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行,炒了我吧!”

“行,炒了我吧!”

大学毕业的你,成了一间让你自豪的公司的职员,就像一只小白蚁住进了一幢老楼,哼哼唧唧造着自己的小窝。你吃着大梁,一月一月拿着工资条,直到有一天你被裁员的大棒击倒时,你敢喊一声吗?杀我的人请举手。然后听听回声。
    
     媒体:幸灾乐祸
    
     “全球网站一共裁员多少?几万人,中国电信裁员20万(记者按,有消息说电信裁员是谣言),中国石化裁员20万,相比之下网站的裁员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一位网站工作人员说,言下之意:为什么总盯着网站?
    
     从本质上说,网络公司的裁员与其他行业的裁员一样,是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网络公司的裁员又是与其他行业的裁员不同的,它是距极度的繁荣如此近的情况下的裁员,不可避免地要激起社会各界的反弹,也不可避免地成了传统媒体吸引“眼球”的“料”。
    
     当记者就“网站裁员”问题采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海闻博士时,他表示:“我觉得,现在媒体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在炒作,因为前一段时间新经济是热点,而且从业人员年轻、报酬高。”“其实网络从业人员年轻、可塑性强,再就业的压力并不大。”
    
     《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行,炒了我吧!”的文章也认为,与传统行业裁人时员工面临极大心理压力的情形不同,多数在网络高科技公司工作的白领对此并不在乎,年轻及对自己能力和技术拥有自信心使这些高科技白领在公司“炒鱿鱼”的压力下处变不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研究员曹建海说:“在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忠’,跳槽多会影响就业;而且一旦跳槽,就得从头开始,做一个后辈,在薪金上会产生很大落差,也就是失业成本太高。但是目前中国对跳槽比较宽松,跳槽后凭资历可以得到相同或者更好的待遇。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客观上产生了人事信息真空,你是被老板炒的、炒老板的,都没有记录,所以没有什么影响。”
    
     受害人:受伤的为什么总是我
    
     “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放在裁员上,而应该放在再就业上。”北大国际mba项目中方主任梁能博士说。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归根结底在微观,在企业,在个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员工知识技能构成的更新周期也就相应变短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就会破产,不能适应这种更新的员工就会遇到再就业问题。经济越是有活力的国家,这种经济调整的频率就越高。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裁员,而在于能不能创造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
    
     梁博士举例说,美国曾对两个州进行调查,这两个州一个发展快、一个发展慢。一般人认为,经济发展快的州,一定是因为企业经营得好,所以裁员少、失业率低,而发展慢的州一定是破产率高所以失业率高。但是调查结果发现,两个州的破产率几乎一样,是新生企业对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经济发展快的州与发展慢的州的主要区别是新生企业数的多少。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裁员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过去,一次教育等于终生职业,现在,几乎没有谁的职业能终生不变。要适应新经济时代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就必须不断调整,员工的教育培训就需要不断提高。有远见的企业就应该未雨绸缪,不断为员工创造再学习的机会;联想就曾经表示,员工在企业工作,不应该像蜡烛——越烧越短。同时,有远见的员工则应该看到所谓的就业保障,“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工队伍的总体技术能力构成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就业保障政策都不可能奏效。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造成面对裁员心态各异。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责任,员工和企业的雇佣关系是建立在市场交换的基础上,所谓“employment at will”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合同;亚洲文化是集体文化,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强调群体对个人的权利和责任,认为个人应当为集体尽忠,作为交换,集体则应该为个人提供安全保障。
    
     具体到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东西方对这种调整的观念差异主要在于;再训练(教育)的成本和风险应该由谁承担。美国文化一般认为应该由个人自我承担,应该通过个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来解决;而东方文化一般认为应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因为美国文化的观念是“自我承担”,所以面对裁员心态比较平和,认为是正常的,而东方群体文化就认为不公平,反弹情绪比较强。像韩国,劳工工资一直比较低、员工个人承受再训练的能力比较低,同时,由于亚洲国家普遍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失业后的缓冲期比较短,所以对裁员的反应就比较强烈。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数企业出现裁员都是因为产品不对路,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从决策失误的原因来说,经营失败的后果由员工来承担(裁员)是不公平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自我承担”对社会长远发展更有利,因为这会迫使每个人都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加整个经济的活力。如果由企业或国家承担,总体的经济活力就会减弱,而且哪个国家也不可能长期背负这个成本和风险,归根结底还需要个人去适应。
    
