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定律皮毛定律
第九定律,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
毛是个什麽东西,有一股腥膻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麽会是毛?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那时的人,他们笈中装着的那份精彩只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他们背负着它,走遍世界。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诸子百家,(三?) 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清泉汇集之处,是大海,激荡澎湃。
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
文革时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正在思索和撰写一篇真正具有独立见解,与别人观点完全不同的大块头文章。我问他,林*彪说,我们这麽大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是什麽意思?这是说,所有人的思想,都要统一,最后只能有一个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你现在不讲统一,反倒要独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如果说你写文章是要阐释某人的思想,那叫什麽‘独立见解 ?朋友甚感迷惑,终于没有写完他的大块头文章。
秦始皇时代,确实有过一些活的不耐烦的文人,他们执着於自成一家,不肯统一,后来都被秦始皇送到坑里去了。自那以后,文人们都学了乖,知道坑的厉害,自觉地维护统一,不再闹独立性了。
林彪的话,含有某种哲理。我们这麽大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固执己见,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百人百性,众说纷纭,岂不是乱了套?千人敲锣,一锤定音。没有这一锤定音,千面锣只会敲出杂沓之音。
我以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不过,这件事的难度相当大。车同轨,书同文,做起来并不难。而要把这些十分固执的文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难奏其效。
但秦始皇的做法过于血腥,后人诟病甚多,称其为霸道.到隋唐时代,使用的方法就先进得多,不再用霸道而改用王道.如果说秦始皇采用的是大棒政策,唐代以后则更多采用胡萝卜政策。应用科举的方式,使那些出身于豪门或是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说的就是这种胡萝卜政策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无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只是外因。使知识分子变为毛的还有其内因。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中国不可以这样说。
如果要用社会的良心去定义知识分子,中国文人的大多数都会被排除在外。
许多人不喜欢文人这个词,甚至以为他是一个贬义词。把文人的文去掉,他和普通的人就没有甚麽大区别。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一样的要食人间烟火。治国者为他摆下了盛宴,有颜如玉、黄金屋、千盅粟,他们怎可拒绝?自然就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忠心。这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文人与普通人还是有一点区别,他们的功利心比普通人更为强烈。这些都是文人变毛的内因。
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这种变化缘於一种不可抗的力,所以成为一种规律。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千年不改,万人一律,没有哪个可以逃脱。
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於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决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
毛是个什麽东西,有一股腥膻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麽会是毛?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那时的人,他们笈中装着的那份精彩只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他们背负着它,走遍世界。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诸子百家,(三?) 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清泉汇集之处,是大海,激荡澎湃。
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
文革时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正在思索和撰写一篇真正具有独立见解,与别人观点完全不同的大块头文章。我问他,林*彪说,我们这麽大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是什麽意思?这是说,所有人的思想,都要统一,最后只能有一个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你现在不讲统一,反倒要独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如果说你写文章是要阐释某人的思想,那叫什麽‘独立见解 ?朋友甚感迷惑,终于没有写完他的大块头文章。
秦始皇时代,确实有过一些活的不耐烦的文人,他们执着於自成一家,不肯统一,后来都被秦始皇送到坑里去了。自那以后,文人们都学了乖,知道坑的厉害,自觉地维护统一,不再闹独立性了。
林彪的话,含有某种哲理。我们这麽大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固执己见,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百人百性,众说纷纭,岂不是乱了套?千人敲锣,一锤定音。没有这一锤定音,千面锣只会敲出杂沓之音。
我以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不过,这件事的难度相当大。车同轨,书同文,做起来并不难。而要把这些十分固执的文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难奏其效。
但秦始皇的做法过于血腥,后人诟病甚多,称其为霸道.到隋唐时代,使用的方法就先进得多,不再用霸道而改用王道.如果说秦始皇采用的是大棒政策,唐代以后则更多采用胡萝卜政策。应用科举的方式,使那些出身于豪门或是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说的就是这种胡萝卜政策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无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只是外因。使知识分子变为毛的还有其内因。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中国不可以这样说。
如果要用社会的良心去定义知识分子,中国文人的大多数都会被排除在外。
许多人不喜欢文人这个词,甚至以为他是一个贬义词。把文人的文去掉,他和普通的人就没有甚麽大区别。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一样的要食人间烟火。治国者为他摆下了盛宴,有颜如玉、黄金屋、千盅粟,他们怎可拒绝?自然就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忠心。这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文人与普通人还是有一点区别,他们的功利心比普通人更为强烈。这些都是文人变毛的内因。
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这种变化缘於一种不可抗的力,所以成为一种规律。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千年不改,万人一律,没有哪个可以逃脱。
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於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决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