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管理者:与员工交流“攻心为上”

管理者:与员工交流“攻心为上”

     世间万物,人最复杂。这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世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一母孪生。更何况人是变化的,人可以随年龄、环境、身份、经历等诸多因素而发生改变。所以对于做工作而言,说做好人的工作是最难的应该是不为过的。而对于一个领导,要想把工作搞好,我想最重要的是把人的工作做好。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人去做的。没有单枪匹马独自打下天下的英雄,即便是大侠佐罗和007,哪一次不是靠了他人或者美女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而取得成功的呢?
    
     本人认为,在做人的工作方面,其方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人。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正面教育,提倡的是摆事实、讲道理。当然,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确实在人的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我们不应该忘了,看起来和正面教育相悖逆的体罚实际上在教育方面也还是取得过一些效果的。我想,近代中国著名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及毛泽东,即使他们本人没有使得自己的手掌心亲自和私塾先生的戒尺亲密接触,也一定看见他人亲密接触后所带来的教育成果吧?
    
     既然做人的工作“法无定法”,那是不是在做人的工作时我们就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套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呢?我个人认为,虽然说“法无定法”,但却有着一种适宜于绝大多数人(能够进行正常思维的人)的一种方法,那就是“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就是说做人的工作一定要做人心的工作,要使其工作对象产生心里的认同和认可。例如一般领导都是有着一定权利的,但有权利并不一定有权威。而在谈到树立威信的方法时,有“以德树威”、“以才树威”、“以识树威”、“以信树威”、“以情树威”等。如此等等树立威信的方法,如果我们加以分析,实际上都是使人在心里产生认同感,是使人“心服”的一个过程——即“攻心”的过程。
    
     现在管理理念经常提到马斯诺的层次论。这个理论论述的是人有着五个不同层次需求,人在不同的层次时其需求是不同的。故若是想要对人进行激励,则根据人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激励其效果可以达到最好。这个理论是对的,但我更愿意将它简单化地归入“攻心为上”,更愿意将这个功劳归于我们的老祖宗。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就体现了这种理论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实际地运用。
    
     曾国藩所统领的湘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屡败屡战”,其湘军队伍经常是“败而溃散,散而复聚”,但即使是溃败和溃散之时,其手下湘军将领也鲜有叛变而投降太平军的(我是没有看到的,也许是孤陋寡闻)。为什么呢?究其中缘由,我认为曾国藩他老先生深得中国文化传统之真谛,“攻心为上”之法用得烂熟。他统领的湘军,其军卒的饷银略高于八旗和绿营(估计是另搞一套自畴的),但饷银“月发一半,年底补足”。哈,这样一来的结果,其湘军士兵在和太平军作战时,若被打散,在逃过死亡的追赶而性命无忧时,难免不想到自己还有一笔不菲的存款,从而归队达到“散而复聚”。而对其下属将领,激励以金钱的效果是不大的,于是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灌输以忠君爱国青史流名气节为重的思想,并许诺提携之意。曾国藩曾有这样一幅楹联展示给属下:
    
     虽圣贤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放尽我心。
    
     从这幅联里,可以看到曾国藩老先生的谦逊和气度以及对下属的关怀。呵呵,这样的领导和长官,我都愿意为他卖命了!
    
     “攻心为上”必须以正确的分析为前提。他人这样想你却这样攻,没有“攻”到心上谈不上“攻心”。
    
     分析得最精辟和最到位的,我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应该是一典型例子。诸葛亮先生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对天下形势的一番分析,实在是透彻和细致,故有“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之说,何等的伟大光荣正确。
    
     做人的工作讲究的是“攻心为上”,讲究的是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人心的工作。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成功的范例,甚至可以随手捞出一个就是,例如成语“千金市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七擒七纵”、“四面楚歌”等等都是。甚至做坏事也讲究“攻心为上”!典型的有“魏女掩鼻”,且主角还是一位妇人!
    
     据《战国策·楚策四》上记载:“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说之人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知王以为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鼻之,无使逆命。“
    
     以上说的是战国时期,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绝色美女,楚王非常喜爱。楚王妃子郑袖知道楚王喜爱那位美人,也表现出非常喜欢的样子,什么好的东西都拿出来取悦美人,其喜欢程度大大超过了楚王。以至得到了楚王极高的评价,认为郑袖毫无嫉妒之心。而后郑袖告诉美人说:“楚王非常喜爱你的美色,惟独不太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到楚王时,最好捂上你的鼻子,楚王定然高兴。”于是美人见楚王时,都将鼻子掩上。楚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问郑袖原由。郑袖跟楚王说:“她是讨厌您身上的气味呀!”楚王大怒,于是命令割去了美人的鼻子。于是成语“魏女掩鼻”就在歹毒妇人郑袖的精心谋划下产生了。不少大家也曾就此事写下不少名句。
    
     李白就曾在《惧谗》诗里写道: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白居易也在《天可度》诗中写出: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郑袖的细致分析和攻心的技巧,她已经艺术到了使人“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境界!
    
     上面谈到的都是遥远的历史。实际上现实也有“攻心为上”的实例。邓小平通过万里1978年在中国安徽农村实行改革,推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的政策,为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实际上也是审时度势、攻心为上的结果,使得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是陈旧和落后的方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综上所述,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做人心的工作,关键是在细致分析的前提下做到“攻心为上”。我想,成都武侯祠里的一幅楹联可以作为最好的注脚: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