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问答:做客服让我心烦气躁
做客服让我心烦气躁
读者刘先生来信说:我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客服,处理日常客户的投诉和咨询。虽然被称作“工程师”,但工作内容却常常让我烦躁。一般人不懂技术,有问题自然急着打电话问,可他们往往问的是最普通的问题。但再无聊的问题,我也只能耐下性子,无数遍地答。这还不算,最让我不舒服的是,许多人打电话来都带着恶劣情绪,常常拎起电话就冲我劈头盖脸骂一顿:“什么破电脑啊,一天到晚有毛病……”天天遇到这些不开心的事,我觉得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灰暗。请问专家应该如何调整心情?
专家解答:有些农民直接用手去抓荆棘,手掌却不会被刺破,为什么?因为他的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在你的工作中,也要给自己的心戴上老茧,或者手套;做客户服务久了,对客户抱怨自然多少要“麻木不仁”一点,而把自己的主要敏感放在解决技术性问题上。每个人都有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可以过滤掉不良情绪——只需要把你的注意力稍微移开,对抱怨报以微笑,客户的恶劣态度并非针对于你。
客服工程师应该最了解本公司产品与客户期待之间的差距,左手是市场、右手是技术,这正提供给了你无限的发挥空间,所谓左右逢源的工作,当非此莫属——若能看到一个辉煌的职业通路前景,受这点委屈也就忍了!
上司暗示让我自动离职
读者孔先生来信说:我感觉最近我的工作量愈来愈少,也总被上司刻意刁难。上司最近几周总是突然丢几个临时工作给我,并且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工作。还有一次让我把企划案改了又改,我觉得他是鸡蛋里挑骨头。结果我的企划案还是被pass掉了。原来他并不会这样对待跟了他很多年的我的,前几天甚至当着其他同事的面严厉地斥责我。我觉得他是在有意地暗示我离职,请问专家,我是该和上司谈谈,还是默不作声继续忍耐着?
专家解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你应该找自己的上司开诚布公地谈谈。谈话的方式也要艺术,不要带有太强的主观臆断色彩,更不要带着对抗情绪。本着寻求帮助的心理,要让你的上司感到你要做好工作的积极态度和你对他的诚恳、信赖。总之一句话,要让他自己都感觉到,他对你所做过的一切是多不好意思。跟上司谈话之前,如果可能,先找你的同事们聊聊,也许你会从侧面了解到自己在哪儿得罪了他,出了什么问题。也许问题并不在你自身,恰恰在于你的上司正处于某种忧郁症周期的谷底。总之,不要只是猜测,更不要逃避龟缩;要做到的是无愧于心,剩下的交给上帝。
在国内考研还是出国读mba
读者林小姐来信说:我是大四学生,学校和荷兰某商学院联合开展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第一年的课程在国内学校上,但在国外学习的费用等各项开支高达18万元人民币。请问专家,我是出去读mba,还是在国内准备考研呢?读完这个mba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又是怎样的呢?考研在即,请您帮我分析一下。
专家解答:首先要廓清mba教育的精义在哪里。简单地说,对入学没有工作经验要求的mba项目,需要保持高度警惕。mba课程通常采用的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让不同的思维与经验在这里碰撞、交汇,从而为每个学员增添新的灵感。它不是标准的知识或学历教育。没有任何全职工作经验,即使mba毕业,又怎么能直接跻身于管理者之列?“海归”变“海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留学生在出国之前根本没任何工作经验,又选择了一种最没有门槛的方式出国。标准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路径是:本科毕业,积累三五年工作经验,再读一个mba项目,然后迈向更高的职位。如果林小姐的职业目标是成为商业管理者,我的建议就是:既不要直接读那个mba,也不要在国内考研,首先就是要扎进一个活生生的行当,先干起来再说。
我总是被安排做辅助性工作
读者戴小姐来信说:我所在的team是部门里的“机动部队”,哪边需要人手,就去哪边救场。因为是辅助团队,于是得做大量“不重要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都十分细致枯燥,还总需要加班。但等到项目结束开表功会,完全没有人记得我和组员的辛苦。勉强提到,也只会说“虽然是辅助性工作,不过你们也做得不错”。眼睁睁看着别组同事一直受鼓励,而自己,再辛苦,再完美,也没有人真心肯定你。所以我现在很痛恨我的工作,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事实上,即使是最好的企业,也不能为它的每个员工提供最贴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每个人都是自身生涯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你也许要在这家企业继续干下去,也许早晚有一天会毫不留情地将它抛掷身后。但你要思考的是,以目前的工作积累,你自己到底最想要成为哪方面的专家?
公司对你的安排也许有它的道理,任何公司都需要那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螺丝钉,但假使你的愿望并非如此,就从你的平凡工作中积累闪光的case吧——那是你可以拿出去跟别的人事经理讲清楚的东西。公司没有要求你做的,你可以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如果这家公司始终不能认可你的努力,那就换一家试试。这就像谈恋爱一样,讲究的是两情相悦——前提是,为了遇到下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爱人,你还得不断地提高自身魅力指数。(文/王晓鸥)
专家小档案
姓名:李立彬
职务:北京新东方集团“徐小平工作室”求职指导与生涯规划专业顾问
背景:2003年加入新东方徐小平工作室,已经对近300名大学生进行过就业以及生涯发展问题的咨询与分析工作。
读者刘先生来信说:我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客服,处理日常客户的投诉和咨询。虽然被称作“工程师”,但工作内容却常常让我烦躁。一般人不懂技术,有问题自然急着打电话问,可他们往往问的是最普通的问题。但再无聊的问题,我也只能耐下性子,无数遍地答。这还不算,最让我不舒服的是,许多人打电话来都带着恶劣情绪,常常拎起电话就冲我劈头盖脸骂一顿:“什么破电脑啊,一天到晚有毛病……”天天遇到这些不开心的事,我觉得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灰暗。请问专家应该如何调整心情?
