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女士如何组合300万元
为石女士再造理财单
张海燕的朋友圈,遽然多了很多社会名流。
石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拥有数十家美容连锁店,在深圳可称得上晓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身为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财富管理中心副经理,张海燕清楚记得她为石女士订做的一张理财规划单。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2004年11月的一个下午。在银行柜面缴完几千元信用卡透支罚息后,石女士显得疲倦而焦虑。
跟往常一样,张海燕对石女士的顾问交流也是从一杯缓解情绪的咖啡开始。
短暂对话之后,张发现,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打理资金的石女士,在理财方面出现下面几个问题:一是作为独资企业,公司盈余与个人资金不分;二是生活费用资金与投资资金不分;三是作为40多岁的单身女士,除了买过一个一年期意外险外,完全没有保障计划;四是投资结构不合理。
于是,两人商议,花一周时间,把石女士理财账完全理顺。
张海燕称,首先建议石女士将公司盈余与个人财产分开,公司盈余的个人分红部分进入个人财产,其余的盈余部分用于公司滚动发展。而鉴于公司的大部分盈余已投入滚动发展,则一般不要把个人财产再用于公司运营,这是第一步风险分散。
接着,石女士被建议使用招商银行的“财富账户”来管理生活费用和投资资金。首先将收入账户设置一个每月消费最高限额,用于养车、吃饭、购置衣物等日常开销,这样既可以把每月花不完的钱转入账户里面用于安排投资,也可以帮助其克制过度膨胀的购物欲。其次,所有的扣费集中到一个账户,设置一个自动转账协议,每月初自动从账户里面将资金转出,用来付房子按揭、信用卡还款、各种费用,不必再有信用卡罚息以及手机停机的困扰。张海燕称,“如此以来,滚入账户里面的资金就是可供个人投资理财的资金了。”
之后,张海燕给石女士参阅了不少关于生命周期、理财案例等资料,使之认识到在理财三角保障、投资中,应对意外、疾病和养老问题等生活保障是理财的基础。随即,石女士理财单的基础部分形成了以下格局。在意外险方面,根据石女士父母养老所需的各类费用加总,张海燕推荐的是某公司的一款综合类意外险产品,在每年缴纳1000元保险费之后,因意外身故、残疾,石女士和她的家人最高可以获得100万元的赔付。
而根据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以及社保保障不足的地方,石女士选择了一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这是一份20年的期缴产品,年保费1.2万,石女士将享受保险责任内29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元的赔付。作为补充,石女士又选择了某公司的住院津贴保险,每年缴纳700元保险费后,住院将享受最高每日200多元的住院津贴,成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
最后,张海燕还向石女士推荐了某公司的万能寿险产品,根据退休年龄以及退休后的各类费用来保障社保保障的不足。该产品趸交50万元,按照当时市场收益率3.5%计算,石女士退休时保险期满账户价值达到最低103万元,并享受个人账户价值双倍的保障,这在石女士退休后还可转为年金保险,每年领取退休金。
石女士的投资组合
完成日常现金分配和保障设计之后,张海燕开始对石女士约300万的剩余账户资金着手设计投资组合。
按照石女士的经验,除之前曾在房产方面有所投资之外,货币、股票、债券等金融领域的投资经验几乎为零。事业发展顺利产生的资金流动性偏好,竟使她将300万的资金全部放在活期存款上,未作打理。
反复沟通之后,张海燕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使用现金管理产品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二是购买一些低风险的信托产品(固定期限、固定收益);三是通过少量精选股票型基金投资获取风险收益。
石女士最后接受的投资组合是:
将45万(投资比重的15%)用于货币市场的投资,购买一只年收益率约1.8%的现金增值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该产品不设期限、几乎没有风险且流动性高)
再抽出45万(投资比重的15%),用于可随资金需要随时退出的短期债券投资,年收益率2.3%-2.5%,风险也属于较低层次。
而石女士现金中最大的一块(150万,投资比重50%),则被建议用于信托投资。最后选中的一款2年期信托产品可为石女士带来4.3%的年收益率。
对于风险规避之外的盈余,张海燕建议石女士通过优质股票基金,进行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领域投资。最后的60万(投资比重20%)用于购买开放式基金或基金宝,预计投资期限为3-5年。
自此,石女士的账户资金被处理完毕。张海燕称,“石女士的生活开始变得井井有条,麻烦的账单都已经安排好,公司盈亏一目了然,私人账户用途清晰,所有的风险都已经规避,账户上投资开始产生收益。”
张海燕的新困惑
随着接触的石女士们越来越多,张海燕和她的同事们近来也颇有困惑。
张称,对于几乎一夜成长起来的需求客户群体,国内银行的理财品种明显不足。
“而实际上,持有闲散资金,是选择银行,还是证券公司,这其实已经使顾客有了初步筛选。”张海燕称,与前往证券公司炒股相比,前来银行申诉理财需求的客户一般较为保守,期望的产品品种也有差异。
“尽管近两年投资开放式基金和投资性保险有了长足发展,可使用的银行理财品种还是嫌少。”
张海燕曾多次赴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考察学习理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验。对比一水相隔的香港,她最大的感叹就是巨大的理财品种差异。
张表示,香港作为全球的金融自由港,货币自由兑换,居民可以直接参与世界任何地方的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投资。特别值得一提的优势是,居民对类似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这样自1920年以来一直快速增长的产品,基于每个10年的良好增长性,可以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投资。“反观国内,过去10年一路阴跌的证券市场,使得对未来10年的走势判断几乎没有意义。而参照模式的欠缺,为投资期限的选择造成很大困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