与安抚的方法,使一方作出某些让步满足另一方的要求。
管理者解决员工冲突沟通的技巧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kirk miller %26 associates 总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建议,管理者解决员工冲突的第一步是倾听处在冲突中的员工的心声。将发生冲突的员工叫到一起,让员工告诉你问题在哪里,不要假装你自己知道。
第二,要员工注意词汇的运用。处在冲突中的员工在描述冲突的原因时通常用词含糊。比如“他从来不听我的观点”,“他很目中无人”等。管理者可以让他们讲出具体的行为细节,因为只有行为细节将来才有可能得到改变。比如,当员工抱怨另一个人“不听我的观点”的时候,管理者可以要求他列出事实,比如“我到他的办公室讲我一个绝妙的点子,他把我赶走了说‘以后再谈’” 。
同时,为了让处于冲突中的员工不感到自己被攻击了,要求每个人不要用过于决断的语句,比如“你抢了我工作中的功劳。”这样说话会让每个人都处于防备的状态。管理者可以要求员工使用一些不那么控诉性的语句,比如“我感到你总是在抢我工作中的功劳。”
第三,管理者带着尊敬和同理心倾听员工的看法,显示自己的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得到理解,与别人冲突带来的不快就减轻了很多。比如你可以说“当他把你赶走的时候,我知道你很生气。”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仅仅表示理解而已,作为中立者,不要赞同或者批判某一方,否则会让性格冲动的人更加火爆。
第四,要求每个员工重述他们刚才听到的对方的观点,以确保每个人真正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如,第二个员工可能对第一个员工的说法反应说,“从你刚才的话中,我觉得你感到我在抢那些不属于我的工作的功劳。”这样如果一方没听明白,另一方可以重说一遍。
第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冲突的双方有机会表明自己的不满后,这时候要提出一个解决冲突的方案。管理者问问每个员工的建议,然后决定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机会解决冲突,并为此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行动计划。确保冲突双方都能接受这个解决方法,并且了解自己在方案中的角色。
第六,关注行为的改变。沟通会议结束后,管理者还要继续追踪这个事情,了解各方的反应,督促一些行为的改变。如果双方还不满意,就需要重新交涉。
某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手下的两大干将因为一些琐碎小事突然交恶,不断掐架。这俩人算得上是公司里的“牛人”,在团队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眼看着俩人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深,作为上司,这位销售经理想要插手干预却又有些犹豫,他怕自己介入后反而搅得这里边的关系更加复杂。
当下属之间发生矛盾时,上司到底要不要进行干涉,协调当事双方解决矛盾冲突呢?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近期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协调团队内不良人际关系,解决下属间的矛盾冲突,是管理者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在调查中,仅有9.6%的人认为员工间的矛盾很难分清是非原委,管理者没有必要去“搅浑水”。
九成以上赞成“插手”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缺乏和谐的氛围必然就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进而导致整体绩效的下降,因此团队主管有职责维护组织内部工作关系的融洽和顺畅。对于下属之间的矛盾,上司如果不去调节,那么员工间的冲突就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并使不利的影响在团队内扩散、蔓延。”署名“flora323”的中人网会员评论认为团队管理者是和谐团队的平衡点。
在中人网的这项调查中,有45.4%的参与者与之观点相同,他们认为积极调和组织内部各种人际冲突,消除员工间矛盾给企业组织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来就应该是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不过,有26.6%的调查参与者认为上司对于下属间的矛盾的确需要注意,但不宜过于干涉,要把握住一个度。如果双方的矛盾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管理者大可不必插手干涉,否则不利于锻炼员工自我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只有当冲突已经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甚至团队的工作时,管理者则应该积极地进行调节和斡旋。
在调查中,有18.4%的人认为管理者在插手员工间的冲突前,需要先弄清他们为什么发生矛盾。如果是工作上的意见分歧,管理者可以拿到桌面上来与他们协调解决,但如果员工间的矛盾是出于个人恩怨或者其他的原因,那么管理者则需要考虑是否该回避。
