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成功学 - 本土人才主导风险投资

本土人才主导风险投资

  这次风险投资热潮中,绝大部分要看到盈利模式,或团队要有相当好的记录才能拿到投资。
  “你们公司拿到多少钱投资?”“几百万美金吧。”“不多,我们有两千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正在谈呢。”
  在各种场合碰到CFO们,时不时会冒出如上对话。激发起这股热潮的,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传奇”。2003年以来,随着携程、中星微电子、盛大、百度、分众传媒、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记录”。全程参与了这些公司培育的创投基金,也获得了动辙10倍以上的回报。
  共同掀起了新一轮风险资本的“中国淘金热”。据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统计,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40亿美元新基金,是2004年的近三倍。这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募资最多的年份。
  之所以这么多投资基金进入中国,是因为中美两国投资环境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首先,美国做创业投资的资金门槛已经很高,在中国做一个创业投资或培育一家公司需要的钱要少得多;其次,在美国要找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已经很困难,每个领域都有成熟公司,而中国还有很多空白;第三,中国市场很大,创业公司一年可以增长100%,这在美国不太可能。
  不出意外,2006年的资金会更多。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转入“天使投资”业,他说,美国现在至少有30个打着“中国概念”的基金在筹资,每家要筹一、两亿美元;也就是说,下半年,至少还有30亿美元的基金进入中国。不少人称2006年为VC业的分水岭,之前代表VC1.0时代,从此将进入VC2.0时代。所谓的VC2.0含有两样元素,其一,资金来自硅谷;其二,管理团队本土化。
  “最近一、两年,最大变化就是太多境外创投公司进入中国,这一个现象是从来没有的。”陈友忠表示。这些传统上以美国国内投资为主的老牌VC,素以“做投资不做开车距离自己家1个小时以上的企业”为投资理念。因为他们传统上认为,只有和被投资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便于监督、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但令人惊奇的是,自2003年底以来,这些VC竟然不约而同地跨越太平洋来频繁造访万里之遥的中国,有的还已经开始了真金白银的投资。
  规模较大的外国创业投资基金,则选择与中国本土化基金或人才合作的战略。安永《2006年创业投资深度报告》的作者马丁·汉明总结了外国创业投资进入中国的四种模式:一是合资基金。由美国基金和在中国本土的基金共同建立,中国本土基金的团队负责运作和投资,美国的队伍带来技术和经验。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2.5亿美元就是一例。IDG虽然是美国基金,但在中国的时间已超过10年。二是外国创投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中国本土基金,但不参与管理。DCM/联想投资、3i/鼎辉投资均是比较有名的案例。三是独立存在于中国的基金,由一群本土投资团队管理。如红杉中国。红杉基金与携程创始人沈南鹏等人合伙创办红杉中国,红杉中国是独立的基金,做决策不需要向美国总部汇报。四是直接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如NEA、Bessemer,Apax Partner、Blue Run和DCM。
  无论是哪种模式,外资在排兵布阵时,通常会考虑由有中国本土背景的创业人或投资人来管理。这为中国本土人才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在这些新创的大批基金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是不少基金的管理人同时自己也将钱放进去,成为基金的LP之一;而另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变化则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的时代已经来临。“现在就是几个人一商量行不行,行就募钱干了。以前最后还要通过老外做决策的规矩已经不灵了,电话会议也终于用不着了。”一位VC总结道。
  其中刚成立半年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无疑是VC2.0的代表。例如美国著名投资基金红杉资本专门成立中国基金,创始人是原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董事张帆,另一位创始合伙人是携程网及如家连锁酒店的创始人、原携程网总裁兼CFO沈南鹏。
  两位合伙人被称为梦幻组合,虽成立不久,已是动作频频,且出手不凡,其一举一动更是让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然而,在这个竞争加剧的VC2.0时代,要得到好的项目是多么困难。鼎辉投资合伙人黄炎直言:“真正能投的公司还是非常少。”由于好项目竞争激烈,进入门槛已被翻着倍炒了上去。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季卫东说,“新创企业面朝南坐,好企业常常受十几个创投基金追捧。上市前企业往往要求投资者以高达15倍的市盈率来买。这在三年前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鼎辉投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这次风险投资热潮虽有点过热,但与世纪之交的那次“泡沫期”不同的是,当时没有商业模式也有可能拿到投资,而这次绝大部分要看到盈利模式,或团队要有相当好的记录。此外,经过多年洗礼,中国也开始出现较好的“系列创业者”,即不断地创建新企业并取得成功的创业者。


成功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成功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