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成功学 - 七十年代 爱拼才会嬴!

七十年代 爱拼才会嬴!

    磨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生于七十年代、创业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家身上,有许多同时代人少有的优秀品质:诚信、塌实、吃苦耐劳、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极强的抗挫折能力关于丁志忠这些人文/袁宏明在传统行业企业的年轻创始人眼中,那些互联网领域的“小青年”真是值得羡慕。

    他们赶上了好时光,新经济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只要有一个好主意,他们就可以到星巴克里幽雅地和风险投资商们谈融资了。

    而像张志熔、潘培东、丁志忠这些人,则一律要白手起家、骈手抵足、一砖一瓦的累积财富,期间所经历的风吹日晒、百转千回,与那些互联网新锐们相比,简直天上人间。

    磨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些年轻的传统行业创业型企业家身上,有许多同时代人少有的优秀品质:诚信、塌实、吃苦耐劳、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从安踏集团创始人身上的故事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到生于七十年代、在网络之外的传统行业中成功创立一个商业帝国的年轻人们,相似故事的缩略版本。

那是1986年,在福建省一个普通的海滨小镇陈埭,有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丁志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两天两夜后,北京呈现在眼前。丁志忠一头扎进一个鞋子大卖唱—大康鞋城,在那里租了一个柜台,600双鞋很快就卖光了。但这个细心的年轻人并没有急于回家进货,而是开始统计什么样的人喜欢购买什么样的鞋。闲暇时,丁志忠跑到北京大商场的运动鞋柜台,去观察国际名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心里暗自做着统计。

    5年后,丁志忠回到家乡,与父兄共同创立了“安踏”品牌,他担任副总,负责开拓市常此时,安踏与镇子上的其他鞋子加工厂没什么不同,主要业务是加工海外订单,在国内则走批发路线。1993年前后,是陈埭鞋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海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安踏在内的众多制鞋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陈埭镇上的制鞋企业老板,一多半都姓盯回族。

    在北京的多年闯荡,使丁志忠拥有一种敏锐的市场直觉,他很早就意识到:国内市场也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而要在这个大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安踏在全国各地的零售网络主要是以运动鞋专营店(含商场专柜)为单元,经过多年开拓,至1998年底,安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有近2000个专营点。

    1999年,丁志忠出任安踏集团总经理,做出了一个让陈埭镇的人非常吃惊的重大决定:安踏与国家乒乓球队签定协议,聘请当时如日中天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的形象代言人。

    孔令辉拍摄的“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语,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出,安踏迅速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2000多家专营点的销售大涨。应该说,安踏的市场定位是相当清楚的:那些买不起高档运动名牌,但是渴望拥有一双质量过关、款式漂亮的年轻人。一举成功后,丁志忠把主要精力投向了国内市场,海外订单基本不做了。

安踏凭借明星广告攻势迅速树立品牌的成功模式,迅速为陈埭镇上的制鞋同行所模仿,半年后,中央5套几乎成了“陈埭运动鞋频道”。但跟进者的不足在于,不掌握一个现成的经销网络,最初的广告效果不明显。丁志忠说:“安踏只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先声夺人,赢得了市场先机。”

    陈埭镇同行的拼命追赶,安踏被迫提升自己,把广告渠道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于1999年推出安踏杯时尚运动冠军赛,不久又把这个比赛从最初的5个简单项目发展壮大到现在的全国极限精英赛。以安踏的校园帆布鞋和篮球运动装备为主题的公交车广告也已在北京、福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街头出现。

    整个陈埭都在拼命学习安踏的时候,丁志忠开始学习“李宁”,即通过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树立专业品牌形象。2001年,安踏取代李宁成为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最大赞助商,还赞助了中国篮球联赛(CBA)的3支球队。除了保留孔令辉作为公司形象代言人,安踏还聘请男模特李学庆、歌星萧亚轩和篮球运动员巴特尔,分别代言安踏的运动衣、帆布鞋和篮球鞋这3种发展迅速的产品。

    从赞助乒乓球到赞助篮球,丁志忠希望“安踏”品牌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老二,安踏渴望全面超越老大——李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丁志忠受到很大刺激,立即着手上市准备。目前,安踏拥有3000多家的销售终端,每年销售400多万双运动鞋,2002年“安踏”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整体来看,安踏是一家以市场营销为导向,而不是以生产中心为导向。丁志忠对市场是很敏锐的,他能把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安踏的品种、颜色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口味。“安踏的战略是要做成中国的安踏,世界的安踏。安踏代表的是大众的、时尚的、流行的体育文化。”丁说。丁志忠也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虽然他只有初中学历,但安踏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晋江乃至泉州都算是有能力、有水平、有学历的。

    闽南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爱拼才会赢”,丁志忠对此深信不疑。

丁志忠无疑是一位生于1970年代的典型创业者:一个勤奋、善于思考的年轻人,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太高等的教育,很多人早早步入社会,比如亨威集团创始人潘培东,小学没毕业就要承担生活的压力;比如双全集团的王伟斌,初中毕业就没能再次踏进学校大门。未竞的教育经历成了他们心中永恒的遗憾——但正是这一点,促使他们拥有着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接受再教育的动力,很多人事业有成后都会到高校攻读MBA学位。

    另一方面,这些人的商业才华从市场的摸爬滚打里得到了磨砺。他们通常擅长市场营销,做事靠一种敏锐的直觉。他们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超越能力,会将竞争对手之长吸收、发扬,但他们又不会墨守陈规,敢于冒险创新。

    与他们的前辈(即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相比,这些生于70年代的传统创业者拥有一项最大的资本:青春!他们还不用为培养企业继承人大费脑筋,也不用为家族治理难题而苦闷——族群关系和家族负担在他们这代人身上已逐渐削弱,他们开放式的学习态度和进修欲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就像亨威集团创始人潘培东所骄傲的那样,他的企业是纯粹意义上的“一个人的企业”———除他外,潘家没有一人在亨威集团中任职

     来源: 《新财经》




成功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成功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