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投资理财 - 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须越三道“坎” 四招破解

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须越三道“坎” 四招破解


 
   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开展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各国政府积极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路线图”。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配套政策不够健全、无序竞争比较严重、市场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市场的三大障碍,政府、行业协会和商家亟须相互协作寻求“走出去”的应对良策。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商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关税不断下降和非关税措施不断减少,中国企业对柬、老、缅、越、泰等国的投资金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截至2005年底,中国内地企业在泰国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278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达到3.6亿美元;中国内地企业累计在越南直接投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金额达7.31亿美元。
 
     尽管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这一区域贸易投资合作,但是不少中国企业依然对这个充满商机的大市场保持观望态度。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东盟问题专家叶树光认为,目前,我国企业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总体规模过小,产业覆盖面过窄,许多有潜力的产业尚未进入。“这与我国企业在这一区域投资经营遇到的诸多障碍密切相关。”
 
     政策不够健全
 
     我国尚未形成国际通行的保护本国海外投资的健全制度措施,相关部门对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市场的企业欠缺管理和服务功能。
 
     2002年,我国的一家企业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在竞争柬埔寨电信市场的主流业务时,柬埔寨移动电信公司需要设备供应商所在国银行提供贷款或担保,由于我国有关金融机构开出苛刻条件,要求柬埔寨财政部提供担保或反担保,致使柬方放弃了与早有意向的中国企业签订合同,而将2003年全国电信网络设备订单全部交给能够顺利提供1400万美元贷款担保的阿尔卡特公司。
 
     无序竞争严重
 
     我国部分企业忽视品牌建设,而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管理职能又未能到位,导致海外市场不正当竞争此起彼伏。
 
     广西边境城市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由于中国多数品牌企业并没有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市场作为投资重点,蜂拥而至的中小企业常常以急功近利的方式打开销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当地市场留下了“地摊货”的印象。
 
     这种短视行为对中国企业在柬、老、缅、越、泰等国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1999年,越南政府开始允许摩托车进口85%的散件组装销售,中国企业生产的摩托车以优越的性价比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80%的市场份额。然而,此后只有60万辆市场规模的越南,却涌入了近200万辆中国摩托车。“价格战”爆发后,越南市场摩托车价格平均每月下跌70多美元,几个月后就迅速跌到了300美元的谷底。于是,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劣质产品出口越南市场,严重损坏了中国产品的声誉。随后,越南政府的反倾销及各种限制措施接踵而至,中国摩托车产品遭受了惨重的打击。
 
     记者在越南谅山省、高平省等毗邻中国边境的城市看到,中国出产的电视机、手机、MP3在中小商场和批发市场正在上演新一轮的“价格战”,其中以浙江和广东中小企业出产的杂牌货居多。严耀新说:“很明显,这些产品必将重蹈‘摩托车败走越南市场’的老路。”
 
     隐性成本不低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不稳定,外来投资者困难重重。一些专家认为,具体表现在:吸引外资的软环境亟待改善;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法制不健全,对外资的保护不力,人治大于法制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政策延续性不够等多个方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到越南水产市场投资的中国商人万卫革说:“早已出台《外国投资法》的越南在税收方面很规范,看上去这方面的‘显性成本’不高。但企业在申请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按照规定应交付的费用外,大量的临时性收费现象和官员‘吃拿卡要’现象普遍存在,事实上的‘隐性成本’并不低。”
 
投资理财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投资理财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