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工作试着去爱它

工作试着去爱它

当你遇上不喜欢的工作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这工作确实不适合你,二是虽然适合你,可你却不喜欢这项工作。如果你属于第一种情况,建议你调整一下目前的工作,与改变自己的个性特征相比,换工作更容易些,所以你有必要考虑换换工作。如果你是第二种情况,或许要比前者幸运,因为在如今工作难找的现状下,你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但有一个小小的
     问题困扰着你,就是你不喜欢这份工作。这里,你也许会疑惑:既然这份工作适合我,为何我却不喜欢它?问得很好的一个问题,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原因。
    
     工作,偏偏不喜欢
    
     我们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选择职业都呈现出“被动”的劣势,意思并不是说求职者条件不够优越,而是指对自己了解得不够。吕莉是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现在一家外企的公关部工作,初次见面时,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外表漂亮、举止优雅的气质型女孩。凭第一印象判断,我觉得她的外部条件适合做公关工作,可是她却觉得工作越来越没劲,甚至厌烦了,面对每天的工作,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更想知道她是如何选择这份工作的,以及不喜欢它的原因。吕莉很直接的告诉我说,她大学在北京的一所高校念国际贸易,毕业时一心想进外企,那时(1998年)进外企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辗转了好几个单位之后,才如愿的进了现在这个公司。一开始觉得工作环境不错,收入也较满意,甚是高兴了好一阵儿。可工作一段时间后,压力越来越大,看着周围的同事一个个都晋升了,可自己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奋力抗争,力保不丢掉饭碗。她感到越来越没动力,工作对她也失去了原先的吸引力,恍然间她觉得自己并不爱这份工作,她当初看重的只是外企的光环。她现在一方面觉得自己以前学的专业知识没派上用场,比别人差了好大一截;另一方面,公关部工作没定时,有时别人休息了,自己在周末还得出去陪客户、拓展人际圈,很少有时间为自己充电,因此压力很大,不满也越来越多。
    
     吕莉的例子可以折射出现今绝大部分人选择职业时的特点——片面、主观。从小到大我们所经历的重大选择,如高考填志愿、毕业找工作,所依据的信息来自哪里?自己的特长喜好、亲朋好友的建议、社会现状等等,然后我们将这些因素在头脑中赋予不同权重后,得到一个结果,即最后选择的对象。按照传统观念,这样做似乎无可挑剔,也算周全,但后果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问题出在对自己职业能力倾向、职业兴趣等心理特征并不清楚,更谈不上科学的依据。
    
     不打无准备的仗
    
     工作同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自己,你知道多少?别的暂且不说,就你的能力特点、个性倾向,你知道多少?可能很少有人能较为详细的说清楚。现在对诸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验”、“人职匹配”等词语,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公司,特别是外企对员工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相当重视。然而这些从国外引进的有关职业咨询的理念,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很多大学,甚至中学就会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我国在这方面却十分薄弱。
    
     每个人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较为了解,我们除了通过职业测验了解自己这些特征外,还可以借助职业咨询师的建议,一般公司里人力资源部也可以向员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事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也大有益处。
    
     职业测验都包括那些内容呢?主要有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等。这些测验的结果都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对职业的要求和需要。
    
     除此以外,有必要向专业人士咨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恰当的规划,包括自己的就业范围、发展阶段、需要补充的知识等等。那样,面对工作,你心里一定有了底。
    
     工作,试着去爱它
    
     不是每一个不喜欢工作的人都要接受这份“不爱的工作”,甚至是喜欢“不爱的工作”。
    
     实际上,我在文章开头列出了两种情况就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情况,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建议你别勉强在这份工作上耗时间,因为这不仅会让你很累,也不利于你的事业发展,也许你会说工作难找——是的,这毕竟是现实,但前面的路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对吧?试试调整一下工作,不一定要突然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在这之前,你有必要做一次职业咨询。如果你属于第二种情况,我会鼓励你勇敢的“爱上不爱的工作”。因此,情况不同,我对你的建议也不同。
    
     前面例子中的吕莉是个幸运儿,在我的建议下,她进行了专门的职业能力测评,结果显示她适合做目前的工作,并接受了职业指导,为将来的发展拟出了合理计划,知道了自己学的国际贸易知识,正可成为自己的一项优势,她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五十年前,有个心理学家做了项有趣的实验,让被试完成极为枯燥乏味的工作,被试分成abc三组,工作做完后其中a组会受到低奖赏,b组受重奖,c组无奖赏。除此以外,a和c组的被试还要认真地向别人说这项工作多么有趣。结果a组(低奖赏)的被试比其余两组都更喜欢这项工作。
    
     上面这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当人面临着认知上的矛盾时(虽然工作枯燥,却还要向别人说它有趣),必然产生认知上的失调,失调之后会企图恢复平衡(自己真的认为这项工作有趣)。可为什么b组的被试不这样呢?因为b组受到了重赏,觉得这也可以成为工作有趣的一个方面,毕竟谁都喜欢钱呀,所以b组的被试不必真的喜欢这项工作。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当你正处于不爱的工作中,并要努力接受它时,就已经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了,之所以你还没有真的转变你对工作的态度(由不喜欢到喜欢),是因为许多外部条件使你“不必”改变,如:工作环境优越、收入中上、社会层次较高、生活富足……这些都是你的工作带给你的,而且你也乐在享受着这些。可以说你对这些因素的重视,妨碍了你态度的改变。虽然这些优厚的条件确实是工作带来的,但也不可忽视,这也是你每天工作的动力之一,但想想如果你面对工作时,常处于不愉快中,这些优厚的条件对你而言价值又是多少?健康无价、快乐无价,许多外部条件固然是我们生存的必备品,但对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来说,更有价值的是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快乐,不是吗?因而在工作中发现快乐、找寻快乐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或许现在你正是一个把外部条件看得比内心的充实、愉悦更重的人,但试试让自己的“认知失调”起来,慢慢的,你会突然惊呼:原来我是如此喜欢我的工作!最近看到一句颇有意味的话,送给你:有时一碗面条就可以撑起我们的生活,但有时一堆黄金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聪明的你,是否又明白了些什么。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