     裁员执行者:人不是我杀的
    
     动手裁人的人,被心怀怨恨的员工冠以“刽子手”、“黑手”的称号,其实,这个“杀手”有点儿冤,他们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有的人自己也面临着被裁。某公司负责人事的副总经理说:“我是公司裁员期间惟一新聘的人,聘我的目的就是进行裁员。”换句话说,“背黑锅”就是他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他马上面临被杀的危险。
    
     “虽然不愿意,裁员过程也不是愉快的事,但这是主管对公司必须负起的责任,虽然觉得遗憾,但是并不觉得自己背负了什么‘原罪’。”一位“刽子手”这样说。但是,当你必须向他(她)说“明天不用来了”、同时清楚地知道:他刚刚结婚、她初为人母,都需要一份收入时,谁的心能平静?更不能不有唇亡齿寒之感。
    
     “刚开始,很尴尬,因为一些人还是自己招来的,也很难受,总有种‘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的感觉,但是,杀一人易、活十人难,慢慢地,就心如止水了。”一位“老刽子手”说。
    
     不少“刽子手”试图用“温柔一刀”减轻受害人的痛苦,也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是“你不用来了”、“实在是没办法,公司也是不得已……”对被裁员工是否有意义实在值得怀疑。某家网络公司虽然裁员幅度不算小,但是资遣费却相当大方,远远高于其他网络公司的水准,结果,员工虽然在刚获知被裁员时曾指着高层的鼻子大骂,但风波却很快平息,毕竟“钱”对员工来说,是最实在的。“我们的悲情只持续了两天。”一位主管说。
    
     裁员后,留下的人(包括“刽子手”自己)不但对公司前景产生怀疑,也忍不住担心:下一个会不会是我?而“刽子手”在怀疑的同时还要担负安抚的责任。一家网络公司的创办人在裁员之后,对各部门主管一再保证:“绝对不会有下一次!”,总经理也在内部电子布告栏上发表公开信,说明公司的新方向,以稳定人心。有些公司则是召开员工大会,对留下的员工说些鼓励的话语,表示“公司虽然裁员,但是对长远来说不见得是坏事”,试图在员工心目中重建公司的远景。
    
     公司:杀人,我没错
    
     《互联网周刊》赵水忠撰文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自然人的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金钱,还可以有爱、友谊等等,如果一个自然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了不道德的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谴责。但法人,也就是企业的目的却截然不同,它的惟一的目的,就是向股东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代价赚取最多的利润,这一点,在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初期尤其如此,它是只讲利润不讲道德的。所以,在资本主义最早发展起来的英国,抢劫最多的海盗获得皇室授予的爵位是很正常的事。
    
     事实上,在法人的眼里,员工和机器设备一样,只是为了实现他的利润目标而可以利用的一项资源而已,从本质上说,员工和企业的其他资产并没有什么区别,它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多购或少购原料,也就当然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增加或解雇员工。事实上,员工的工资在会计学上就是记入成本项目里面的。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它只根据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以无情的力度和速度进行优胜劣汰的“物种选择”,这种选择以最有效的力量压迫着法人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本身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成熟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运作的。
    
     所以,在法人进行裁员时,它根据的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依据的是最基本的商业原则,道德标准是排在第二位的。从本质上说,它也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连自身生存都发生了问题,那道德原则还从何谈起呢?
    
     从总体上说,如果一个企业遵守了有关劳动法律的规定进行裁员的话,那就基本达到了一个企业所应有的道德水平,对公司及其管理者进行的过多的指责是没有理由的。
    
     不过,梁能博士认为,企业虽然没有责任,但是有义务帮助被裁员工,比如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心理咨询等。对走的员工,做到不损伤人格尊严;对留下的人,消除犯罪感。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