“我觉得员工工作上的矛盾上司当然要尽力调和双方,但如果是私人矛盾最好还是不要干涉为妙,毕竟要弄清当事双方的是是非非很难,即便上司主管不会凭自己的想当然去感情用事,也无法保证在协调过程中就一定能保持公正。”署名“json”的网友评论认为上司主管应该尽量避免去干预员工的私人矛盾。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上司可以不去干涉下属之间的私人矛盾,但一定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能使他们因此而受到影响,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否则管理者还是应该出面干预的。
当然除了上述的观点以外,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管理者不大适合插手员工的冲突。5.8%的人认为上司搅浑水可能越搅越浑;3.2%的被调查者认为下属之间的矛盾分辨不出你对我错来,还有0.6%的人认为员工的冲突不会造成团队业绩的下跌。
处理员工冲突的策略
尽管人人都渴望办公室气氛和谐,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背景、年龄、技能、价值观、期望和工作风格的不同,员工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冲突发生时,就会制造一种敌意的团队氛围,导致员工士气下降、生产力降低,对工作不满增加。dana mediation institute研究表明,绩效产生问题的原因65%都是由员工冲突造成的,员工42%的时间都花在解决冲突上,很多经理大约1/3的时间也花在解决员工的冲突上。
管理者的介入调和员工间的矛盾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尽量弄清下属间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矛盾发生的过程、程度以及影响范围有多大;其次,无论处理什么样的矛盾,管理者对当事双方一定公正对待,偏袒只会使矛盾激化,甚至产生冲突移位,使矛盾更加复杂;最后,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冲突内容与程度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
合作策略——鼓励冲突双方把他们利害关系结合起来,使对方要求得到满足。
分享策略——让冲突双方都能得到部分满足,即在双方要求之间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互相作出让步。
回避策略——估计双方冲突可以通过他们自身的自我调解加以解决,就可以回避冲突或用暗示的方法,鼓励冲突双方自己解决分歧。
竞争策略——允许冲突双方以竞争取胜对方,赢得别人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者策略——当存在冲突双方可接受的另一位有权威且有助于冲突解决的第三者时,就可以通过他来解决冲突。
调和策略——在解决冲突过程中,运用情感与安抚的方法,使一方作出某些让步满足另一方的要求。
管理者解决员工冲突沟通的技巧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kirk miller %26 associates 总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建议,管理者解决员工冲突的第一步是倾听处在冲突中的员工的心声。将发生冲突的员工叫到一起,让员工告诉你问题在哪里,不要假装你自己知道。
第二,要员工注意词汇的运用。处在冲突中的员工在描述冲突的原因时通常用词含糊。比如“他从来不听我的观点”,“他很目中无人”等。管理者可以让他们讲出具体的行为细节,因为只有行为细节将来才有可能得到改变。比如,当员工抱怨另一个人“不听我的观点”的时候,管理者可以要求他列出事实,比如“我到他的办公室讲我一个绝妙的点子,他把我赶走了说‘以后再谈’” 。
同时,为了让处于冲突中的员工不感到自己被攻击了,要求每个人不要用过于决断的语句,比如“你抢了我工作中的功劳。”这样说话会让每个人都处于防备的状态。管理者可以要求员工使用一些不那么控诉性的语句,比如“我感到你总是在抢我工作中的功劳。”
第三,管理者带着尊敬和同理心倾听员工的看法,显示自己的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得到理解,与别人冲突带来的不快就减轻了很多。比如你可以说“当他把你赶走的时候,我知道你很生气。”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仅仅表示理解而已,作为中立者,不要赞同或者批判某一方,否则会让性格冲动的人更加火爆。
第四,要求每个员工重述他们刚才听到的对方的观点,以确保每个人真正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如,第二个员工可能对第一个员工的说法反应说,“从你刚才的话中,我觉得你感到我在抢那些不属于我的工作的功劳。”这样如果一方没听明白,另一方可以重说一遍。
第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冲突的双方有机会表明自己的不满后,这时候要提出一个解决冲突的方案。管理者问问每个员工的建议,然后决定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机会解决冲突,并为此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行动计划。确保冲突双方都能接受这个解决方法,并且了解自己在方案中的角色。
第六,关注行为的改变。沟通会议结束后,管理者还要继续追踪这个事情,了解各方的反应,督促一些行为的改变。如果双方还不满意,就需要重新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