专家解答:有些农民直接用手去抓荆棘,手掌却不会被刺破,为什么?因为他的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在你的工作中,也要给自己的心戴上老茧,或者手套;做客户服务久了,对客户抱怨自然多少要“麻木不仁”一点,而把自己的主要敏感放在解决技术性问题上。每个人都有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可以过滤掉不良情绪——只需要把你的注意力稍微移开,对抱怨报以微笑,客户的恶劣态度并非针对于你。
客服工程师应该最了解本公司产品与客户期待之间的差距,左手是市场、右手是技术,这正提供给了你无限的发挥空间,所谓左右逢源的工作,当非此莫属——若能看到一个辉煌的职业通路前景,受这点委屈也就忍了!
上司暗示让我自动离职
读者孔先生来信说:我感觉最近我的工作量愈来愈少,也总被上司刻意刁难。上司最近几周总是突然丢几个临时工作给我,并且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工作。还有一次让我把企划案改了又改,我觉得他是鸡蛋里挑骨头。结果我的企划案还是被pass掉了。原来他并不会这样对待跟了他很多年的我的,前几天甚至当着其他同事的面严厉地斥责我。我觉得他是在有意地暗示我离职,请问专家,我是该和上司谈谈,还是默不作声继续忍耐着?
专家解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你应该找自己的上司开诚布公地谈谈。谈话的方式也要艺术,不要带有太强的主观臆断色彩,更不要带着对抗情绪。本着寻求帮助的心理,要让你的上司感到你要做好工作的积极态度和你对他的诚恳、信赖。总之一句话,要让他自己都感觉到,他对你所做过的一切是多不好意思。跟上司谈话之前,如果可能,先找你的同事们聊聊,也许你会从侧面了解到自己在哪儿得罪了他,出了什么问题。也许问题并不在你自身,恰恰在于你的上司正处于某种忧郁症周期的谷底。总之,不要只是猜测,更不要逃避龟缩;要做到的是无愧于心,剩下的交给上帝。
在国内考研还是出国读mba
读者林小姐来信说:我是大四学生,学校和荷兰某商学院联合开展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第一年的课程在国内学校上,但在国外学习的费用等各项开支高达18万元人民币。请问专家,我是出去读mba,还是在国内准备考研呢?读完这个mba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又是怎样的呢?考研在即,请您帮我分析一下。
专家解答:首先要廓清mba教育的精义在哪里。简单地说,对入学没有工作经验要求的mba项目,需要保持高度警惕。mba课程通常采用的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让不同的思维与经验在这里碰撞、交汇,从而为每个学员增添新的灵感。它不是标准的知识或学历教育。没有任何全职工作经验,即使mba毕业,又怎么能直接跻身于管理者之列?“海归”变“海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留学生在出国之前根本没任何工作经验,又选择了一种最没有门槛的方式出国。标准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路径是:本科毕业,积累三五年工作经验,再读一个mba项目,然后迈向更高的职位。如果林小姐的职业目标是成为商业管理者,我的建议就是:既不要直接读那个mba,也不要在国内考研,首先就是要扎进一个活生生的行当,先干起来再说。
我总是被安排做辅助性工作
读者戴小姐来信说:我所在的team是部门里的“机动部队”,哪边需要人手,就去哪边救场。因为是辅助团队,于是得做大量“不重要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都十分细致枯燥,还总需要加班。但等到项目结束开表功会,完全没有人记得我和组员的辛苦。勉强提到,也只会说“虽然是辅助性工作,不过你们也做得不错”。眼睁睁看着别组同事一直受鼓励,而自己,再辛苦,再完美,也没有人真心肯定你。所以我现在很痛恨我的工作,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事实上,即使是最好的企业,也不能为它的每个员工提供最贴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每个人都是自身生涯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你也许要在这家企业继续干下去,也许早晚有一天会毫不留情地将它抛掷身后。但你要思考的是,以目前的工作积累,你自己到底最想要成为哪方面的专家?
公司对你的安排也许有它的道理,任何公司都需要那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螺丝钉,但假使你的愿望并非如此,就从你的平凡工作中积累闪光的case吧——那是你可以拿出去跟别的人事经理讲清楚的东西。公司没有要求你做的,你可以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如果这家公司始终不能认可你的努力,那就换一家试试。这就像谈恋爱一样,讲究的是两情相悦——前提是,为了遇到下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爱人,你还得不断地提高自身魅力指数。(文/王晓鸥)
专家小档案
姓名:李立彬
职务:北京新东方集团“徐小平工作室”求职指导与生涯规划专业顾问
背景:2003年加入新东方徐小平工作室,已经对近300名大学生进行过就业以及生涯发展问题的咨询与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